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吼叫而提高成绩,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安静的电梯里已经有很多人,到了某一楼后电梯停了下来,本来是挺自然的一件事,可是大家都愣住了,因为大家都听到了河东狮吼,如王熙凤般的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和这个声音相比的话王熙凤的可谓是余音绕梁了。“快点进来,把书包背上,你聋了!”上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四岁左右的小姑娘,头发很凌乱,随意地将书包拎在手里,一看就是刚睡醒来不及梳头发就出门的。一个女人,极邋遢且粗暴。“听到没有?把书包背起来!”震耳欲聋的轰炸声再一次传来。大家都目瞪口呆,虽然大家都没有说话,可是我相信大家都无比讨厌这个声音。然而小姑娘呢,依旧无动于衷,那个书包也快落到地上了。

眼前的景象让我想到了当下很多家庭“吼娃”的现象。好多家庭本来只是妈妈吼,然后换为爸爸吼,甚至混合双吼,有的更到了混合双打的地步。当然这一切很多时候都是默默地关上自家窗户后才开始进行的,因为所谓的面子。吼的大概是什么呢?“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好多好”“怎么只考了这么一点?”……可以说中国的孩子都有一个天敌——别家的孩子。

可是细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会因为吼从而提高成绩吗?会因为吼而改变自己的做法吗?会因为吼而比别家孩子强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别家的孩子无论怎么优秀都是别家的,也不会有别家的孩子跑过来喊自己一声爸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善待自己亲生的孩子呢?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过来的,孩子是需要鼓励和引导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比别人笨多少。虽然有智力的差异,可是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你无形中告诉他的,说他很笨,然后孩子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会告诉自己“我很笨”,然后就真的变笨了。吼娃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差,那么可能有的人会说是不是越鼓励越好呢?不见得,而是有个度,错的就该批评,好的就要鼓励,所谓的教子有方吧。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比如看书。情景一:今天你必须看多少多少书,看不完不准睡觉。情景二:宝贝,听说这本书很好看,但是我也没有看过,你看完后告诉我一下讲什么,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讲故事一样,其实我也很喜欢听故事的。大家觉得哪种方法会更好呢?

本文摘自家家乐学校小学语文组MTC的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