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低效思考的癥結,終於找到「解藥」了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本期導讀:

反覆來回、隔靴搔癢、焦點喪失,導致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思考效率低下,面對這些癥結,我們應該如何尋找“對症下藥”呢?

  • 運用MECE法則,構建分析框架

  • 簡化過程、關注事實、推導動機

  • 緊盯目標、減少無關、定時監督、事後覆盤

本文是2018年10月推送的第23篇乾貨,計3035字,閱讀時間6分鐘。

來源 | 張良計(ID:zhang_liangj)

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思考低效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於是,小編總結了三個最大的低效思考癥結,下面一個個來說。

01

癥結一:反覆來回

癥結之一的主要表現為,思考問題沒有層層遞進的章法,確定好的東西被反覆推翻,導致產生大量的思考無用功,浪費時間。

畫圖出來,如下所示: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癥結原因——缺乏邏輯關係鏈

想問題的思路還是點狀分散式,並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關係鏈。同時,對每一個因素也沒有深思到底。

“究竟是不是因為它才導致這個結果?”,“這個原因能導致出哪些結果?”,“這個結果接下來又會造成什麼結果?”等這些問題並沒有清晰的概念。原因可以是結果,結果也可以是原因,最終腦子裡一團漿糊,無從下手。

解決方法——MECE法則

運用MECE法則,找到最基本的問題構成元素,然後構建分析框架。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的意思是“互不重複,完全窮盡”。

  • MECE法則,幫助我們開啟高效思考的第一步。

面對任何一個問題時,首先不要看事實現狀,而是應該抽象出來用MECE的思路先找到導致問題的所有可能因素,再去用現狀進行匹配。這是一種先在腦中構建出問題框架,再去有針對性地尋找對應事實的思維方法。

情景案例

老闆讓你分析這一季度公司App產品用戶數據下滑的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案。你搜集了近三個月的數據資料,埋頭分析,最後得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答案。

例如,一開始以為是產品運營有問題,但後來又覺得這是產品設計的問題所導致;接著認為活動的效果不好導致用戶卸載,但又覺得這是用戶激勵不足的原因......

你很難列出一個“一二三”的清單出來,告訴老闆用戶下滑的真正原因,自然改善的方案也就無從談起。

當老闆要你分析公司App 產品用戶數據下滑的原因時,首先不應該去搜集事實、數據或資料,而是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導致用戶數據下滑的可能因素有哪些(運用MECE法則,保證這些因素互相之間不干擾,不重複,彼此完全獨立);

然後把它們畫在紙上,一步步形成你的分析框架,例如下圖: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 蒐集數據現狀,將它們填充進你的分析框架,然後逐個推導分析,最終構成一條邏輯鏈。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按照這個思路去思考,就避免了反覆來回的精力浪費。

注意事項

運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最需要花時間的地方在於“確認分析框架”,而不是搜索事實和數據。而一旦確認了框架,就不要輕易修改和推翻。

尤其是面對老闆下達的任務時,前期跟他確認分析框架至關重要。這麼做的好處是提前一步讓他參與進來,一旦框架有了問題能夠及時修正。

這是一個在初期可能花費1個小時,後期卻能為你節省10個小時的方法。

02

癥結二:隔靴搔癢

看問題只看到表象,沒有觸及到問題本質。如同隔靴搔癢一般在外面兜圈子,始終不得核心要義,便是癥結之二。

畫圖出來,如下所示: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癥結原因——亂

過多關注表面現象,而忽略了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

表面現象的特徵通常是轟轟烈烈,咋咋呼呼,場面宏大,口水眾多。

總結一個字,亂。

越亂,越容易隱藏真面目;越亂,越容易被誘導新方向;越亂,獨立思考的成本越高,就越願意相信外部的信息言論。最後,被別有用心的人牽著鼻子到處跑。

解決方法——簡化過程

事物的本質都是簡單的,直接的,既不磨磨唧唧,也不拐彎抹角。

既然表象的問題亂,那麼就要剝開亂象。我們不用過多關注中間過程,而是關注眼前的事實,然後進行獨立推導。

眼前的事實,就是目前眼睛看得見的,已經發生的,或者有足夠證據證明客觀存在的事情。

情景案例

兩個名人在網上吵架。作為旁觀者,你通過他們的言論瞭解了大致情況:A說B偷稅漏稅,B說A無中生有。雙方各執一詞,互相都有粉絲出來站隊。

此時,你可能會以為他們真的是吵架。而假如你恰好是某一方的“粉絲”,說不定還會加入到一方陣營,搖旗吶喊。

拿上面的情景舉例,A說B偷稅漏稅,那麼A就要拿出B偷稅漏稅的證據。它可以是稅單,可以是收入證明,也可以是其他相關人士的證詞。總之,不要相信單方面的言論主張,而是通過多方面的客觀材料來交叉互證。

黑箱法則,放在這裡同樣適用(如下圖):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 關注事實疑點

我們只需要關注事實疑點(B偷稅漏稅的證據),以及產生的結果(A對B在網絡上發起指控)。中間的辯論,信息,手段都只能作為輔助參考,我們要暫時把它們關進“黑箱”,不要去管。

  • 反推動機

接著,通過結果來反推動機,通過事實和疑點來解釋動機。例如,為什麼A在這個時候指出B偷稅漏稅?背後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

以上,就完成一個邏輯思維的自證循環。

同樣的,B說A無中生有,B就要拿出A無中生有的證據。

然而,我們現在假設B非但沒有拿出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證據,反而在微博上洋洋灑灑寫出一篇長文,裡面又是拉幫結派,又是煽動群眾,事實根據一個沒有,全部都是主觀臆測。

此時,我們可以來繼續推導B的行為動機:

為什麼B不直面A提出的證據來進行解釋,反而講了一大堆和“偷稅漏稅”毫無關聯的事情?

