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火炮上舰带来的难题

中世纪里,在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方面的革新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船型:例如“科格”船、“加莱”船和“克拉克”船。但是,“科格”船行驶缓慢,其在风浪中颠簸而行的样子无疑象个巨大的胡桃壳;“加莱”船尽管操纵灵活,但终究经不起风浪;“克拉克”带着高耸的首尾楼,笨拙蹒跚,你要它迈出通向新世界的重大步伐,何以堪任?对这些船型全盘否定,全部推倒重来吗?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克拉克”船

但是,历史是割不断的,船型的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实证明,以后数百年的船型发展都和这些船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船体尺度逐渐增大,结构逐步改变以适应新的需要,帆装逐步复杂化以适应各种气象条件。但是,各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因为舰炮的引进,而引起海上作战的战略战术的深刻变化以及统治者对于领土扩张和异邦财富的渴望程度。

上文已经说过,火炮装上“加莱”船对于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带来了负面影响。不久,事情在“克拉克”船上有了转机,因为它比“科格”船灵活,而又比“加莱”船经得起风浪。

与此同时,15世纪最发达的欧洲国家,先是葡萄牙、西班牙,然后是法兰西、英格兰和汉萨同盟国家,已经把他们的商业眼光投向了远隔重洋的地方,那可是隔着广阔无垠风浪滔天的大海啊。因此就要求帆船速度要快、续航力大、抗风浪能力强,而且只要少量水手就很容易操作。而且,这些船必须容量大,能够装载足够多的货物回来,以便还有利润可赚。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安全因素。当罗马货船航行在相对风平浪静的地中海,还能用桨帆军舰来护航,但是要它们跟着货船到东西印度群岛去冒险,那可是痴人说梦――不现实的事情。于是,15世纪的商业帆船只能“不爱红装爱武装”了――在航海史上是第一次,军舰和商船的界限模糊了。由于需求相似,因此,船的形状也相似,或多或少都像“克拉克”的原型,而且都装备相同类型的火炮。事实上,这些武装货船打着“商业探险”的旗号,实施的都是对于原住民的征服和掠杀,而且在先来后到者之间常常由于分赃不均而引发武装冲突。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在16世纪,“克拉克”船型已经成为所有欧洲航运界最普遍采用的船型了。它和14世纪葡萄牙的原始“克拉克”或者所谓“西班牙大帆船”已经不一样了――船型更大、更快,操作性能更好,因此,能够适应大西洋的风浪。

船舷炮门的发明

一旦“克拉克”船武装起来,其必然的趋势是要变大。而且,因为笨重的火炮是装在甲板和船楼上,使得船的稳性变坏。而且,一旦开火其后座力使得船更危险。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提高舰炮铸造的精度和铸炮材料的强度;其二是发明了船舷炮门。这个金点子是英国人詹姆斯·贝克想出来的――将火炮装在下甲板上,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让炮能够发射;而在不使用的时候,炮门用带铰链的炮门盖关闭。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采用贝克发明的第一艘军舰就是“大哈里”号,这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英国海军的旗舰。巨大的“大哈里”号,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但仍是中世纪的传统模样:装有四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挂横帆,后桅和尾桅挂大三角纵帆。“大哈里”最引人注目之处当然还是其高耸的首尾楼。船的武备也整个地显示出过去冷兵器时代的遗迹――火炮的口径不大,但数量众多,有122门(一说128门);军舰上还有1200张弓和750个箭囊的箭。

但不管怎样,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军舰”诞生了。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海上作战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斗,那时的战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种运兵船的作用。而火炮的大量使用,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可能远距开火。船舷炮门的发明,更使得这船成为了专门打仗的“专业户”,而不是随便什么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盖伦”型军舰的诞生

一些年以后,伊丽莎白女王继承了亨利八世的王位。她委托皇家海军的司库――约翰·霍金斯来设计新的军舰。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英国航海家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1532-1595)的画像。他推动了英国海军的改革

霍金斯研究解析了“大哈里”号,决定降低塔状的船楼,尤其是实际上取消了首楼。船体放长收窄,使船的长宽比从原来的3:1扩展到4:1。霍金斯还引进了组合式桅杆,其帆装的式样也成为以后一批军舰的经典规范。在霍金斯的手下,“盖伦”船诞生了。霍金斯时代的英国军舰已经相当快速和灵巧,能够绕着敌人的军舰快速地寻找理想的位置来发出致命的舷炮齐射。

