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知道你們都愛看華為,今天講一個華為的“乾兒子”李一男:少年天才→扶搖直上→劍走偏鋒→鋃鐺入獄→終歸平淡的傳奇魔幻故事。

請回答1985·少年天才

先提個問題,你覺得武漢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鐵馬少時曾登黃鶴樓遠眺,那時候鐵馬還是個“瓜娃子”,背不出“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樣深沉的詩句,也感悟不到易中天對武漢這樣的形容:“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雄峙,四海呼應,五方雜處,六路齊觀,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省通衢,十指連心。”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雖然小鐵馬心裡只惦記著熱乾麵和豆皮,不過武漢的諸多一流大學,也讓當時還在糾結到底考清華or北大的小鐵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2月28日,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啟動。當晚,武大、華科等高校積極回應,迅速通過多渠道向全球校友們推介。

不久後,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曬照,他富有深情地寫道“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配圖是武大老圖書館,他在館前草坪席地而坐,一臉青(Are)春(you)洋(O)溢(K?)。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微信之父”張小龍被授予學校頒發的第四屆“華中科技大學傑出校友”獎牌(真不是高爾夫獎牌)。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之後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武漢各大高校的知名校友被反覆提起。

如果,華為曾經的“乾兒子”李一男不是在獄中,這個曾經讓華中科技大學引以為榮的天才校友應該也會出現在武漢本地媒體的各大版面上。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李一男

1969年生的雷軍和張小龍在1987年分別考入武大計算機系和華科電信系,1970年生的李一男則在1985年考入華科的少年班。

李一男是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華中理工大學)第一屆(1985級)少年班出身。該班23名學生。這些人中有十餘人曾出國深造,有的至今仍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拉美工作,擔任公司要職,其職業多與物理和計算機有關。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華中理工大學(後併入華中科技大學)第一屆少年班合影

當年華中科技大學選錄少年班學生的標準是:智商在130左右、德智體全面發展、年齡在15週歲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學生。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看看這張圖你就知道智商130是什麼水平了

1985年夏,23名超常少年從全國各地選錄入華工,李一男就是其中之一。學校的領導層對辦少年班極為重視。少年班實行“導師制”,學校從相關院系挑選了一批優秀教師當“導師”。少年班的23名學生與博士們同住一樓,每兩人一個寢室。學校專門為少年班買了兩臺洗衣機,單獨設了圖書室。當年這待遇,妥妥的校園大熊貓啊!

李一男與華為的結緣要多虧班主任宋文芝老師。1992年,為了給少年班的學生尋找獎學金資助,宋文芝找到了剛在業界打響名頭的華為公司。憑藉一片誠意和出色的談判能力,再加上契合了華為“教育高投入”的理念,她最終打動了華為公司,為學生們爭取到了來之不易的獎學金,並由此延續了多年。在宋文芝老師的聯絡下,一茬又一茬的華科學子被輸送到華為,李一男是第一個,也是對華為貢獻最大的一個。

雖然李一男在少年班時就有著天才、神童的稱號,而讓他一舉成名天下聞的平臺,是華為。

李一男進入華為兩天後升為工程師,半個月到了高級工程師,半年後晉升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時間就坐到了華為總工程師的位子上,當上華為副總裁那一年,李一男才27歲,手中掌管著華為10億的產品線。到了30歲那年,他更是已協助把華為帶過200億元大關。

雖然有傳說的成分,但是在晉升渠道方面一向嚴格謹慎的華為,李一男的扶搖直上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華為的“真公主”孟晚舟在華為蟄伏18年才當上CFO,所以李一男這哪是“乾兒子”,任正非的親閨女孟晚舟都沒他這待遇。

插播:關於華為孟晚舟的經歷可見鐵馬的這篇文章《是華為的公主,可能也是華為的主公》

岔路口2000·刺痛任正非

就在事業巔峰時期的2000年,李一男向任正非遞交了辭呈,決定北上自立門戶,創辦了港灣網絡。

任正非雖然捨不得,但是年輕人總要出去闖闖,兒子大了“老子”也留不住,所以任正非仍然給了李一男分紅和價值1000萬的設備,還為李一男召開歡送會(其實那個時候李一男只有30歲,鐵馬也是奔三一族還在辛苦碼字,可能因為我沒有李一男130的智商吧)。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據說當年任正非知道李一男在技術方面深有造詣,叮囑李一男可以作為華為的產品經銷商,但是不能搞和華為有競爭的技術研發。

然而年輕叛逆的李一男剛出門就把“任爸爸”的的話忘在腦後。創立之初的港灣被稱作“小華為”,港灣不斷從華為挖人,尤其是收購了從華為的光通信創業團隊,此舉在“爸爸”任正非看來是對華為核心業務的挑釁。港灣公司由最初代理華為的產品到生產類似的產品,由代理商發展為華為的競爭對手。當時,在寬帶IP產品領域,港灣網絡市場佔有率在7%-8%,而華為也不過10%-15%,二者已形成全面競爭。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據說當時華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3G的研發木有牌照看不到未來,沒做小靈通又被中興步步緊逼,再加上港灣瘋狂的挖牆腳。當然“老子永遠是老子”,“不給你一點顏色看看你可能都忘了誰是你爸爸”。以儆效尤也罷,迫不得已也罷,任正非開始了對港灣的瘋狂圍追堵截。

