從街頭賣花到獨角獸創始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從街頭賣花到獨角獸創始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AI+花店

AI商業化導讀:花店,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傳統行業,當AI思維和技術去“賣花”,會帶來哪些顛覆性的創新變化?今天,AI君和各位一起看一家花店,如何借力AI,成為一個超級連鎖平臺。

坐銷、電銷、網銷的進化之路

在1976年,有個叫詹姆斯 麥卡恩的年輕人,在紐約開了一家很普通的花店。憑著過人的商業頭腦和勤奮,很快發展了十多家分店。他發現用戶有一個痛點,大多社區的花店都不配送!

1986年,他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1—800免費電話來銷售鮮花。電話下單,送貨上門,很快,花店70%的業務都來自於電話銷售。第二年,收購了一家電話營銷公司,成了最早的電話花店平臺。

到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興起,敏銳的詹姆斯又進行新技術升級,1992年創建了網站和鮮花禮品平臺,成為美國最早的電商之一,也成為最早跨入上億美元的花店,在1999年於納斯達克上市。

技術爆炸,互聯網及通信技術系統從2G、3G到4G,詹姆斯在每一波都沒耽誤,及時採用對應的解決方案,增加了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網絡銷售能力和供應鏈物流能力。最後從鮮花這一單品延伸到巧克力、紅酒等相關的禮品領域。

從街頭賣花到獨角獸創始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從互聯網+到AI+

AI爆發後,詹姆斯非常果斷的找到一家軟件公司合作,共同創造了AI驅動的系統—GWYN(你所需要的禮物)。簡單來說,這款AI可以讀懂用戶心思,知道你需要什麼花,在哪裡需要,然後為你預備滿意的插花方案或禮品方案。同時還能幫助供應種植,更準確為用戶喜好而生產。

三大跨越成就百億平臺

如今,1-800-Flowers公司年收入已經超過11億美元,詹姆斯的花店,在技術商業化中,我們發現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 自我顛覆供需邏輯

需求痛點從:“我需要花”—“我要送來的花”—“我要有選擇的花”—“我要完全合我意的東西”,以滿足更高級需求為中心,不斷自我顛覆商業邏輯。

  • 持續創新商業模式

從店面-電銷-互聯網電商-AI個性化規模定製,交易過程從一個物理花店“我賣你買”一對一買賣,到用電話進行1對多下單配送,到互聯網電商整合連接“他賣你買+物流”,再到AI“你要我賣他賣”的多對多個性化規劃定製,一直在不但創新商業模式。

  • 技術驅動運營轉型

技術與基礎系統,從電話營銷(2G)到互聯網電商(3G/4G),到AI系統(未來5G),每一次都與當下最新的技術同行。將技術植入從種植到商店,從種植到中間商到倉儲到商店,從種植到配送中心到商店,實現三級跳的高效轉型。

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性新技術的爆發,都帶來了遠遠超過我們想象新商業,詹姆斯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刻認知商業與技術融合的奧秘。下一期,我們深度探討下,供給側企業如何實現AI+?我是AI君,每天5分鐘,學習AI商業化,AI認知又生一大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