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背后:800亿身价的黄峥职业发展路径思考

80后的创业者和亿万富翁越来越多。前不久摩拜胡玮炜就已经成为10亿级的富豪,而好未来张邦鑫、大疆汪韬、今日头条张一鸣、滴滴程维、趣店罗敏更是早已超百亿身价。但是,白手起家做到市值1600亿,个人身家800亿的,黄峥是第一个。

尽管网络上满是"坑多多"、"假多多"、"骗多多"的评价,骂声喧哗一片,除去对拼多多平台的评价体系外,今天,我们就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出发,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布局。

拼多多的背后:800亿身价的黄峥职业发展路径思考

伯乐丁磊找上学霸黄峥

黄峥的出身是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均是杭州的普通工人。但黄峥是个标准的学霸,12岁就进入杭州外国语学校,1998年,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前身),这是浙江大学的最著名学院,主修计算机专业,混合班后来出来很多牛人,进入这个班级就意味着智商超群。比如"长江学者""千人计划"这样的高端人才,可谓群星荟萃。

当时黄峥入选了Melton Foundation的项目培养计划,可以拥有一台电脑和一年免费上网时间。在Melton Foundation的经历,让黄峥早早打开了国际视野,更学会了听懂印式英语。这让他后来在美国留学时,面对口音浓郁的印度老板,从来不觉得亚历山大。

早早的开始接触到了互联网和计算机,得以让黄峥有机会被网易创始人丁磊发现并成功帮他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引路人丁磊为后续黄峥的发展规划起到了很大的帮助。10多年后,丁磊投资了黄峥的创业项目,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

决策:入职潜力股顶尖的科技公司

丁磊给了黄峥一个很好的机会,认识了段永平(如今OPPO,VIVO的老板)。研究生毕业时,黄峥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微软一个谷歌。他不知道该如何选,于是询问了"人生导师"段永平的意见。

段永平建议黄峥不要去如日中天的微软,而是选当时还未上市的谷歌,他说:"Google看起来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对你想要未来创业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少呆3年,因为一两年是没法真正进入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个公司的。"

后来黄峥的经历,也印证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到谷歌工作半年后,谷歌就上市了,而黄峥拥有的原始股,也在3年内变成了几百万美元。

即使没有拼多多,黄峥工作3年后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

打工仔变身创业者

因为平时帮段永平做一些投资,黄峥也处处受到前辈的提携。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拍下"股神"巴菲特的午餐,还带上了黄峥,"与巴菲特近距离交流接触的机会,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黄峥回去没多久,在2007年,他毅然决然从Google辞职,开始了8年创业之路,先后做了手机电商,运营等项目。

从丁磊到段永平,到与巴菲特午餐,人脉圈的跳跃,也让黄峥全球化思维得以建立,更推动他从一个学生打工仔,成为一个坚定创业者的。

创业者变身商业大佬

想从创业者跻身商业大佬,必须加入一个成熟的价值网体系,这正是坐拥百亿财富的黄峥的又一次跳跃。

2007年,黄峥辞去在谷歌的工作,开始创业。也许是出生在电商之都,他接连创业了四次,三次和电子商务有关系。拼多多是他的第四次创业,起步资金倒不算很多,但坐拥近年来国内创业公司最豪华的投资团队,没有之一。

他可以跟丁磊交流如何用层出不穷的内容促进社区活跃,让游戏这个重度社交产品持续有人气;他还能向王卫请教关于提高物流体系效率、落地配怎么做的问题;至于段永平,他把OPPO和vivo做到中国市场的最神经末梢,太多人想知道其中的秘诀是什么,黄峥平时肯定听了不少;孙彤宇则把拼多多、拼好货介绍给了张震。

在黄峥想做一家更大公司的想法萌生后,丁磊、王卫、段永平和孙彤宇拿出上千万元给他背书。2015年,高榕和IDG在A轮投资800万美元,同年12月份这两家VC主导,拼好货完成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今年6月,拼多多完成1.1亿美元B+轮融资,由高榕、新天域、腾讯等联合投资。

夹缝中生存,如何站位BAT

在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巨头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并且一年时间就成为独角兽,这样的电商公司已经不多见。尤其在生鲜电商一片颓势的背景下,以水果品类切入的拼多多显得有点另类。

在选择BAT路上,摆在今天100亿美元巨头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怼阿里,拿腾讯的战略投资和微信的一个入口,保持公司一定的独立性,京东是这条道路的天花板。一条路是怼腾讯,然后公司卖给阿里,马云把能送的家当都送给你当陪嫁,自己也变成阿里巴巴事业的接班人

经过一轮跟投、一轮领投,腾讯占股已达18.5%,是除黄峥外的第二大股东。这是腾讯战略投资的常用策略,不控股,话语权大——腾讯系企业的标配。

拼多多的上市让每个质疑黄峥的声音戛然而止,黄峥用 3 年不到的时间,跻身全国电商平台前三甲,完成了阿里、京东花了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成为创业公司的楷模。当然,也带来了对产品的质疑。

价值网选择

做信息流后的做社交,这个思路就是正确的,特别是建立在消除"高大上"和"接地气"这个鸿沟之上的独特市场环境。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无数例子都说明了,对于潮流,我们总是从看不到,看不上,到看不懂,追不上。

这是很多人的机会,更是很多人的悔恨。不能用单一工具去评估,看到未来,才是对一个公司最好的估值!

内容参考来源

人物 | 拼多多黄峥与他背后的5个男人 [衣公子的剑]

黄峥3年身价近千亿,拼多多告诉你:普通人财富自由的2个潜规则 [ Spenser]

创业内参:这一年,极速前进的独角兽拼多多都经历了什么?

我是AI君,和大家一起学习AI商业化,认知AI又升一大级!一起提升商业认知,倍增企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