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德國手槍

M1879帝國左輪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10.6毫米

  • 全槍長:310毫米

  • 全槍重:1.04千克

  • 彈匣容彈量:6發

  • 帝國左輪手槍(德語:Reichsrevolver)或帝國委員會左輪手槍1879和1883型是德意志國防軍於1879年到1908年期間裝備的制式手槍,該槍後來被著名的魯格P08半自動手槍所取代。

  • 帝國左輪手槍採用了單動式板機的設計,發射威力較大的10.6 × 25 毫米口徑中等長度槍彈,該槍彈可與.44 俄羅斯媲美。該槍的載彈量為6 發,射手拉下擊錘後會使手槍進入待發狀態。要取出空彈殼射手必需先把軸銷抽出,然後再把空彈殼逐一取出。

  • 該左輪手槍有兩種型號,分別為:1879和1883型,兩者唯一的差異之處就只有槍管長度而已。雖然此槍設計過時,但卻有著強大的火力,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仍有被使用。


亞米紐斯M10轉輪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2毫米

  • 全槍長:155毫米

  • 全槍重:0.92千克

  • 彈匣容彈量:5發

  • 亞米紐斯M10轉輪手槍,是19世紀90年代至1945年期間德國弗里德里希·皮克特公司生產的諸多廉價轉輪手槍中的一款。雖然價格低廉、構造簡單,但用料講究,曾大量生產並投入使用。

  • 分為有擊錘型和無擊錘型(實際上有隱藏的擊錘),槍管長短不同,有發射0.22英寸RF槍彈、5.5毫米Velo-Dog槍彈、6.35毫米ACP槍彈、7.65毫米ACP槍、0.32英寸槍彈、7.5毫米瑞士制式槍彈、7.62毫米納甘槍彈和0.38英寸槍彈的型號。轉輪一句口徑不同,可裝5或7發或8發槍彈,有些型號沒有退殼杆,必須拔出軸杆將轉輪卸下進行退殼。

毛瑟C96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88毫米

  • 全槍重:1.13千克

  • 彈匣容彈量:20發

  • 毛瑟C96(Broomhandle(掃把柄)Mauser / Mauser C96),又稱駁殼槍,是一種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動手槍,因其槍套是一個木製的盒子,所以在中國稱為“盒子炮”或“匣子槍”。

  • 毛瑟C96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1939年毛瑟廠停止生產,共生產了約一百萬把毛瑟C96,其它國家仿製了約數百萬把。最初的毛瑟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空閒時間設計出來,後來毛瑟兵工廠的老闆卻為此槍申請了專利。

  • 瑟兵工廠生產毛瑟C96一直希望讓德國軍隊能裝備此槍,於一次大戰期間德國陸軍訂購了150,000支9毫米口徑俗稱“Red 9”的C96,在戰爭結束前毛瑟兵工廠交付了137,000支給德國陸軍,這是德國陸軍正式裝備此槍的唯一記錄。另外國民革命軍於抗日戰爭時期亦曾經大量使用此槍。

  • M712 Schnellfeuer是C96的全自動改良型,使用可拆式二十發大容量彈匣及可加裝槍托,全自動射擊時在50米到80米距離內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稱為衝鋒手槍或戰鬥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產型的衝鋒手槍。C96甚至在西班牙亦有仿製,稱為Astra Model 900。全自動的毛瑟手槍在中國又被稱為“20響”或“自來得”。

  • 在20世紀初期,中國當處在內戰時期,對軍火需求量大,駁殼槍開始分兩個渠道流入中國,一是經過歐洲代理商──聯合公司賣給日本武器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然後由日本銷往中國,這一渠道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斷;二是通過上海的進出口貿易商將駁殼槍賣給中國。駁殼槍則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軍官也選配這種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駁殼槍就是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的配槍。

毛瑟M1912軍用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3毫米

  • 全槍長:318毫米

  • 全槍重:1.3千克

  • 彈匣容彈量:10發

  • 基於毛瑟“掃帚把”(因其握把像掃帚把而得名)手槍生產的型號很多,但M1912(C/12)為軍用型號,它使用最廣泛,除保險外在各型號中較為典型。1914年-1918年生產的該型號手槍使用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其握把處印有大型數字“9”並塗成紅色。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手槍流傳甚廣。1916年,有許多毛瑟1912式手槍改用9×19毫米帕拉貝魯姆槍彈,因而被稱為毛瑟1916式手槍。在這些槍的握把上均有漆成紅色的9字。除此之外,還有些手槍發射9毫米毛瑟手槍彈,但這種彈太長,無法與其他9毫米彈互換使用。

