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以寧夏中寧、 甘肅酒泉、 青海都蘭、 新疆精河、 內蒙古烏特拉前旗五大枸杞主產區2015 年的相關數據為依據, 構建枸杞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採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五大枸杞產區的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 中國五大枸杞主產區的農業經濟水平與其產業競爭力的高低表現出正相關的關係, 不同地區的枸杞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枸杞產業存在產業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產品的附加值鏈條不高, 缺乏龍頭企業, 生產以小規模方式為主、 產品標準化水平低, 政府投入不足等問題。

因此, 應該積極建立枸杞產業龍頭企業、延長深加工產業鏈, 加大枸杞產業標準化建設, 提高政府對枸杞產業政策扶持力度。

隨著中國枸杞產業不斷升級, 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已成為衡量枸杞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科學評價全國五大枸杞產區的實際情況與發展水平是提高枸杞整體產業競爭力、 滿足市場發展需要刻不容緩的任務。

國內外對枸杞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具有系統、 定量的成果較少。 截止 2017 年, 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寧夏、新疆精河、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單一地區, 對全國五大產區整體評價分析的研究較少; 研究方法主要是使用 Logistic 迴歸模型、層次分析法、相關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 聚類分析法、 波特鑽石模型等。

研究內容主要是構建寧夏枸杞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對寧夏枸杞種植戶參與縱向協作意願、 枸杞產業特點、 存在問題、 發展潛力作出客觀評價;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新疆精河枸杞產業的種植條件、 基本情況進行研究, 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針對精河枸杞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採用描述性分析從枸杞的栽培情況、 發展現狀出發, 找出影響枸杞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並因地制宜地提出發展該地區枸杞產業的相關建議; 採用產業集群和AHP方法對青海枸杞產業競爭力的高低進行評價, 提出提高青海枸杞產業競爭力和完善枸杞產業品牌建設的建議。

層次分析法、波特鑽石模型、描述性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主觀認知性較強, 難以實現定量分析;而 Logistic 迴歸模型、因子分析、 相關性分析法、 聚類分析法、 問卷調查、 產業集群和 AHP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指標繁瑣, 評價數據失真等問題。 主成分分析的最大優點是確保較少數據信息的損失, 克服指標間的高相關性, 減少對評價結果的影響。

因此,以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作為研究對象, 在構建枸杞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 對全國五大產區的競爭力水平進行定量化的綜合評價, 並提出增強枸杞產業競爭力的相關對策。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與區域概況

枸杞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材, 同時也是防風固沙和改良鹽鹼地的先鋒樹種。

寧夏中寧、甘肅酒泉、青海都蘭、 新疆精河、內蒙古烏特拉前旗作為中國枸杞種植生產的五大主產地, 其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枸杞長勢良好、根系發達, 抗旱、抗寒能力強, 種植面積和產量較高 。

寧夏中寧的 “西枸杞” 是人工栽培枸杞的原創地, 產品品質優良與系列品牌的形成為其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獨佔性優勢。

甘肅酒泉枸杞是中國第二大枸杞產區, 截至到 2017 年, 已建立 4 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引導農戶進行無公害生產, 同時,作為 “軟黃金” 的酒泉黑果枸杞, 其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更是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新疆的 “精河枸杞” 已獲國家 “農產品地理標誌” 認證,規模化生產潛力較大, 成為精河縣乃至整個新疆林果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內蒙古的 “蒙杞” 則是以 “觀光枸杞” 為契機, 積極開展 “無公害枸杞” 的基地建設, 帶動當地交通運輸、 旅遊觀光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

青海枸杞的主產地位於柴達木盆地, 故稱為 “柴杞”。 其產業發展特別重視鮮果質量, 市場類型也從 “依附型” 向 “主導型” 轉變, 旨在將 “柴杞” 打入高端市場。

綜上所述,中國枸杞產區的發展已由單一的寧夏中寧產區擴展到以寧夏為道地產區的核心區, 甘肅、 青海、 新疆、內蒙為兩翼的大枸杞產區, 枸杞產業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然而, 枸杞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產品以乾果生產為主, 良種率偏低的現象, 且產業精深加工能力不高, 基地標準化水平低等問題更是有目共睹。

1.2 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源於 2016 年 《甘肅農村年鑑》 《甘肅發展年鑑》 《甘肅科技統計年鑑》 《中國林業統計年鑑》 《中國農村統計年鑑》 和甘肅農業信息網、 寧夏農業信息網、 新疆農業信息網、 青海農業信息網、 內蒙古農業信息網等相關統計數據。

