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陶然:你是真的全力以赴,還是僅僅在完成任務

孫陶然:你是真的全力以赴,還是僅僅在完成任務

攝影:孫陶然

身邊會有很多這樣的人,覺得自己明明已經竭盡全力了,卻仍做不好事,仍無法成功,以致於將原因歸結為其他外在因素,真是這樣的嗎?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先生近日在喜馬拉雅親授“有效管理5大兵法”,系統地將管理經驗和職場必備武器分享給更多的人。其中,他對竭盡全力的闡釋,就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己是真的全力以赴,還是僅僅在完成任務。

網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個父親對兒子說,你竭盡全力把院子裡那塊大石頭搬起來。兒子使盡渾身的力量都不成功,也試了用槓桿等各種辦法還是沒有成功,只好告訴爸爸自己竭盡全力了但是做不到。父親告訴他,你並沒有竭盡全力,因為我一直站在你邊上,你並沒有向我求援,而我搬起這塊石頭易如反掌。

很多人理解的竭盡全力就是竭盡自己的力量,這是不對的,如果只是竭盡自己的力量,相當於盡了三分之一的力。竭盡全力,有三個維度,全部做到才是真正的竭盡全力:1、竭盡自己的力量,2、竭盡自己的資源,3、竭盡全力去求援。

竭盡全力首先要竭盡自己的力量

一般而言,做自己的事情都會用上自己的全部力量,在道德和法律底線之上“不擇手段”,當然也有少數人的生活態度是做自己的事也不竭盡全力,隨遇而安。但是,做工作,很多人就不會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了。

曾經有一個幹部,有一次和我喝酒喝激動了,告訴我此前他只用了三分之二的力在工作,以後一定用全力……我非常不理解,也從此在心底宣判了他的“死刑”,後來很快就讓他離開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就朝九晚五,到點上班到點下班,多一點工作都不願意做,認為公司只付給我這麼多薪水我就應該做這麼多事情,我同樣非常不理解:我們唯一有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力氣,如果我們連力氣都不捨得用,如何能夠成功呢?

我最不喜歡聽的話就是我一定會盡力,因為這句話有個隱含的含義,似乎竭盡全力是額外的承諾,難道盡力不是你的本分嗎?

如果工作不盡全力那你的價值何在呢?你在這個事情上表態說你會盡力,是否意味著在別的事情上一直沒有盡力呢?

竭盡全力必須竭盡自己的資源

有些人把工作和自己分得很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資源,哪些是公司的事情,從來不動用自己的資源為工作服務。有些人則不然,會調動自己的全部資源為工作服務,一切以把工作做好為最高目標。

顯然,後者是組織所喜歡的,也會把工作做得越來越好,從而讓自己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的那些“資源”。

這還是一個態度問題,我相信,所有的人在做自己的事情時一定會調動自己的全部資源,如果孩子要上學,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會把七大姑八大姨大學中學小學同學一起動員起來找關係想辦法,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也會轉彎抹角去聯絡,那為什麼做工作時就完全不同呢?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只有那些竭盡自己全部力量並且動員起自己全部資源做事的人,才更可能成功,才配得上成功。

竭盡全力求援才是徹底的竭盡全力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求援,不屑於求援,甚至羞於求援,認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才是本事。

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固然是優秀,但是藉助集體的力量甚至是求援完成任務也是優秀。完成任務才是最高目標,也是唯一目標,沒有完成任務等於零,不僅僅是自己的業績等於零,甚至有可能拖累整個集體任務失敗。

軍隊從來以打勝仗為第一,從來追求以少勝多,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來犯之敵,而不是追求單打獨鬥獲勝。所有的部隊,遇到敵情的第一件事都是向上級彙報,遇到可能打不贏時的第一件事都是向上級向友軍求援。

作為上級最惱火的是,經常會發現下屬解決不了的困難,對自己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可是因為下級沒有求援,自己並不知道下級遇到了困難並且解決不了。相信很多人都記得電影《南征北戰》裡那個著名橋段:“看在黨國的份兒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為了工作能夠把私人交情搭上來求援,才是真正的竭盡全力。

在拉卡拉,我定義上級對下級的三個作用是:幫助下級把握方向;做下級的後援,幫助解決下級解決不了的問題;負責協調下級協調不了的事情。

工作是自己的工作不假,工作應該自己負責完成沒錯,但是,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導致達不成目標,就必須竭盡全力求援。

竭盡全力,既包括竭盡自己的力量,也包括竭盡自己的資源,更包括竭盡全力求援。只有正確地理解竭盡全力,才能真正做到竭盡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