毛瑟1910/1934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6.35毫米

  • 全槍長:153毫米

  • 全槍重:0.6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該槍是1910年設計生產的6.35毫米手槍的增大型。在一戰期間成為軍官配槍,隨後改稱M1914型進行商業銷售。1934年對握把及其他方面做了細微改進,稱為 M1934,供商業銷售,並在二戰期間裝備德國軍隊。

巴拉貝魯姆P’08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23毫米

  • 全槍重:0.85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巴拉貝魯姆P’08手槍又稱魯格P'08,是喬治·魯格在1900年研製的博爾夏特(HugoBorchardt)手槍的改進型。實驗品於1899年研製成功。1900年開始投入改良品的生產,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軍用半自動手槍(被瑞典採用)。其後有不斷進行改革。於1908年被選為德軍的制式手槍並命名為Parabellum08(“P”代表Pistole)。作為制式自衛武器,在德軍服役達30年之久。

  • 魯格手槍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肘節式閉鎖(Toggle Lock)機,波夏參考了馬克沁重機槍及溫徹斯特的貢杆式步槍作業原理,為魯格沿用,肘節式的原理類似人類的手肘,伸直時,可以抵抗很強的力量,擊發時槍機會像毛蟲走路一樣曲起,一旦彎曲,很容易繼續收縮。

  • 該槍在歐洲大陸受到了歡迎,得到了廣泛流行。後來,博查特的助手喬治仿格對該槍進行了改進,1902年設計成功了著名的盧格自動手槍,由德國武器彈藥製造公司製造。1904年9月12日,德國海軍首先正式列裝,命名為M1904式。1908年8月22日,德國陸軍正式採用,命名為M1908式巴拉貝魯姆手槍,簡稱P08式手槍。


巴拉貝魯P’08加長型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313毫米

  • 全槍重:1.1千克

  • 彈匣容彈量:32發

  • 巴拉貝魯P’08加長型手槍是巴拉貝魯姆P’08標準型的基礎上配以長槍管和可調整照門,改進而成。配發給支援部隊的炮兵和騎兵,以取代其使用的卡賓槍。德國海軍也有裝備。

  • 由於“蝸牛”式彈匣性能不佳,現已很少與這種槍配用。炮兵和海軍型號握把底部有鏤空,用於安裝木製槍托。

瓦爾特P38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13毫米

  • 全槍重:1.68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瓦爾特P38手槍,是德國瓦爾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服務德軍所研製的一款9毫米半自動手槍。它的目的是要取代昂貴的魯格P08,該型槍的生產於1942年結束。

  • 同其他瓦爾特手槍一樣,二戰結束前後的型號在外形尺寸上有細微差別。戰後的P38手槍,有一個鋁合金框架,而不是原設計的鋼架。後來鋼筋鋁框用內六角螺栓的扳機護圈上方。

  • 該槍是第一款採用雙動發射機構的後膛閉鎖手槍,可在槍彈上膛且擊錘向下時攜帶,此時只需扣動扳機即可發射第一發彈。槍身的銘文內容標於套筒左側,序列號標於套筒左側以及套筒座左側、扳機護圈前方。保險位於套筒後部左側,彈匣扣位於握把左側、扳機後方。

  • P38是一種雙重製動的武器,在裝上彈藥、豎起擊鐵後,你可以再松下擊錘,然後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擊鐵並摳動扳機打出槍膛內的子彈;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開火比瞄準更重要,該槍僅須簡單的摳動扳機就可以完成豎起擊鐵和射出槍膛裡的子彈這一系列動作。到二戰快結束時,生產了超過一百萬支該槍。

  • 瓦爾特P38從1938年至1963年一直被生產製造。但是從1945到1957年間,德國軍隊沒有配備P38。從1957年至1963年,P38再次德國軍警的標準手槍。之後瓦爾特P38手槍陸續衍生出其他的變種,部分被出口到歐洲各國。在20世紀90年代,德國軍方開始更換P1手槍。2004年,瓦爾特P38手槍(又稱P1)最終被淘汰。