1. 3 建立評價指標

根據寧夏中寧、 甘肅酒泉、 青海都蘭、 新疆精河、 內蒙古烏特拉前旗的枸杞產業發展情況, 結合枸杞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參考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 建立枸杞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 2)。

在評價指標的建立過程中, 由於指標數目較多, 信息反饋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重疊的現象。 例如外商投資、 國家財政支持等影響枸杞產業競爭力的因素, 由於存在獲取難度大、 無法定量計算等問題, 因此在建立過程中不涉及。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1.4 分析方法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全國五大枸杞產區的產業競爭力。

首先採用 KMO 和Bartlett 檢驗方法對主成分分析的適用性進行檢驗。

其次對主成分分析的主因子進行提取, 即在原有變量的解釋總方差中,選擇累計方差貢獻率大於 88%的 2 個成份作為新的主因子, 通過降維集中反映研究的問題。

再次對主成分矩陣進行分析, 即通過 Kaiser 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得到旋轉後的主成分矩陣, 並最終導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最後, 根據 2 個主成分各個指標的方差貢獻率, 構建綜合得分系數, 計算出最終得分, 依照主成分分析法的工作原理, 根據測算的矩陣得分對影響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並通過最終排名對五大產區進行客觀評價, 得出五大枸杞產區競爭力水平高低。

第一步, 採用統計工具 SPSS 19. 0, 對中國五大枸杞產區 2015 年 20 個三級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正態分佈的標準化處理, 並計算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矩陣 R = (rij)n×n 。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式中 rij是指標 xi 與指標 xj 間的相關係數; i = 1, 2, ……, n; j = 1, 2, ……, n; n = 20。

第二步, 令特徵方程 | R-λi| = 0 (特徵根 λ1≥λ2≥……≥0), 得出特徵向量 (ei)、 特徵值貢獻率 (Hi) 和累計貢獻率 (Gr)。

第三步, 選擇累計貢獻率達到 85%且特徵值 (Ei) 大於 1 的前 m 個主成分 F1 、 F2 、 ……、 Fm 進行綜合評價。

第四步, 確定主成分個數, 結合方差貢獻率 (α), 構造評價函數 F =α1F1

+α2F2+……+αm Fm 。

第五步, 計算綜合得分並排序。

2 結果與分析

根據 KMO 檢驗結果, KMO值為 0. 762, 大於0. 6, 依照 Kaiser 的標準, 變量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拒絕各變量獨立的假設, 適合做主因子分析。

Bartlett 球度檢驗結果, 概率為 0. 000, 小於顯著水平 0. 05, 拒絕 Bartlett 球度檢驗的零假設, 適合做主因子分析。

兩種檢驗結果表明: 原始指標變量集存在相關關係, 且相關係數矩陣不是單位矩陣, 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原有變量中總方差被解釋表 (表 3) 可知, 前兩個主成分的特徵值大於 1, 且對應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92. 583%, 大於88%, 表明這兩個主成分涵蓋了原始變量的足夠信息。 因此, 將原來的 20 個指標轉化為 2 個新指標,作為提取的主因子。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2. 1 影響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的因素分析

通過採用 Kaiser 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得到旋轉後的主成分矩陣, 並導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結合主成分矩陣得分, 得出影響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的因素。

2. 1. 1 精深加工水平、 產品附加值鏈條、 龍頭企業對枸杞產業的競爭力具有積極影響

第一主成分 ( F1 ) 中枸杞產業市場佔有率、 勞動力人數、 枸杞年產量、 枸杞種植面積、 枸杞加工轉化率、 年產量增長率、 枸杞企業數量、 枸杞企業產值比例、 枸杞品牌數量、 枸杞單位面積產量、 農業植物新品種權授予數、 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比例在第一主成分中作用明顯 (表 4), 而其餘指標影響相對較弱。

這充分說明, 這些指標綜合反映出枸杞產業的精深加工水平、 產品附加值鏈條、 主導龍頭企業對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造成的影響是非常突出的。 因此, 屬於影響枸杞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2. 1. 2 生產規模、 產品標準化程度、 政府投入及政策支持對枸杞產業的競爭力具有積極影響

在第二主成分 ( F2 ) 中佔比較大的是成本收益率、 無公害生產面積比例、 有效灌溉面積、 農業機械總動力、 農用化肥施用減少量、 各產區平均售價、 萬人技術成果交易額和專利申請授權數等因素。

