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01

“我覺得自己是個變態。”

一個素未謀面的網友這麼跟我說。他說,他和女人戀愛總想著上床,喜歡穿蕾絲內褲上大街,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說自己不擅長表達,不喜歡交際,不理解女人的心思,還經常遇到渣女。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一個人的性格,很大部分是由其家庭背景決定的。

他媽媽給他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冷漠。小時候,他媽媽幾乎沒抱過他,也不愛和他說話,他是由奶奶拉扯長大的。而他媽媽,整天除了打遊戲就是炒股。從小缺乏母愛,造成他內心某種感情的缺失,也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02

缺愛的孩子無法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David M. Levy曾跟蹤過一群在孤兒院成長、無法跟媽媽建立親密關係的孩子。這些孩子年幼時不僅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同愉快而順利地做遊戲,還愛纏著成人,與人合作愛發脾氣,注意力也很差。這些孩子長大後常常在人際交往中遭遇各種困難,幾乎無法與別人建立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有人說,媽媽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

其實,一個糟糕的媽媽,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遠比想象中大的多。

而一個富有母愛,三觀正的媽媽,即使單親,帶出來的孩子絕對不會差的。

03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中提到,是他的母親教會他做人,“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母親”。

作為單親媽媽,胡適的母親既當爹又當媽,慈母和嚴父一起扮演。但她從不在別人面前打罵孩子,胡適做錯了事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後體罰。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胡適母親“既嚴厲又保護自尊心”的育兒方式,值得廣大家長們學習。

既嚴厲又保護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適從小就懂得正經做人、愛惜名譽,這為他日後不斷上進奠定了基礎。

不當眾揭短,不當眾給孩子難堪,是給孩子最好的尊重。

人前尊重和“秋後算賬”,守住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也得到了孩子心裡的尊重和認可。在這樣的基礎上去教育孩子,孩子不容易出現反感的叛逆心理,反而容易溫和地接受自己地過錯,並用心改過。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04

胡適最後在文末提到,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媽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

一個富有母愛,心地善良,溫和待人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內心世界必然也是如此,甚至更佳。

媽媽的愛,是孩子健康的成長素。

願所有孩子,被愛包圍。

“缺愛讓我成了變態”:媽媽的愛—被低估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少女鹽,一個已婚已育少女,餘生有兩個最愛,愛家庭和愛自己。#媽媽的愛,其實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錯過的愛,真的無法再去彌補。#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