9毫米P1型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18毫米

  • 全槍重:0.772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該手槍採用雙動模式扳機的機械構造,能夠實現扣一下扳機就可以令擊錘處於待發狀態並釋放擊錘。擊錘也能手動設置為待發狀態,這樣就轉變為需要較小扳機壓力的單動模式。在擊錘待發狀態下如果該手槍被設置成“保險”狀態,擊錘會向前移動,但是快慢機的軸會鎖定撞針,因而撞針不能向前移動。瓦爾特9毫米P1手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使用的瓦爾特P38手槍的最新版本。二戰後,P38手槍採用質量更輕的槍身,P1延續了這一工藝。

  • P1式手槍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坐式,閉鎖方式為閉鎖卡鐵式。擊發後,槍管和套筒一起後坐,槍管彈膛下的頂杆撞擊閉鎖卡鐵後端斜面後,卡鐵向下偏轉,崐其下突筍轉入套筒座內, 上突筍離開套筒的閉鎖槽而開鎖。開鎖後,槍管被套筒突肩阻住,停止後坐。 套筒繼續後坐,完成抽殼、拋殼等動作。P1式手槍在套筒尾部、擊錘上方突出一指示杆,可指示膛內是否有彈。P1式手槍可以雙動擊發,也可單動擊發,有空倉掛機機構。

瓦爾特PP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2毫米

  • 全槍長:162毫米

  • 全槍重:0.71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瓦爾特PP系列手槍,是1929年德國瓦爾特公司研製的一種反吹式半自動手槍。二戰期間用於裝備當時的德國軍隊、警察及納粹的黨衛軍。

  • 瓦爾特PP手槍,縮寫PP表示警用手槍(Polizei pistole)。這是該公司首款成功採用雙動式結構的手槍,隨後這種結構用於P38手槍上。二戰前和二戰後生產的型號在結構上沒有明顯差異,只是戰後的尺寸加長、質量減輕。

  • 瓦爾特PP手槍以其可靠的性能和易於隱藏攜帶,流行與歐洲警察和平民之間。

  • 在二戰期間,它們已被髮行到德國軍隊和警察,黨衛軍,德國空軍和納粹黨官員手中。希特勒的自殺用槍,即是瓦爾特PP手槍的變種。

  • 在瓦爾特公司被迫停止生產PPK手槍後,便允許進行仿製,法國的Manurhin、美國的Ranger Manufacturing、Interarms、史密斯威森、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及土耳其都獲授權生產及仿製PPK,其中部分國家及一些小廠的生產至今仍然進行中。

  • 蘇聯的馬卡洛夫PM手槍、中國的64式手槍、匈牙利的FEGPA-63、捷克斯洛伐克的CA50在設計過程中都受到PP的影響,而部份第三世界國家至今仍採用PP或PPK型作為警察用的佩槍。

  • 由於PP及PPK手槍的成功,許多小說、漫畫作者喜歡讓他們筆下的主人公使用PP系列手槍。在英國動作電影第1至第18部007電影中,特務詹姆斯·邦德就使用一把PPK手槍,直到後來第18部007電影《擇日而亡》中才改用瓦爾特P99作為新一代手槍 ,而在《007:大破天幕殺機》中PPK重新被使用並被Q改良為龐德專用。

瓦爾特PPK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2毫米

  • 全槍長:148毫米

  • 全槍重:0.58千克

  • 彈匣容彈量:7發

  • 瓦爾特PPK手槍是由德國瓦爾特公司於20世紀初研製的一款半自動手槍。該槍主要裝備德國的便衣警察。瓦爾特PPK手槍是PP手槍的縮小型,兩者的套筒座有所不同,但工作原理相同。和PP一樣,其二戰後型號尺寸略有加長。

  • 瓦爾特PPK比其前行瓦爾特PP手槍的握把更短小,彈匣容量也隨之減少。它的彈匣底部有一指狀延伸體,便於牢固握槍。

  • 瓦爾特PPK手槍的變種PPK/S屬於混合型,採用PPK的套筒和槍管以及PP的套筒座,這樣做旨在增大尺寸以繞過1968年通過的美國槍支管理法的限制。該槍只銷往美國。

  • 1945年4月,希特勒使用他的PPK手槍(7.65毫米/ 0.32 ACP)在柏林元首地堡開槍自殺。此外,瓦爾特PPK手槍(也是7.65毫米/.32 ACP)在許多電影和虛構的小說中也屢見不鮮,更是秘密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的代名詞。

毛瑟HSC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5毫米

  • 全槍長:152毫米

  • 全槍重:0.6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這款雙動後坐式手槍是為對應瓦爾特PP手槍的挑戰而生產的。1945年以前的產品主要供軍用,1964年以後的產品則主要供民用。1984年,毛瑟公司停止生產並把生產權轉讓給了意大利Renat0Gamba公司,但該公司經營困難,在20世紀90年代重組為SAB公司,並再次將HSC手槍投入生產,但產量很少。

