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張玲)為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杭州市中小學教師評價素養的提升,日前,為期兩天的杭州市中小學評價研究骨幹教師研訓活動在杭州市鳳凰小學落下帷幕。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鳳凰小學校長繆華良表示,這是對學校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工作的一種肯定。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不論是校長還是一線教師,他們心裡都十分明白,學生評價一直都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小學階段,對待具有不同發展潛能的孩子,學生評價能否“不唯分數”“只問成長”?鳳凰小學推進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校本化實踐,或許能夠給你一定啟發。

堅持實行“期末不公佈分數”

邁出學生評價改革第一步

2017年,繆華良出任鳳凰小學校長。這位有著11年一線教學經歷和15年教研經歷的資深教育人,身上有敢想敢幹的氣魄,這一點,在教育圈是公認的。繆華良既懂教學又通辦學,接手鳳凰小學後,就堅持以研究的方式來推進學校辦學。

事實上,什麼事情都怕研究,特別是“以生為本”、顯露教育本質、符合教育規律的學生綜合評價改革這項工作。因為用心研究就會發現,這裡面別有洞天,關係著千萬孩子的童年成長。今年7月,繆華良在全國範圍內火了,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7月4日,杭城中小學舉行休業式,發放學期成績單。而鳳凰小學卻收到了一條家長投訴,投訴的原因是學校不公佈期末成績。得知此事後,繆華良直接表示,不會因為家長的投訴而改變學校的做法,“不公佈期末分數”這條一定會堅持下去。就是這樣斬釘截鐵的回應,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一方面說出了不少小學校長和教師的心裡話,一方面也戳中了普遍焦慮的家長的痛點。

在當天的研訓活動上,面對杭州市眾多中小學評價研究骨幹教師,繆華良直言,學校在2017學年就定下了這條“拒絕家長任何方式的探分”的鐵規矩,但想要徹底做下去確實壓力山大。“這一做法得到了全校老師的一致配合,但總會遇到以各種方式打探學生分數的家長。可見,還孩子一個童年是多麼的難!”繆華良說。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鳳凰小學辦學伊始,繆華良已在心裡理清了學校的辦學思路。首先要做的就是盯住學生評價改革。他認為,現在學校培養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國之棟樑,在小學階段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在他們身上找到教育本來的模樣十分必要。

這也正是鳳凰小學頂住家長壓力,“不公佈期末分數”的原因。繆華良說:“我們要求,任何一位老師不得將分數告訴學生及家長,也不能在校內相互公佈,分數只是對學生等第評價的一種參考與轉換方式。”

四個維度十二項評價內容

以校為本推進評價改革實踐

縱觀當下的教育環境,小學生的煩惱著實太多。“作業負擔重”“沒時間體育鍛煉”“課餘時間被補習班佔據”……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在繆華良看來,現在的孩子負擔重,沒有童年,就是因為學生間的橫向比較太多。

早在20年前,杭州市就下發了《杭州市小學生等級制學業評定方案的通知》,上城區從1998年起作為杭州市的試點城區,就著力改革學業評價制度,推行小學取消分數,實行等級制學業評定。但多年來,能夠徹底做到的學校很少,因為大家都頂不住來自家長的壓力。“我們學校算是獨一份。”繆華良說,要辦兒童喜歡的學校,要辦具備國際水準的學校,就要堅定地走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這條路。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學生評價改革呼喚以校為本的實踐,評價制度期待體現“以生為本”的精神。鳳凰小學在推進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校本化實踐中,就充分體現了這兩點。2017年,學校制定了“不公佈期末分數”的規矩,顯然,這只是學生評價改革的一個起點。還有哪些“大動作”呢?繆華良拿出了擺在案頭的一本材料——《推進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校本化實踐——2017-2018年鳳凰小學評價研究材料彙編》(以下簡稱“研究材料”)。他說,這裡彙編了鳳凰小學過去一年對評價改革的研究與思考。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據鳳凰小學教學副校長陳清梅介紹,自去年開始著手學生綜合評價改革以來,學校便開始了教學評價研究,落腳於四個維度十二項內容,涉及了態度與習慣的評價,拓展性課程的評價,一二年級非紙筆性測評,藝術與體育學科的評價,以及創智課堂的學習評價等。

