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背後:800億身價的黃崢職業發展路徑思考

80後的創業者和億萬富翁越來越多。前不久摩拜胡瑋煒就已經成為10億級的富豪,而好未來張邦鑫、大疆汪韜、今日頭條張一鳴、滴滴程維、趣店羅敏更是早已超百億身價。但是,白手起家做到市值1600億,個人身家800億的,黃崢是第一個。

儘管網絡上滿是"坑多多"、"假多多"、"騙多多"的評價,罵聲喧譁一片,除去對拼多多平臺的評價體系外,今天,我們就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出發,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如何為自己的未來佈局。

拼多多的背後:800億身價的黃崢職業發展路徑思考

伯樂丁磊找上學霸黃崢

黃崢的出身是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均是杭州的普通工人。但黃崢是個標準的學霸,12歲就進入杭州外國語學校,1998年,他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混合班(竺可楨學院前身),這是浙江大學的最著名學院,主修計算機專業,混合班後來出來很多牛人,進入這個班級就意味著智商超群。比如"長江學者""千人計劃"這樣的高端人才,可謂群星薈萃。

當時黃崢入選了Melton Foundation的項目培養計劃,可以擁有一臺電腦和一年免費上網時間。在Melton Foundation的經歷,讓黃崢早早打開了國際視野,更學會了聽懂印式英語。這讓他後來在美國留學時,面對口音濃郁的印度老闆,從來不覺得亞歷山大。

早早的開始接觸到了互聯網和計算機,得以讓黃崢有機會被網易創始人丁磊發現併成功幫他解決了一個技術問題,引路人丁磊為後續黃崢的發展規劃起到了很大的幫助。10多年後,丁磊投資了黃崢的創業項目,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貨"。

決策:入職潛力股頂尖的科技公司

丁磊給了黃崢一個很好的機會,認識了段永平(如今OPPO,VIVO的老闆)。研究生畢業時,黃崢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微軟一個谷歌。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於是詢問了"人生導師"段永平的意見。

段永平建議黃崢不要去如日中天的微軟,而是選當時還未上市的谷歌,他說:"Google看起來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對你想要未來創業也是有好處的。去的話至少呆3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真正進入重要的崗位真正瞭解這個公司的。"

後來黃崢的經歷,也印證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到谷歌工作半年後,谷歌就上市了,而黃崢擁有的原始股,也在3年內變成了幾百萬美元。

即使沒有拼多多,黃崢工作3年後就已經實現財富自由了。

打工仔變身創業者

因為平時幫段永平做一些投資,黃崢也處處受到前輩的提攜。2006年,段永平用62萬美元拍下"股神"巴菲特的午餐,還帶上了黃崢,"與巴菲特近距離交流接觸的機會,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黃崢回去沒多久,在2007年,他毅然決然從Google辭職,開始了8年創業之路,先後做了手機電商,運營等項目。

從丁磊到段永平,到與巴菲特午餐,人脈圈的跳躍,也讓黃崢全球化思維得以建立,更推動他從一個學生打工仔,成為一個堅定創業者的。

創業者變身商業大佬

想從創業者躋身商業大佬,必須加入一個成熟的價值網體系,這正是坐擁百億財富的黃崢的又一次跳躍。

2007年,黃崢辭去在谷歌的工作,開始創業。也許是出生在電商之都,他接連創業了四次,三次和電子商務有關係。拼多多是他的第四次創業,起步資金倒不算很多,但坐擁近年來國內創業公司最豪華的投資團隊,沒有之一。

他可以跟丁磊交流如何用層出不窮的內容促進社區活躍,讓遊戲這個重度社交產品持續有人氣;他還能向王衛請教關於提高物流體系效率、落地配怎麼做的問題;至於段永平,他把OPPO和vivo做到中國市場的最神經末梢,太多人想知道其中的秘訣是什麼,黃崢平時肯定聽了不少;孫彤宇則把拼多多、拼好貨介紹給了張震。

在黃崢想做一家更大公司的想法萌生後,丁磊、王衛、段永平和孫彤宇拿出上千萬元給他背書。2015年,高榕和IDG在A輪投資800萬美元,同年12月份這兩家VC主導,拼好貨完成千萬美金級B輪融資。今年6月,拼多多完成1.1億美元B+輪融資,由高榕、新天域、騰訊等聯合投資。

夾縫中生存,如何站位BAT

在阿里、京東、唯品會等巨頭夾縫中獲得生存空間,並且一年時間就成為獨角獸,這樣的電商公司已經不多見。尤其在生鮮電商一片頹勢的背景下,以水果品類切入的拼多多顯得有點另類。

在選擇BAT路上,擺在今天100億美元巨頭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懟阿里,拿騰訊的戰略投資和微信的一個入口,保持公司一定的獨立性,京東是這條道路的天花板。一條路是懟騰訊,然後公司賣給阿里,馬雲把能送的家當都送給你當陪嫁,自己也變成阿里巴巴事業的接班人

經過一輪跟投、一輪領投,騰訊佔股已達18.5%,是除黃崢外的第二大股東。這是騰訊戰略投資的常用策略,不控股,話語權大——騰訊系企業的標配。

拼多多的上市讓每個質疑黃崢的聲音戛然而止,黃崢用 3 年不到的時間,躋身全國電商平臺前三甲,完成了阿里、京東花了十幾年的努力才能達到的高度,成為創業公司的楷模。當然,也帶來了對產品的質疑。

價值網選擇

做信息流後的做社交,這個思路就是正確的,特別是建立在消除"高大上"和"接地氣"這個鴻溝之上的獨特市場環境。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無數例子都說明了,對於潮流,我們總是從看不到,看不上,到看不懂,追不上。

這是很多人的機會,更是很多人的悔恨。不能用單一工具去評估,看到未來,才是對一個公司最好的估值!

內容參考來源

人物 | 拼多多黃崢與他背後的5個男人 [衣公子的劍]

黃崢3年身價近千億,拼多多告訴你:普通人財富自由的2個潛規則 [ Spenser]

創業內參:這一年,極速前進的獨角獸拼多多都經歷了什麼?

我是AI君,和大家一起學習AI商業化,認知AI又升一大級!一起提升商業認知,倍增企業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