  • 毛瑟HSC半自動手槍外形十分獨特,可以說是當年少有的“漂亮”手槍之一。對比勃朗寧系列的各款手槍,其外形平增了三角形帶來的“完整感”和“穩定感”。

  • 該槍採用擊錘迴轉擊發,自動方式為自由槍機式,雙動扳機設計。毛瑟Hsc手槍的套筒造型非常別緻,套筒前方下部帶有一個斜面,與下方套筒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套筒左側刻有毛瑟商標與Mauser-Werke A.G.Oberndorda N Mod Hsc Kal 7.65毫米銘文。套筒右側的拋殼窗後露出一個很短的抽殼鉤。套筒頂部帶有一條很長的防反光紋,點狀準星與凹型缺口照門分別在套筒兩端。套筒後部左右兩側各帶有20條縱向防滑紋。左側防滑紋中間設有手動保險,該手動保險是一款針對擊針的保險。保險向上,露出下面的紅色圓心是解除保險狀態,射手可以隨時進行射擊;保險向下扳動,擋住紅色圓心,露出上方的S字樣,說明處在保險位置,這時擊針被保險卡住,確保手槍內的槍彈無法擊發。

  • 隨著毛瑟公司推出張嘴蹬系列手槍,也標誌著其開創了屬於毛瑟自己的小型半自動手槍的先河。尤其是在德國,當時雖然有眾多的半自動手槍相繼出爐,但毛瑟手槍還是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但到了1929年,瓦爾特公司成功設計出瓦爾特PP手槍後,市場開始出現變化。尤其是當著名的瓦爾特PPK手槍在1931年誕生後,這款經典的半自動手槍不僅很快佔領了市場,也樹立起新型半自動手槍的標杆。另一家手槍廠商也沒有停歇,這就是紹爾公司。紹爾公司的紹爾M30半自動手槍憑藉新型的扳機保險也分得了自己的一塊蛋糕。並且在1938年,紹爾公司推出了紹爾38H半自動手槍(蛇牌擼子),則更進一步壓縮了毛瑟手槍的市場份額。但這時的毛瑟公司並沒有氣餒,而是在積極的研發新型的半自動手槍。

  • 毛瑟公司從1934年開始研發的新型手槍與以往的毛瑟手槍不同,這款手槍採用擊錘迴轉式擊發方式。起初研發的兩款半自動手槍並不成功,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和改進。第三款毛瑟半自動手槍最終在1938年試製成功。這款新槍被毛瑟公司命名為毛瑟HSC半自動手槍。而HSC是德語Hahn-Sebstspanner pistole ausfurung C的縮寫,譯為“自動扳動擊錘手槍C型”。因為前兩款是A型和B型,則這個第三款手槍就為C型。

  • 首批1345把手槍在完成生產後交付德國海軍使用。隨後這款手槍的握把固定螺絲被向上移動,改到握把中部繼續生產。德國海軍的版本握把前方均帶有一隻納粹鷹和M字樣的標誌。到了戰爭後期,該標誌改到扳機護圈後部,下面是“MIII/8”字樣。很快國防軍也開始訂購併裝備該槍,國防軍訂購版本在扳機護圈後部刻有納粹鷹與“655”、“135”和“WaA135”。第三帝國的警察部門也注意到這款新型手槍,隨後大量訂購,警察版本的扳機護圈後部刻有納粹鷹與L或F。

  • 最後商貿版本上市,起初被賣到美國和英國,不過很快就只能在德國和其他軸心國售賣了。商貿版本在右側扳機護圈後部刻有一隻納粹鷹和N字樣。當美軍佔領毛瑟工廠後,這款手槍才停止生產。此時毛瑟HSC半自動手槍的產量已經達到251939把。

紹爾M38H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2毫米

  • 全槍長:171毫米

  • 全槍重:0.72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紹爾M38H手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西格-紹爾公司為納粹德國生產的一種小型半自動手槍。在型號中的“H”表示“無錘”,即該手槍使用內置擊錘。