據說2004年華為專門成立“打港辦”進行策略性打擊,凡是港灣的業務,華為都以更低的價格或者白送的方式攔下客戶,使得港灣業務急劇下滑。2005年華為成功狙擊西門子對港灣的收購,2006年華為17億元人民幣將港灣網絡收入囊中。更有傳聞說任正非要求李一男回到華為工作兩年,否則在公司整合的時候將開除港灣所有員工。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2006年,李一男歸來,頭銜仍是華為副總裁,同時兼首席電信科學家,但卻被剝奪了重大事件的決策權和參與權,還有那個具有演義成分的李一男專屬透明辦公室,據說是讓員工圍觀討論“以儆效尤”。

任正非和李一男之間的故事,容易讓人想到如來佛和孫悟空,李一男幾次三番總是想跳出手掌心,但是他的頭上又總有一座五指山。直到2008年李一男離開華為,李一男已經38歲,輾轉多年,天才少年一眨眼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之後李一男去百度和李彥宏嘮過嗑,在移動做過我們當年的好幫手12580的老大,這幾年裡李一男雖然都是身居高位,但是一直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

轉折點2015·鋃鐺入獄

2015年4月45歲的李一男決定最後一次創業,做起了小牛電動車項目。小牛電動車當年還創造了15天眾籌7200萬元的眾籌神話。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2015年6月1日牛電科技首款新品發佈會上,李一男意氣風發,這款產品也曾經引起不小的市場震動。因為小牛電動初創時,國內電動踏板車保有量接近2億輛,有超過2000家制造商,年產量超過3000萬量。不過,絕大部分電動踏板車是採用鉛蓄電池,為此,小牛電動提出“鋰電革命”,希望通過使用鋰電池,顛覆整個電動踏板車市場。

可能你的潛意識裡認為做電動車的和曾經的華為根本不能比,李一男再也不會有壯舉了,但是國慶期間有一篇爆文《藏在縣城的萬億生意》揭露了電動車市場是一個成長於四環外的萬億級市場。城市裡的打工者,全國2856個“縣”,41658個“鄉鎮”,都是電動車的主力用戶,和每人有一部手機一樣,我們把視野下沉到鄉鎮,幾乎每人都有一輛電動車;也和每人的手機2-3年需要更換一樣,電動車需要2-3年換一輛。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標杆品牌雅迪已經於2017年突破了年銷400萬輛的關口,緊隨其後的還有愛瑪等品牌,均實現了連續性的快速增長。可能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電動汽車特斯拉只是打打“嘴炮”,晚上下班還是要跨上心愛的小電驢回家。

沒想到就在小牛新品發佈會的兩天之後,李一男因為涉嫌證券內幕交易,在深圳機場被警方直接帶走,此時距離他創辦牛電科技才兩個月。最終李一男內幕交易罪成立,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

重頭來2018·能走多遠?

其實自去年12月李一男出獄以來,牛電科技的走向一直備受外界關注,然而,苦等小牛進一步大動作的同行卻等來了“李一男辭去小牛所有職務,只保留自己的股份”的消息。

小牛官方發出的辭職理由是:由於小牛正在籌備上市,“李一男的身份難以符合其需求”。這不就在國慶之前,小牛也火急火燎的去納斯達克上市了。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招股書顯示,李一男的GloryAchievement Fund Limited仍為小牛電動的第一大股東,持有43.8%的股份,不過李一男已不在小牛電動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之中。

10月9日,小牛電動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更新後的IPO招股說明書。文件顯示,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上市,擬籌集最多約1.2億美元資金。和9月底首次提交的招股說明書相比,小牛電動計劃募資的數額降低了約3000萬美元(心疼IPO團隊,整個國慶估計都在修改招股說明書)。

根據小牛的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小牛電動共銷售12.5萬輛電動摩托車,和去年同期的6.83萬輛相比,增長了83.01%。

但與銷量增長背道而馳的是,小牛電動虧損的“窟窿”也越來越大,2016、2017年,小牛電動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55億元、7.69億元,虧損金額分別為2.33億元和1.85億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3.15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9606.8萬元,相當於每賣一輛電動車虧損約2500元。

此外,小牛電動的資產負債率和現金流狀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目前小牛電動的總資產為8.23億元,總負債6.1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4.6%。

華為的乾兒子,小牛的扛把子

目前,電動自行車行業中電池依舊以鉛酸為主,儘管鋰電池在性能、能量密度以及使用壽命上佔優,這也是李一男提出的“鋰電革命”,但是由於價格偏高,目前市售車型中鋰電佔比不足10%。而小牛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就是鋰電池,據說一塊在2015年時的成本價就要1850元,這也使得小牛電動車的成本和售價居高不下。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動車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多數廠商依靠走量來獲得利潤,行業同質化較為嚴重,產品也較為低端。由於電動車本質上屬於基礎的代步工具,消費者對於價格較為敏感,貴价產品市場空間較小。

業內對餘小牛電動車的普遍擔憂是,失去了李一男的小牛,是否還能“牛X”下去?

後記

孫宏斌當初被聯想柳傳志親手送進了監獄,醒悟後才有了融創在房地產行業裡的叱吒風雲;因酒駕事件入獄的高曉松,出獄後反而悟透了很多東西,迎來了《曉松奇談》《奇葩說》《曉說》這些極具時代符號意義的作品。褚時健、顧雛軍、牟其中等資本界人士,都有過大起大落的經歷,但也都在商業史上留痕。

所以,今年已經48歲的李一男顯然要比74歲再創業的褚時健更幸運一些。曾經的少年天才、華為的“乾兒子”、業界的傳奇精英,或需要卸下頭銜,無“冠”一身輕才能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