马修·贝克又继承了詹姆斯的衣钵,被英国王室授予“船匠大师”的头衔。他是真正能被认作是“教父”级的人物。

菲尼斯·彼得又继承了詹姆斯的事业,他是英国造船史上砥柱中流200年造船世家的奠基者,得到了英国王室的欣赏和保护。早在17世纪,菲尼斯·彼得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开始制造一艘新军舰的模型,其中一部分是我亲手制作的。用精美的雕刻和涂装进行了优雅的修饰,放在一个用深红色丝绸覆盖的底座上。我亲自把模型送到海军部大臣在白厅的住宅。”在当时,每建造一艘新的军舰时,都要制作一艘带有构造细节的精巧模型送到海军总部去审查,这就是“海军部模型”的由来。

彼得设计的军舰在尺度上和伊丽莎白时代的“盖伦”船也是不同的,长度差不多比原来增加一半,排水量大得多了,因此,在三层的甲板上能够安排大量的火炮。海军部批准了模型,英国伦敦乌里芝船厂在1610年把“皇家亲王”号推下了水。这是一艘突破先前的旧框框,因而是与众不同的四桅军舰。英国人不仅在船坞里埋头苦干,而且开创了比例制图,注重在制图板上作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

英国领导着风帆军舰的潮流

在16世纪,西班牙。法国、荷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风帆战舰以维护自己的海洋主权,但这些军舰都和英国军舰的模样大同小异,也都是用从舷侧炮门里向外开火的舰炮来武装。这个时期“盖伦”船的外形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首斜桅的顶端还竖立着一根垂直的桅杆,上面带着一个小的横帆。后来,在17世纪,那些见多识广的舰长们风帆航海的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们认为首斜上桅和首斜上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所以,后来都改掉了。

在16、17世纪之交,法国人手里没有像样的军舰可以和英国的盖伦军舰来抗衡,因此,他们在1624年向荷兰的造船者订购了五艘军舰,这些在当时最先进的三桅风帆军舰无疑地使法国人壮了胆。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但是,英国人依然保持者他们的领先地位。1637年,菲尼斯·彼得建造了“海上主权”号。这艘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的英国军舰,在装潢摆饰上的挥金如土也是前所未闻的。它的船首雕像是一个国王骑在马背上,践踏着敌人的军队;破浪材的侧面雕刻着国王的猎犬、狮子、麒麟和英国的玫瑰、苏格兰的大鳍蓟草、法国的百合花、爱尔兰的竖琴和其它纹样符号;船头还雕刻了骑乘狮子的爱神丘比特、两个森林之神和六个女神;在边上还有盾形徽章、头盔铠甲、乐器和星座符号;在带有圆顶和窗户的尾廊上覆盖着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神像,如胜利女神、海神、主神朱庇特、大力神和希腊神话中率领阿戈尔英雄们赴海外觅取金羊毛的杰森。这些神像表面都贴着金箔,因此,这艘“盖伦”型的海上风帆军舰是以“金色魔鬼”而著称的。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英荷战争中向荷兰战舰猛烈开火的“海上主权”号。其奢华的船尾和伟岸的身躯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军舰不是首饰,它的“含金量”不是看它贴了多少金箔。“海上主权”号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帆装图上。正是这张帆装图,使得它的外观形象在几百年里成为了经典。其首斜桅横帆和首斜桅上帆的面积都很大,而前桅和主桅在中帆之上又进一步出现了上帆和顶帆。辅助帆肯定是取消了,而在后桅斜桁大三角帆的上面还有两块横帆:后中帆和后上帆。在所有的皇家军舰中,“海上主权”的船体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尾板首次采用了圆弧形,而不是平的,这在其它国家得到了一致好评。

这艘军舰装饰华丽,但你不要以为它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它可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呵。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发生在1696年,一个军官不慎碰落了舱室里的蜡烛而引起的一场大火彻底焚毁了这艘堪称人世间精美佳作的军舰。

黄金时代的蓬勃发展

到了18世纪,英国人受到了来自法国和西班牙造船师的有力挑战。在1732年,西班牙建造了一艘装备114门炮的超级三层甲板战列舰——“皇家菲利普”号——令同时期的英国战舰黯然失色。法国人是最后加入建造大型风帆战舰的军备竞赛的,因而,它就有可能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到经验。他们造战舰普遍较宽,吃水较深。这样一来,火炮平台将更加平稳有利于精确瞄准。而且法国人知道,英国人为了多装一些火炮,他们总是将船的下层炮甲板安排得离开水面太近了,在船身摇晃或者船帆受风而倾斜时,装在下层甲板上的火炮实际上是很难使用的,于是他们不惜以牺牲每层空间为代价,将最下层火炮的炮位相应提高,但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怎样,在18世纪的英法这对老冤家之间,在风帆战舰的设计上是通过互相学习、互相模仿而共同提高的。西班牙也是如此。法国和西班牙都并不缺少造船的智慧,缺少的是纳尔逊这样杰出的海军将帅。而且,它们也不可能像住在海岛上的英国人那样一心一意地只注重发展海军,它们在国防战略上始终面临陆地与海洋,大西洋和地中海如何合理平衡的双重难题。在这一点上,英国无疑占据了优势——这也成为其称霸海洋的一个极为有利的客观因素。