  • 紹爾M38H手槍是M30手槍的改進型,採用流線型外形和雙動扳機。其它特點包括一個傳統的雙動扳機,單柱的彈匣等。

  • 隨著二戰的爆發,德國大多數其他型號的手槍,都被送到了各警察機構。紹爾38H手槍,則往往被定製成象牙握把,鑲嵌金銀,送給納粹的官員。

人民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15毫米

  • 全槍重:1.088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人民手槍(德語:Volkspistole)是一種二戰末期納粹德國“最後一搏”的手槍。也有一些人民手槍,在其他廠商製造,例如:瓦爾特公司、毛瑟以及古斯塔夫兵工廠。由其他的廠商生產的人民手槍有著不同的設計。

  • 此槍是由大量的衝壓件,以及最少的機加件組成。只有少量的試驗品在二戰末被製造,有著極為特別的閉鎖系統,乃是氣體延遲反衝式閉鎖;這種閉鎖方式的方法是發射藥氣體從槍管經一小孔進入有活塞的小口徑長圓筒,延遲槍機的開放。

魏勞奇 HW-9轉輪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5.58毫米

  • 全槍長:295毫米

  • 全槍重:1.1千克

  • 彈匣容彈量:6發

  • 魏勞奇HW-9轉輪手槍,由上世紀70年代德國亞米紐斯公司研製,使用0.38英寸槍身配以0.22英寸口徑的槍管,因此質量較大,射擊精確。加之價格較低,該槍及其變型(槍管長度、瞄具和握把各不相同)在西歐各國有一定的市場。

  • 德國亞米紐斯公司成立於1899年,這家德國gunmaking業務也已成為聞名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生產高質量自行車。在戰爭期間,他們生產的機槍零件和光學瞄準坐騎。業務不再受蘇聯統治戰後存在。然而,Weihrauch家庭,像Walthers和其他許多人都能夠在戰後分區之前向西逃跑。工作又開始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於1948年,最初製造自行車零件。當德國公司被再次允許在50年代初製造的氣槍,Weihrauch使他們的第一個氣步槍。經過氣槍製造10年成立,他們生產他們的第一盒左輪手槍於1961年。今天,他們繼續生產種類繁多的優質左輪狩獵和防禦。


P117.62毫米水下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7.62毫米

  • 全槍長:200毫米

  • 全槍重:1.2千克

  • 彈匣容彈量:5發

  • P11,是德國武器製造商黑克勒-科赫生產的一款水下手槍。直到現在,HK公司從沒有正式公佈過這支秘密研製的水下手槍的資料。有資料指P11是在1970年代研製,並在1976年投入使用。美國三角洲部隊至少已經購買了100支P11,其容彈量是5發7.62×36mm口徑的飛鑣彈,沒有彈匣,不能自動裝填,子彈密封在彈膛兼槍管內,靠電擊發。由於沒有彈匣,槍管和彈匣是整個更換的。P11的槍聲比MP5SD略大,射程50米,水下射程10~15米。

  • 該手槍發射五枚7.62毫米×36毫米箭形子彈,通過握把中電池組提供的能量進行電子點火。五枚子彈發射完畢後,整套“五槍管”要更換為新的“五槍管”部件。槍管再裝填工作只能由承包商的專業員進行。

瓦爾特P5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81毫米

  • 全槍重:0.79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瓦爾特P5,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德國的小型武器製造商瓦爾特公司生產的一種9毫米半自動手槍。該手槍的設計適應了德國警察部隊的需求,使用9x19毫米手槍彈,同時增強其安全性能,最終取代了7.65毫米口徑的前型槍支。

  • 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射擊後,槍管和套筒在閉鎖卡鐵的聯接下共同後坐一小段距離,此後,閉鎖卡鐵在開鎖杆的作用下下移,並迫使槍管下移,使其與套筒分離。

  • 瓦爾特P5手槍雖然沒有手動保險機柄,但只有當套筒復進到位,槍管閉鎖,扳機完全扣到位才能擊發。這樣可以避免手槍跌落或手扳擊錘向後偶然失手時走火。

  • 瓦爾特P5手槍在左側扳機鉤後部有一待擊解脫杆,當膛內有彈,擊錘待擊時,壓下待擊解脫杆可以使擊錘向前迴轉,當擊錘上的凹部與擊針對應時,擊錘停止運動,槍處於保險狀態。射擊時,手扣扳機,就可使擊錘待擊並擊發。