這些指標綜合反映出枸杞產業的生產規模、 產品標準化程度、 政府科技投入及政策支持與枸杞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

因此, 改變枸杞產業生產規模, 制定枸杞產品標準化條例, 提高政府對枸杞產業的科技投入與政策扶持對於提高枸杞產業整體競爭力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反之,將會導致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低下的現象更加嚴重。

2. 2 五大枸杞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根據表 4 數據, 結合每個指標的累積貢獻率和係數的具體值, 測算出已選取的 2 個主成分各個指標的具體得分, 進而選取權數為其方差貢獻率, 構建出綜合得分方程F = 0. 74 F1+ 0. 19 F2 , 並依此方程計算出綜合得分值。

在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中, 寧夏中寧產區的綜合得分為1. 25 (表 5), 名列第 1 位; 甘肅酒泉產區的綜合得分0. 08, 排名在第 2 位。 由此可見, 寧夏中寧、 甘肅酒泉產區的綜合得分均大於 0, 表明這兩大產區的產業競爭力水平相對較高, 並且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而新疆精河產區的綜合得分為- 0. 10、 青海都蘭產區的綜合得分- 0. 50、內蒙古烏特拉前旗產區的綜合得分為-0. 70。 由此可見,這三大產區的綜合得分小於 0, 表明它們的競爭力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整體競爭力水平偏低。

研究】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2. 2. 1 寧夏中寧是全國枸杞生產力最強的產區

從主產區產業競爭力得分及排名表中可以看出, 寧夏中寧的兩個主成分排名位居第一, 總排名也高居第一, 遙遙領先其他 4 個產區。 這是由於寧夏政府把枸杞產業作為寧夏農業發展的戰略主導產業。 素有 “中國枸杞之鄉” 的寧夏中寧枸杞, 無論是政策傾斜還是資金投入, 都擁有良好的扶持力度; 在自然條件、 發展基礎、 生產規模等方面也具有其他 4 個地區所不具備的優勢, 因此寧夏中寧枸杞的產業競爭力排名遠高於其他 4 個地區。

2. 2. 2 甘肅酒泉是枸杞產業發展最迅速的產區

從主產區產業競爭力得分及排名中可以看出, 甘肅酒泉第一主成分排名第二, 第二主成分排名相對靠後。 這說明甘肅酒泉枸杞產業在生產規模、 枸杞產品標準化程度方面的問題比較嚴重, 但綜合排名甘肅酒泉位居第二, 成為僅次於寧夏中寧的第二大枸杞主產區。

由此可見, 政府的科技投入與政策效果較為明顯, 但支持力度仍需加強。 從自然環境來看, 位於河西走廊的酒泉屬於典型的荒漠、 半荒漠化氣候區, 土壤以灰鈣土和風沙土為主, 成土過程弱, 晝夜溫差大, 境內少雨、 乾旱, 全年日照總時數 3150 h, 這為枸杞產業大規模的生產, 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同時, 甘肅省酒泉市出臺了許多優惠和扶持政策來推動枸杞產業的發展, 特別是酒泉市瓜州縣自 2008 年起就將枸杞產業列為全縣六大重點產業之一, 13 個農業鄉鎮全部推廣栽植; 結合甘肅省農科院、 甘肅林業技術部門的科研力量, 大力開展枸杞技術示範推廣及引種試驗等林業創新項目研究, 使枸杞產業成為鹽鹼地開發和節水特色林果業的先鋒樹種。

2012 年 “瓜州枸杞” 獲中國 “綠色食品” A 級認證。 截止到 2015 年,甘肅省枸杞育苗面積約 294. 25 hm2, 種植面積約 4. 79 萬 hm2。 其中黑果枸杞約 16. 47 hm2, 產量約 8. 3 萬 t, 總產值約 27. 98 億元。 甘肅省枸杞產業基本實現了 “兩高一優” 的生產目標, 枸杞面積成倍增長。 因此, 甘肅枸杞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水平不斷提升, 真正成為全國第二大枸杞主產區。

2. 2. 3 新疆、 青海、 內蒙古的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相對較弱

新疆精河、 青海都蘭的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相對較弱, 排名分別是第三和第四, 而內蒙古烏特拉前旗的第二個主成分排名雖位居第二, 但第一個主成分的分最低, 影響了整體, 使其總排名位於最後。 因為這 3 個地區枸杞生產及加工業規模化程度低, 農業科研投入少, 導致枸杞產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 基礎比較薄弱。

