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8次爆倉,從17萬干到1億元的輝煌,鬼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坎坷8次爆倉,從17萬幹到1億元的輝煌,鬼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管洪志

他經歷了8次爆倉 ,從17萬年做到1億元,他的經歷令人欽佩

出身於普通家庭的管洪志參過軍,退役後進入了期貨市場,在經歷了八次爆倉“鳳凰涅槃”後,終於迎來了他的投資春天。管洪志1991年接觸到期貨,2001年開始第一筆期貨交易,經歷了八次爆倉後,2006年單憑對豆油的複利加倉,資金規模從17萬做到700萬。2008年,又將1500萬的資金翻至了1億元。

首批接觸期貨的人

管洪志雖然不是第一批進行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成為第一批接觸期貨的人。

據管洪志回憶,1991年底的時候,中糧和中儲糧到遼寧準備籌建期貨市場,並開設了一系列期貨基礎知識的培訓,其中包括紅小豆、綠豆等合約的基礎知識。那時候期貨市場管理不是很完善,遍地都是期貨市場,而管洪志正好有一同學的姐姐在經紀公司做紅馬甲。

那年,身處部隊的管洪志回家鄉探親,該同學請他吃飯,並邀他一起去聽期貨課程。聽完後管洪志感覺對期貨挺有興趣的,雖然他並沒有立即進入期貨市場交易,但是期貨交易的種子已經在他心裡發芽。後來回到部隊,管洪志一直沒有放棄對期貨行業的關注。

1997年管洪志從部隊轉到地方開始做股票。2001年後管洪志開始專職期貨投資。

四年的學費

2001年,28歲的管洪志還是抵擋不住期貨市場的誘惑,懷揣著股票市場上賺來的五六萬元進軍期貨市場。他始終以2萬~4萬的資金參與期貨的交易。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管洪志對東北的大豆、油脂比較熟悉,因此他也以農產品(4.02 +0.75%,診股)的豆類、油脂作為主要的交易標的。

現在回憶起來,那段時間的交易較為盲目,管洪志說:“當時沒有一個成熟穩健的交易策略,基本上是開盤後看到價格漲了馬上追漲,行情跌了就馬上追空,挨套了就留倉,老是用做股票的思路去做期貨。而且資金管理不到位,跌了就加倉,那時候的倉位基本上是70%~80%,滿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幾年下來遍體鱗傷。”

短短4年的時間,管洪志歷經了八次爆倉,看著賬戶的資金從幾萬慢慢迴歸到幾千,虧光了股市上所有的收益,並且也把父母的錢賠了進去。此時家人也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因為在家人看來,管洪志從部隊回來應該會有個正經的好工作,到一個職能部門去任職,然後每個月安安穩穩地拿工資,享受福利待遇。但是管洪志偏偏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管洪志記得,最後一次爆倉是在2004年8月份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自那以後他再也不敢和“鄭州大哥”對著幹了。“我覺得我幹不過‘鄭州大哥’,後來只好儘可能地迴避,除非行情給了非常明顯的信號,我才選擇介入。”管洪志說。現在管洪志的交易對象主要集中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品種也做,但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品種則交易得很少。

漸入佳境

管洪志的人生轉機出現在2006年的夏天,當時他幾個做油脂現貨的朋友對現貨市場分析認為,油脂或者豆類可能會出現一波很大的行情。而管洪志經歷多次摔打磨練後也從技術圖形上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當時豆油價格才5000多元/噸,管洪志的資金規模已達17萬之多。經過綜合考量之後管洪志開始做多。2006年9月底,豆油突然跳空拉高,從5000多元/噸直接蹦至6000多元/噸。其間管洪志也曾兩度止損出局,出現過50%的資金回撤,摺合幾十萬的虧損,但是很快管洪志又跟回了多單。“那時候保證金開始成倍增長,我用利潤加倉,賺了錢就加,一直做到11月中旬豆油逼近萬元大關。我覺得差不多了,收手了,後來豆油最高飆升至14000元/噸。”