  • 瓦爾特P5手槍是著名的瓦爾特P38和P1系列的進一步發展。手槍採用許多新的設計特點,包括一個新的鋁合金框架,觸發機制,雙控機制,安全撞針等。性能進一步提高。

  • 20世紀70年代,瓦爾特P5手槍裝備到了聯邦德國的警察部隊。之後,瓦爾特P5手槍及其緊湊型還被出口到美國,荷蘭,葡萄牙等國。

9毫米P5型袖珍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80毫米

  • 全槍重:0.885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瓦爾特P5手槍的閉鎖方式為閉鎖卡鐵式,自動方式為後坐式,外觀較普通。還有一種微型手槍,與P5基本型相同,只是較短、質量較小,便於隨身攜帶。1989年6月,瓦爾特P1A1式手槍出現,它是P5式手槍的改進型。

  • 該槍擊錘有一個保險缺口,如果擊錘受扳機以外的力量而釋放,即使受到很大的力量,撞針也不會活動,除非滑套完全關閉並且槍管鎖定滑套,否則扳機杆一直處於隔離狀態。

瓦爾特P88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87毫米

  • 全槍重:0.9千克

  • 彈匣容彈量:15發

  • 瓦爾特P88是1988年由德國瓦爾特公司的研製的一款半自動手槍。其主要特點是為士兵和執法人員使用而設計的高容量的雙疊彈匣。1996年,瓦爾特公司開始生產造價更低、更小的P88緊湊型。瓦爾特P88也因其高精度和高品質,在收藏家和體育的射擊運動員中間享有盛譽。

  • P88自動手槍摒棄了P38及其後來的手槍採用的後膛閉鎖的楔形待擊系統,而採用勃朗寧手槍槍管閉鎖機構原理,即採用凸耳和套筒內的凹槽實現開閉鎖。

  • 保險機構與P5手槍相同,即依靠不對正的擊針,如果擊錘意外釋放,擊針將與擊錘上的凹槽對應。只有扣板機到位,擊針才會抬起並對準擊錘打擊面。

  • 瓦爾特P88手槍擁有15發大容量的彈匣,但也有尺寸過大、重量過重、價格昂貴等缺陷。終於在1996年停產。而後的變種P88緊湊型,則很好的解決了以上這些問題。

赫克勒-科赫HK4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57毫米

  • 全槍重:0.96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這是赫克勒-科赫公司生產的第一款後坐式手槍,基於二戰前的毛瑟HSC手槍。該槍可更換4種不同規格的槍管,可相應發射4種槍彈:9毫米短彈、7.65毫米(0.32英寸ACP)、0.35毫米和0.22英寸邊緣發火彈,隨後的型號採用擊針撞擊方式。

  • 保險位十套筒後部左側。向下為保險,向上為射擊。退彈過程中,讓保險裝置處於保險狀態,按動位於握把尾部的彈匣扣,卸下彈匣。後拉套筒退出槍膛中的槍彈。鬆開套筒,此時套筒仍出於敞開狀態,可檢查槍膛。扣動扳機,將鬆開套筒,並讓擊錘處於待擊狀態。更次扣動扳機,擊錘將處於保險狀態。

  • HK4是德國的黑克勒-科赫在1967年首度的推出手槍產品,於1968年正式上市,生產至1984年為止,期間共生產了大約3萬8千隻。其中有1.2萬隻被交給西德警方以及政府部門的幹員使用,這批使用.32 ACP (7.65x17毫米Browning SR)口徑彈藥的槍支被賦予了P11的制式編號。

  • HK4的基本設計據信是來自於毛瑟 HSC。名稱中的“4”,象徵本槍可以模組化的使用四種不同口徑的彈藥。藉由更換槍管、彈匣以及部分零件,本槍可以同時採用 .22 Long Rifle (.22LR)(需額外替換撞針周邊零件)、.25 ACP (6.35x16毫米 SR)、 .32 ACP (7.65x17毫米 Browning SR)、 .380 ACP (9x17毫米 Short)。完整的套裝裡同時包含了這些所需的槍管等零件。

  • 除了HK本身以外,法國的MAS槍廠也曾經生產過本槍的授權品,並交給駐守於西柏林的制服警察使用。因為在當時的條約中,柏林駐警禁止使用德國制的武器,所以使用此種繞了一圈的方式,來取得實際上也是德國授權的HK4。