新疆、 青海、 內蒙古等省區以畜牧業和養殖業為主, 對枸杞產業的科技投入不夠, 相關經費較少, 科技人員數量欠缺, 整體科研能力不高, 這是導致枸杞苗木繁育和品種選育方面相對落後的主要原因; 枸杞產業的營銷手段相對較傳統, 品牌宣傳力度不夠。 因此, 這 3 個地區的枸杞產業發展比不上寧夏中寧與甘肅酒泉地區。

綜上所述, 根據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評價的結果可知, 影響枸杞產業競爭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枸杞產業精深加工的水平、 枸杞產業龍頭企業的數量、 生產規模的大小、 產品標準化的程度以及政府的科技投入與政策扶持。 想要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必須從技術、 產品、 政策 3 個方面著手, 才能真正解決枸杞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 結論與建議

3. 1 結論

通過採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的產業競爭力進行定量化綜合評價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結論: 中國五大枸杞主產區的農業經濟水平與其產業競爭力的高低呈現出正相關的關係, 且不同的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特別是新崛起的甘肅酒泉、 青海都蘭主產區, 對傳統寧夏枸杞產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但是, 在產業精深加工、 產品附加值鏈條、 產品標準化水平及政府投入等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 應著力加強。

3. 2 建議

3. 2. 1 積極建立枸杞產業龍頭企業, 延長深加工產業鏈

在枸杞五大主產區內, 要以 “特” 制勝, “以優” 顯產業。 政府部門可以學習日本農協或美國行業協會的相關經驗, 成立枸杞協會, 利用土地資源, 採用政策傾斜的方式, 制定相關優惠政策, 引導、 鼓勵投資商建立一批枸杞深加工產業, 實現產業集群, 形成產業龍頭, 發揮集聚效應。

在提升枸杞產業競爭力過程中, 將 “優質” 轉化為具體的產值, 對枸杞原有種植區域進行改造、 升級, 積極協調工商、 科技、 金融等部門的力量, 建立枸杞鮮果倉儲冷庫, 延長鮮果加工週期, 提高有機肥使用比例和肥料利用效率, 推廣低毒、 低殘留農藥, 以優化土壤質量, 實現自我管理能力。

針對甘肅酒泉、青海都蘭等具備較大潛力的主產區, 加快技術改造、 引進先進設備, 利用標準化、 集約化、 科學化生產手段, 逐步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求且經濟效益可觀的高科技枸杞產品, 例如枸杞養生膠囊、 枸杞明目純露、 枸杞美容面膜、 枸杞養生茶飲、 枸杞水噴霧等。 並通過機械化採摘、 “互聯網+” 銷售模式,為杞農提供綜合服務, 爭取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 延伸枸杞精深加工產業鏈。

3. 2. 2 加大枸杞產業標準化建設, 提升枸杞產業整體規模

首先, 五大產區所在省市的質量監督部門和林業技術部門根據該地區枸杞產業的特點, 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豐產栽培質量標準及制幹深加工技術標準, 避免枸杞產業盲目擴張、 無序發展, 合理統籌枸杞種植區域佈局、 種植結構、 種植面積等, 儘量避免生產風險。 並推廣枸杞無公害 GAP 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 建立枸杞 GAP 生產基地與良種繁育基地。

其次, 將枸杞加工企業、 農戶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 建立屬於本主產區枸杞 GAP、 SOP 生產標準計劃, 將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生產逐步提升為標準化大規模生產, 並依託該地區大中型枸杞加工企業, 建設綠色有機枸杞生產基地, 滿足枸杞品種更新換代的要求。

3. 2. 3 提高政府對枸杞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規範市場秩序

對於以畜牧業和養殖業為主的新疆、 青海、 內蒙古主產區來說, 亟需建立一個以枸杞市場為框架、各枸杞加工企業為支撐、 杞農產銷組織為補充的市場流通體系, 將有關的項目、 加工區、 企業、 市場等與城鎮建設相結合, 使其既可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又有助於把枸杞產業化經營引向更高的階段。並在枸杞產業經費的支持力度上, 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的大力幫扶, 加大地方財政的林業補給。

同時, 針對以上產區營銷手段相對傳統的問題, 藉助現代信息技術, 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專業收購的網上交易平臺, 實現枸杞產品網上交易和實體交易同步進行, 提高交易效率。 這種產供銷一體化的模式, 有利於化解企業和農民種植枸杞的風險, 從源頭上提高枸杞產業的整體水平。

來源:《中國枸杞五大主產區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研究》 金瑩, 韓東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