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七個好」 嵊州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2018-10-19 17: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方佳祺

围绕“七个好” 嵊州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既是一道經濟報表,又是一道生態報表,更是一道民生報表。

按照省委、省政府,紹興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嵊州市緊緊圍繞該定位,創新了屬地負責、部門指導、資金統籌的體制機制,全市上下認識到位、機構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把規劃引領好、把環境美化好、把功能完善好、把質量保障好、把產鎮融合好、把文化傳承好、把資源利用好,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把規劃引領好

規劃引領作為以“一加強三整治”的重要一環,對規劃的重視、定位、執行是檢驗整治質量的關鍵。書記、市長親自掛帥,全面負責整治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帶隊赴周邊縣市考察學習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創新舉措,市四套班子領導用兩天兩夜時間,專題聽取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彙報,首次採取鄉鎮(街道)一把手彙報、設計單位補充、部門提意見、市領導逐一點評的方式,起到了重視規劃、敬畏規劃,“比一比、賽一賽”的效果。

嵊州文化底蘊深厚,各鄉鎮地域特色明顯,規劃定位上既有“創業長樂、電機小鎮”、“始寧三界、港灣小鎮”等中心鎮的產鎮融合類,也有“茶香貴門、人文小鎮”、“雲上通源、漫遊小鎮”等鄉(集鎮)人文情懷類。在整治規劃編制質量上,長樂鎮、貴門鄉、通源鄉、竹溪鄉等10個鄉鎮的整治規劃分獲省、紹興市優秀規劃方案,其中竹溪鄉、通源鄉在“美麗浙江、百鎮爭流”規劃PK賽中獲得全省第七和第八。

規劃落地需要技術和人才支撐,這方面,嵊州市創新建立了市規審委頂層設計、部門下沉指導、專家幫扶管理三級“駐鎮規劃師”制度,共計70餘人參與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嚴格執行市兩級規劃會審制度,帶方案審批及四到場督查制度,積極引導打造“浙派民居”,創新“容缺審批”流程, 通過“規劃回頭看”,對整治規劃及項目進行調整梳理。

围绕“七个好” 嵊州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把環境美化好

小城鎮環境整治工作的底線和基礎就是“乾淨清爽、整齊有序”,這方面,嵊州市總結出整治“工作十法”,具體按“網格管理法、示範引領法、責任倒逼法、集中會診法、精準點穴法、群眾路線法、重點突破法、統籌兼顧法、因地制宜法、迂迴化解法”抓全域整治,靠不斷的宣傳,走到群眾中間去,靠不斷的做工作,走到群眾的家裡去,靠不斷的解決問題,走進群眾的心裡去。通過開展環境衛生、穿鎮公路“道亂佔”“車亂開”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集中整治背街小巷亂象,通過衛生鄉鎮、文明集鎮創建、垃圾分類、危舊房治理、智慧城管等工作的實施推動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常態整治和行為養成相結合,消除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停車亂拉線等亂象。經過一年多的整治行動,環境“髒、亂、差”問題得到明顯改善,老百姓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把功能完善好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嵊州市從硬件補設施,軟件補管理的角度出發,合理規劃相關設施,比如農貿市場、小鎮客廳、文體場館、停車場、衛生設施等,更大程度地滿足“吃穿住購娛”等方面的要求。著力構建建管並重、以管為本的長效機制。一是健全衛生保潔、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汙水運維等管理細則。二是以創省級、國家級衛生鄉鎮為抓手,不斷鞏固整治成果,強化管理手段。三是完善小城鎮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做好有章可循、違章必究,把路(街)長制、門前三包落到實處。四是完善四個平臺建設,推動“智慧城管”向鄉鎮延伸,對小城鎮鎮域範圍內的城市管理問題進行統一監管、整體推進,發揮智慧城管的綜合管理效能。

围绕“七个好” 嵊州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把質量保障好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惠民工程實事工程,投資大、關注度高,所以只有堅持質量至上,才能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對於方案設計的質量,針對有些設計單位業務多,編制慢、成果爛,嵊州市整治辦召集了設計單位進行了集中約談,要求按照鄉鎮項目實施計劃倒排時間節點、落實責任,如期提交設計成果,對履行較差的啟動勸退機制或追究相關責任。並聯合公管辦出臺《嵊州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設計單位專項考評管理辦法》,對設計單位進行規範管理。對於工程建設的質量,為確保工程招投標規範有序,嵊州市還專門召開了招投標工作會議,深入整治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切實防止串標圍標、層層分包等違法行為,同時,規定村幹部不得從事本村項目建設。

把產鎮融合好

沒有產業支撐的小城鎮,是不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小城鎮,這方面,嵊州市一方面大力整治“低小散”行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最大限度騰出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立足區域優勢、資源條件,結合“嵊商迴歸”強化招商選資、引進相關項目、招才引智工作,招引鄉賢資源、社會資本投入到小城鎮建設中,加快小城鎮綜合實力提升。通過土地招商,共建共享等形式,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做好產出平衡良性發展,像黃澤鎮的豐澤大道、三界的晶悅廣場等小城鎮項目已經形象初顯。按照考察調研、試點培育、成熟推廣的步驟,培育發展集住宿餐飲、休閒度假、觀光體驗於一體農莊試點,裡南鄉的民宿、貴門的國際馬拉松、通源鄉的鄉村旅遊都較好的做到了這點,有效地將整治成果轉化為經營成果。

把文化傳承好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特色是生命、文化是靈魂,嵊州市十分重視人文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挖掘,結合各鄉鎮實際實施項目建設,形成“一鎮一品”。比如“茶香貴門、人文小鎮”,圍繞呂學與茶文化特色,傳承歷史文脈。“質樸竹溪、古韻小鎮”,以打通山水廊道,延伸古村記憶,強化古建築保護。通過對傳統建築的保護,歷史街區修繕等方式,把歷史人文底蘊融入小城鎮,打造有故事的小鎮。以王羲之文化為靈魂打造“書聖故里、風情小鎮”,建造孝悌文化廣場一座,為弘揚羲之孝道文化提供場所,新建的王羲之家訓綜合館即將落成,助力家風家訓傳承,讓羲之文化元素點亮金庭小城鎮文化。貴門鄉在小城鎮整治過程中,深入挖掘獨特的呂學文化,以呂規叔創辦鹿門書院為引線,打造了一個呂學文化陳列館,重點突出了南宋理學宗師朱熹訪友、講學、論道的場景,並再現了呂氏家族開創辦學練武的事實歷史,充分體現了鹿門書院淵源的人文歷史風貌。

把資源利用好

小城鎮環境的整體提升帶動了全域旅遊的進一步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系列旅遊配套產業進一步擴展。在裡南鄉何家塢村,一條鵝卵石鋪成的遊步道直通村口,以“外婆家”“同學家”“鄰居家”“竹磨人間”等一幢幢賦予童年生活的民宿名,使整個小村變得活色生香、親切自然。所有民宿都是用村民閒置房改建而成。雙休日和節假日,民宿客房爆滿的現象已經成常態。雅璜鄉在符合土地利用政策和村莊規則的前提下,鼓勵農戶與投資者之間進行農房使用權流轉,並藉助百丈漂流、百丈飛瀑等旅遊景點形成的三角經濟帶地理優勢,吸引外出年輕人回鄉創業。目前,莫干山民宿協會已經在雅璜鄉投資,著手建設一家精品民宿“隱溪雅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