  • 而這批由MAS所生產的HK4,約有500只後來被銷售到美國。不過銷美國的款式僅配有.32 ACP以及.38 ACP。

赫克勒-科赫P7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71毫米

  • 全槍重:0.95千克

  • 彈匣容彈量:8發

  • HK P7是德國黑克勒-科赫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該槍設計獨特,採用了氣體延遲反衝原理和握把保險裝置。該槍專為滿足德國警察的需要而設計,使用非常安全。除德國警察外,反恐特警隊GSG 9和西德陸軍的特種部隊也採購了P7手槍。希臘的製造商按照P7M8的圖紙生產了EP7型手槍,這也是希臘警方的制式手槍。墨西哥的製造商在獲得了黑克勒-科赫的許可證後也在當地自行生成P7手槍。

  • 射擊前無須將槍置於射擊狀態。裝備獨特的握把保險,可將扳機與待擊和發射機構咬合。射擊時,只需手握握把並扣動扳機,手槍將待擊並釋放擊針。

  • 當槍不慎掉落時,握把被鬆開,手槍即刻處於保險狀態。該槍採用獨特的氣體活塞延遲系統,可在射擊後減緩後膛的打開速度。

  • 1972年慕尼黑慘案發生後,德國警方決定採購一種新型的警用手槍以取代原先使用的7.65毫米手槍,他們要求這種手槍使用9毫米魯格彈。這一標準後來被稱為警用自動裝填手槍(德語:Polizei Selbstlade Pistole,PSP),警方的標準裡還要求這種新型手槍的重量不得超過1千克,尺寸不得超過180x130x34毫米。槍口動能不得低於500焦耳,使用壽命至少1萬發。還要求這種手槍在安全可靠的同時能夠快速開火。

  • 黑克勒-科赫在1971年所開發的HK4型手槍基礎之上,重新設計了一種將握把保險裝置移動到前部的手槍,並將其命名為PSP手槍參與競爭。總共有三種手槍獲選,各地警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這三種手槍中任選一種裝備。它們是瓦爾特P5,西格紹爾公司的P225(警方編號P6)以及HK的PSP。

  • 最初的239隻手槍採用的是PSP這個名稱,編號250以上的手槍則將標號改為了P7。1979年之後,P7手槍開始進行批量生產。

赫克勒-科赫P9/P9S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92毫米

  • 全槍重:0.88千克

  • 彈匣容彈量:9發

  • 該槍為赫克勒-科赫公司首款採用後膛閉鎖的軍用手槍,採用複雜的滾柱閉鎖延遲後座繫統,這與該公司生產的步槍和機槍相似。此槍設計上使用子彈的9×19毫米魯格彈,從1965年設計和1969年至1978年期間進行生產,這些手槍只是生產了485 把,在意義上不是很成功。然而,雙動操作版本的P9S相對的更受到歡迎,而且生產的數量更大。

  • HK P9的套筒和槍管通過槍機連接,槍機由較輕的機頭和其上有兩個滾柱組成。當槍機頭推彈入膛室並停止復進後,其前端的閉鎖斜面會把滾柱擠入閉鎖凹槽內以使槍管與套筒閉鎖。

  • 下槍身從前端到扳機護弓、握把前端的位置是採用高分子聚合物,可說是歷史上首支在握把片以外的槍身結構上採用塑膠材料的手槍。

  • 從1965年設計和1969年至1978年期間進行生產,這些手槍只是生產了485 把,在意義上不是很成功。然而,雙動操作版本的P9S相對的更受到歡迎,而且生產的數量更大。

  • 雖然黑克勒-科赫公司在1978年決定停止生產這種手槍,它仍然可以在特許生產的希臘版本之中看見其身影,並且被稱為EP9S。

9毫米P7M8和P&M13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71毫米

  • 全槍重:0.85千克

  • 彈匣容彈量:5發

  • 在手槍擊發時,部分火藥氣體穿過位於膛室前方的導氣孔進入槍管下方的圓柱體內。一個與滑套前端相連的活塞進入圓柱體的前端,然後滑套在後坐力作用下開始向後移動,圓柱體內的活塞運動被氣壓阻止,這樣就推遲了打開後膛的時間,同時也減輕了後坐力震動。這套系統賦予固定式槍管一些優點,那就是不再需要額外的閉鎖裝置。

  • 1981年誕生了P7的第一種改進型號P7M8,它主要的特點是增加了彈匣釋放按鈕,還在扳機護圈的上方加裝了聚合物防熱層,防止射手被槍管的高溫燙傷, 這些改動使其更適合美國的風格,這種手槍後來裝備了新澤西州警察。