兩個可能的原因:

  • B是無辜的,但他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A在說謊;

  • B確實偷稅漏稅了;

如果是第一個原因,接下來思考,為什麼他要反咬A一口,而不是想辦法去自證清白?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他放這麼多煙霧彈的目的是想幹嘛?是轉移視線,還是甩鍋,抑或是拖延時間?

按照這個思路去打破砂鍋問到底,才會無限接近於真相。

注意事項

挖掘事物本質的時候,最忌諱感情因素摻雜其中。

我們很容易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很自然地相信他說的話;也會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全盤否定他的證詞。這在互聯網時代尤其突出。而這,會成為我們找到事情本質的最大障礙。

記住,哪些是有實際證據證明的東西,這叫做事實,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是添加了人為感情因素的無端揣測,這叫亂象,需要冷靜分析。

03

癥結三:焦點喪失

焦點喪失就是,思考問題的時候脫離了最初的目標,想到哪裡是哪裡,最後偏離了中心主題。

畫圖出來,如下所示: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癥結原因——缺乏監督

忘記了思考的最初目的是要解決怎樣的問題。

在整個思考過程中,過多相關和不相關的參與者讓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從而讓思考喪失焦點,不知道應該先解決哪個問題。同時,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監督來防止大家的思路發生偏移。

解決方法——定時監督、事後覆盤

緊盯最初的目標,時刻提醒自己為什麼要開始思考,這次思考是要解決哪一個問題。一旦發現無關的因素,暫時放在一旁,不予考慮。

情景案例

你正在參加一場頭腦風暴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公司的新產品上市活動應該怎麼搞”。

此刻,會議室裡聚集了來自市場部,銷售部,產品部,甚至財務部的同事。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見,侃侃而談。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漸漸發現人們爭論的焦點發生了變化:

銷售部的同事說產品有缺點不好賣,市場部的同事說應該和天貓京東進行合作,產品部的同事說產品功能沒有重點宣傳,財務部的同事提出營銷預算太龐大......

最後會議結束,問題產生了不少,結論一個都沒有。大家也似乎都忘記了為什麼要參加這個會議。

  • 緊盯目標

拿上面的情景來舉例,會議的最初目標是討論出“公司新產品的上市活動應該怎麼搞”,那麼就意味著需要得出這次活動的策劃主題和活動框架。所有思考都要緊緊圍繞著這個目標,不能發生偏移。

高效的思考一定是在有限的規則裡能夠盡情地發揮,而不是漫無目的,信馬由韁。所以這時候,需要有一個思考提綱,指引著大家一步步進行分析和討論。例如下面這樣: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 減少無關

而和最初目標不相關的人士,就不應該參與這場會議。所以財務部的同事就不應該加入進來。即使最後的活動預算需要他們審批,那也是等到主題框架確定之後再進行商討。這是下一步的事情。

同樣的,產品部的同事也不應該參與。因為既然已經進入到推廣活動的商議階段,就代表產品的開發工作到此結束,他們的意見更多隻能作為參考,而不是影響大局。

  • 定時監督


在思考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設置一個“監督者”的角色。“他”可以是我們中的一員,也可以是場外人士。監督者的作用是把控思考的內容方向,一旦發生偏離,及時指出,讓思考回到原來的軌道上來。

另外,監督者還應該設置思考的時間。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旦大腦連續思考超過一個小時,後面的效率會越來越低。所以儘量將思考過程控制在一小時內。時間一到,無論最後的產出結果如何,都要立即停止。

  • 整理覆盤

當思考結束之後,需要對所有的思考內容進行整理覆盤。將結論進行分類:什麼是已經有結論的問題,什麼是尚未得出結論的問題,什麼是需要接下來私下去確認的問題,什麼是下一次會議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思考結論分類完畢,對應的Next Step 就一目瞭然。例如下圖: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注意事項

獨立思考的時候,每隔10分鐘做一次複查。一旦發現有偏離主題的內容,要趕緊撇開,以保證思路的主航道順利前進。

如果是頭腦風暴這種聚眾形式的思考,不相關的、沒有觀點的人一定要精簡出去,保證核心參與人數在5人左右。預設場外監督的時候,不要讓他過多參與到深入討論中來,而成為“當局者”。我們要始終讓他保持“旁觀者”的視角,這樣更容易把控思考效率。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各位有所啟示和幫助。

今日話題

三大低效思考的癥結,你“中獎”了沒?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出來,讓小編和親愛的粉絲們跟您一起尋找“解藥”~

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本文來源於張良計(ID:zhang_liangj)。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往期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