那波行情管洪志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將資金權益從17萬做到了700多萬。第一桶金到手後,家人對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變,不再為他的生活安定而擔心。

而管洪志感覺到自己的心態與心智也開始逐漸成熟,他組建了一個團隊,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公司裡的人也是在期貨市場搏殺很多年的江湖老手。他們一起搞分析,經常出去調研,逐漸地從雜牌軍向正規軍轉型。做單子的手法也開始穩健起來。“現在即使再有當年那樣的極端行情出現,我也不會像賺第一桶金那麼猛地操作。”管洪志說。

管洪志認為,這波行情是機遇造就了自己,雖說市場總有機會,但是像這樣的機會不會很多。比如出現大的危機或者戰爭,這樣的行情,從幾萬做到幾千萬的也有很多。

然而這並非他最得意的一筆操作,2008年整個年度他將1500萬元的資金做到了1個億。管洪志表示:“這是我們團隊6人一起做的單子。操作週期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我對這段時期的交易持倉、資金管理都比較滿意,因為那是最為輕鬆、快樂的交易時光。”

以穩代狠

隨著管洪志的資金規模逐漸擴大,他的操作方式也從狠轉型為穩。現在滿倉對於管洪志來說已經較為罕見了,一般以15%的資金來試盤,隨著盈利擴大開始逐漸加倉。

多年的交易經驗以及部隊生活,讓他明白,投資最重要的是遵守紀律執行命令和資金、倉位管理。首先是遵守紀律執行命令,按計劃做交易,按命令執行。若經常違背事先預定的計劃,那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資金、倉位管理也很重要,若起初入場的時候就把倉位放到30%甚至更高,又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加倉,那就較容易造成大幅虧損,這樣會使心理產生變化,影響日後的操作。

為了控制風險,管洪志逐漸開始根據盤面的強弱,在不同品種之間進行對沖性交易,比如近期農產品強,金屬弱,他會選擇按一定比例做多油脂,做空金屬。這種對沖有時會出現兩張單子都是盈利的情況。不過他也指出,在做對沖的時候,他的單子並不是中性的,往往會偏向農產品的方向。

簡單的理念

這些年管洪志都以MACD、慢速KD指標作為入場的主要依據,並以K線形態為輔助。關注MACD的頂(底)背離,以及慢速KD是否處於超買(賣)區域,MACD相對超前,而慢速KD比較滯後,當兩個指標出現共振的時候管洪志就準備下手了。

一開始以15%嘗試性開倉,行情確實如自己判斷的方向,朝自己預期的方向走,根據盈利情況逐步加倉。以基本面作為參考,趨勢與基本面吻合的話,就大賺。

比如,近期銅的下跌,是因為整個世界經濟環境,中國經濟增速包括中國需求都較差。回顧銅從2萬多漲到8萬的位置,管洪志認為,雖然是在通脹的環境下,但也應該暫時有一個理性的迴歸,目前的漲幅有點過分。而且從技術指標看,也應該有回檔修正的需求。從基本面看,整個歐債問題勢必給大環境造成巨大影響,不是中國購買歐債,或者幾個國家怎麼做就能把這個事情了結的。

管洪志覺得對市場考慮得簡單,做起來也簡單,想得越複雜,做起來也越複雜。因此管洪志的操作策略是怎麼簡單,怎麼做,但是必須按照規矩去做。要有一套系統科學的方法,通過多年的實踐確實能讓你盈利的模式。而且這種模式不是你一個人走出來的,譬如MACD、慢速KD,這些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把你的經驗糅合到別人走過的路里,重新去實踐,把自己的模式和別人的模式套用在一起,就有了自己的技術。

這麼多年在市場裡走,管洪志最常看的書是青澤的《十年一夢》。他的電腦裡也保存著青澤在外面講課、分享交流的一些視頻。“青澤的經歷對我觸動挺大的。看他一步步走過來,從開始證券營銷,一夜之間資金從幾百萬一下子變到5000萬以上,又從5000萬回到以前,那種心態的變化對我的觸動特別大。”管洪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