我们知道,从16世纪“卡拉克”船被“盖伦”船所替代开始,帆船的首要改革方向就是降低船楼,而从18世纪开始,豪华的船身装饰就是重点削减的目标了。虽然人们也承认这些装饰是真正的艺术品,但是用在战舰上却华而不实,纯粹是为了满足国王虚荣心的无用之物。舰长们普遍反映,硕大的雕像占据了很多地方,还带来许多麻烦,另外,分外沉重的橡木黄金装饰雕像使得战舰在战斗时显得行动迟缓和脚重头轻,处于一种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为了减少自身受到的潜在威胁,许多舰长选择将雕饰拆卸。据传闻,为法国许多艘战舰作了精心装饰的木雕大师庇罗·普耶,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那劳心劳力典雅繁复的作品,不少在战舰离港之日就葬身海底了——舰长们下令将其拆毁扔于海中。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18世纪一艘标准双层甲板战列舰的手绘图,其风帆索具展示得一目了然。

除了减少不必要的修饰外,18世纪帆船的另一重大修改表现在帆装索具上。在横帆上重新出现了缩帆索。这些缩帆索曾经出现在罗马船上,但后来,人们偏爱在主帆下面加装辅助帆来调节帆的面积而废弃了缩帆索。在15世纪,缩帆索先是重新出现在一些较小的船上,而到了17世纪,在一些大船的中桅帆上也采用了。随着辅助帆的淘汰,为了在微风时加大帆的面积,人们又在横桁两端延伸出张帆杆,装上翼帆。在这里,还有一点特别要留意的是纵帆——船首斜桅上帆由船首三角帆来代替;桅杆之间加装了支索帆;后桅也不再使用传统的斜桁三角帆,而采用四边形的后桅纵帆。开始时,后桅纵帆只有上边的斜上桁,后来又在下方加装了驶风杆。经过了这些改革,整个风帆系统变得驶风效率更高,操纵更加灵活。这也成为了风帆时期剩余年代各型战舰的标准配备。

18世纪的大型风帆战列舰,带着多层排列的火炮和高大巍峨而错综复杂的帆装系统,显得威风凛凛,游弋在世界的海洋。之所以被称作战列舰,是因为它们无论是在编队航行或是在作战时,常常都是首尾相接,排成一列的缘故。而这样的排列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炮甲板舷侧齐射的威力。因此在一些反映当时海战的影视中,例如《霍恩布洛尔船长》,每当这些巨舰侧舷开炮时,总会引起作为观众的惊叹——那是个伟大的年代。

到了18世纪时,随着战舰建造的标准化,风帆战舰根据它们所携带火炮的数量也进行了分级。称得上“战列舰”的战舰是其中的一到四级,它们有2~3层贯通全船的火炮甲板(西班牙“至圣三位一体”号甚至有4层全炮甲板)。其中,一级舰至少装有100门火炮,二级舰为90~98门,这两级战列舰拥有三层炮甲板,在各国舰队中数量不多,通常被用作分舰队旗舰。三级舰装炮64~80门,四级舰最小,为50~58门(18世纪末期,四级舰也被划为大型护卫舰),这两级战列舰拥有双层炮甲板。而三级战列舰由于造价相对较低,武装相对较好而成为风帆时代战列线的主力舰种。四级战列舰由于船体较小,一般不参加战列线作战,更多的是执行远洋任务,并在远洋舰队中担任旗舰。除去这四级战列舰外,五级和六级舰在18世纪被划分为护卫舰,通常装炮在20~44门之间;其特点为船型较小,只有单层全炮甲板,船体操纵灵活;由于桅杆长度和风帆大小并不逊于多层甲板战舰,这使其航速相对较快。在风帆时代的海战,这些较小的护卫舰尽管无法参加战列线的对决,但它们常常用于破交战、私掠战,打击敌方后备力量如运输船队和实力较弱的护航舰队等等,有时候也执行保卫大型战列舰的任务。

延至19世纪,蒸汽动力船舶的出现,尤其是1859年法国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的入役,宣告了长达数百年的风帆时代的结束。但是风帆战舰依然存在至1860-1870年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西洋帆船发展史03:火炮上舰与“盖伦”型的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