“這十二項評價內容的整理,幾乎全校教師都參與了,之所以開展這些評價研究,主要是為最終走向於學生綜合評價的整體改革,”陳清梅說,學校早有長遠考慮,從頂層設計到多維架構,由一個個小點入手,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希望用學生評價改革來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曾表示,改進評價應著眼於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真實地學,教師科學地教。對此,繆華良也有相同看法。於是,他提出了幫助教師找準教學方向的“銳器”——說卷,以進一步推進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繆華良認為,說卷是老師對課程的理解、試卷的解說以及上課和命題的反思,教師要清楚“考什麼”“怎麼考”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對學生的評價既關注學習水平,更關注到每個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讓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找到未來教學中的對策,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基於核心素養和辦學目標

制定別具特色的學生評價機制

鳳凰小學始終主張摒棄“唯分數論”的做法,努力探尋考察學生紙筆測試能力以外的綜合評價方式。因此,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將“難以用考試衡量的學業成績”和“不能用考試來測量的過程性表現”兩方面的內容梳理為三種別具特色的新評價機制,分別為各學科態度習慣評價標準研製、拓展性課程過程性評價工具開發、學生卡證章結合的進階式評價。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今年3月,各教研組研製學科態度與習慣評價標準,以“態度和習慣”為突破口制定評價標準,並在課堂中落實和踐行。以往學生期末的成績手冊上除了各學科考試成績以外,每學科均有“態度習慣”一欄的評價,如果學生沒有嚴重錯誤,任課教師一般都會給以“優秀”或“合格”,或僅憑几次不良表現給以“不合格”。為客觀評價學生學科素養,鳳凰小學以新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為載體,以“正行、好學、樂玩、善交”的鳳凰學子形象為目標,全面實施新的學科態度習慣評價標準。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例,由於評價範圍較廣、維度較多,學校就分別針對低、中、高年級研製了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評價等級也從原先的優、合、不合三個層次轉變為優、良、合、不合四個等級,以更加準確、細緻地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

針對拓展性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鳳凰小學進行了評價工具的開發。為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學校開設了閱讀探究課程、玩轉體藝課程、教師才藝坊課程、書法課程等多門拓展性課程。如何科學評價學生髮展及課程效果呢?在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後,學校決定與第三方合作,開發科學的評價工具。與北師大心理所合作進行學生閱讀素養測評,基於大數據,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全面監測,根據改進建議調整實施策略,並進行跟蹤式的階段性二次測評;與北師大教育測量與評估中心合作,用新工具、新技術助力玩轉體藝等拓展性課程的評價,以科學精準評價促成讓拓展性課程切實落地。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除此之外,鳳凰小學還探索實施了“卡證章”結合的進階式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像打遊戲,完成一項任務就能“刷”出獎品。任課老師會根據學生日常的學習行為和學業完成度發放四類卡和三色證,校學生成長中心會根據一定的規則將學生已有的卡和證兌換成六種章,6年12枚章真實地記錄學生在校生活的全部,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過程。這種卡證章層層遞進的轉化過程,不僅能讓評價動態地運轉起來,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評價的趣味性。

基於學業評價的過程模式,鳳凰小學還進行了低段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一二年級非紙筆性測評就是重要的實踐內容。據鳳凰小學課程與教學中心副主任支超瑱介紹,學校的非紙筆性測評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學程評價,融合在整個學科學習的進程中;二是針對關鍵能力的紙筆測評,比如寫字能力,在學期結束前的課堂上完成;三是表現性評價,學期結束時,用遊園的方式,在真實情境中考察學生關鍵素養。接下來,學校會將非紙筆測評的方式逐步向三年級延伸。

鳳凰小學探索實施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校長繆華良:將評價改革做到底

“非紙筆性測評並不是不關注學業,我們開展跟課程標準高度一致的學程評價,將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在注重表現性評價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學。”陳清梅說,同時,在評價進程中,鼓勵學生在一次測評不滿意的情況下再次測評,取最好成績為終結性評定結果。

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而對於後續學校對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的校本化推進,繆華良信心滿滿。“初步的評價體系已經構建起來,希望日後家長多理解與支持,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