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11.43毫米

  • 全槍長:399毫米

  • 全槍重:2.25千克

  • 彈匣容彈量:13發

  • 該槍設計了機械後坐力消減系統,能夠讓射手感覺到的後坐力減少約百分之三十。槍身材料是聚合物塑料,滑套是一次壓制成型的部件,聚合物彈匣的容量是13發0.45英寸子彈。該手槍支持單動和雙動兩種模式,帶有精巧的手動保險桿。激光模塊由兩枚AA電池供電,可分別發射可視的瞄準線或紅外瞄準線,也可以讓可視光或紅外線發射器同時工作。激光瞄準線還可以進行風偏和高度調整,可以拆除或替換整個模塊而不會影響到歸零。

  • 美國政府提出要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裝備新的“進攻型手槍武器”,一種口徑0.45英寸的半自動武器,並帶有某些傳統類型的特點,能夠輕鬆安裝或拆除光焰和噪音消減器以及激光瞄準模塊。激光瞄準模塊是為該手槍而特別設計的。

瓦爾特P99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81毫米

  • 全槍重:0.69千克

  • 彈匣容彈量:15發

  • 瓦爾特P99手槍是由德國卡爾·瓦爾特公司研製的一款面向執法部門、安全部隊和平民的一種半自動手槍。

  • 瓦爾特P99是一款自動裝填手槍,套筒和套筒座分別由鋼材和聚合材料製成。它採用無擊錘設計以免掛破衣物,扳機有三種:純雙動(DAO)、快動(配以部分預裝的主動擊針)和反壓(AS)。所有控制部件(套筒卡筍、彈匣扣和待擊解脫按鈕)都適合左右手使用。套筒上有槍彈上膛指示器,可通過觀察和觸摸感知。使用者可更換大小合適的後墊板。

  • 瓦爾特P99手槍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94年。

  • 1997年,原型槍與同型的系列槍支開始批量生產。 配用9×19毫米或0.40英寸史密斯一韋森手槍彈手槍彈。

  • 該型手槍被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警方廣泛採用。並被不來梅,漢堡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及波蘭警方和芬蘭軍隊特種部隊和軍事警察,等部門指定為PIST 2003型用槍。

  • 2012年,瓦爾特P99Q取代芬蘭警方、海關和邊防警衛使用的左輪手槍。2013年,該型槍取代荷蘭警察所使用的瓦爾特P5。

赫克勒-科赫USP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194毫米

  • 全槍重:0.83千克

  • 彈匣容彈量:13發

  • 該手槍是德國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為滿足民用市場、執法部門和軍方的需要而設計的,有0.40英寸和9毫米兩種口徑。它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融進了多項革新,是一支實用的手槍。發射0.40英寸史密斯-韋森手槍彈的USP手槍命名為USP40式,於1993年4月開始生產。發射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的USP手槍命名為USP9式,於1993年7月開始生產。

  • 它採用勃朗寧凸耳後膛閉鎖系統,並採用由復進簧和緩衝器組成的後坐緩衝系統。套筒座由玻璃纖維塑料製成,手槍金屬部件經過抗腐蝕表面處理。該槍最初發射0.40英寸史密斯-韋森手槍彈,後來的型號可發射0.45英寸ACP手槍彈或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所有型號都可選配如下裝置:手動保險、待擊解脫杆、自動待擊、雙動發射機構以及左右手控制裝置。

  • 發射0.40in史密斯-韋森手槍彈的USP手槍命名為USP40式,於1993年4月開始生產。發射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的USP手槍命名為USP9式,於1993年7月開始生產。

  • HK USP的重製特色為對於扳機的改變:扳機形式上快速更動,目前有9種修改版本(HK官方稱之為衍生型)。對於左撇子的使用者,USP可以切換控制功能而給左撇子使用,USP也可以在扳機/射擊模式上做更換,扳機模式包括雙動/單動(DA/SA)、純雙動(DAO)。

赫克勒-科赫SOCOM Mark 23M0d 0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11.43毫米

  • 全槍長:245毫米

  • 全槍重:1.2千克

  • 彈匣容彈量:12發

  • 1990年,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應要求研發一款0.45英寸口徑的自動手槍,其精度必須比M1911A1高,並裝備消聲器和激光發射器。最終的成果是一款雙動手槍,它採用擊錘擊發,並使用勃朗寧槍管下降式閉鎖系統。

  • 赫克勒-科赫SOCOM Mark 23M0d 0手槍採用擊錘擊發,並使用勃朗寧槍管下降式閉鎖系統。另外,在緩衝簧中添加了後坐緩衝部件以降低後坐力,從而提高精準度。槍口從套筒中突出,並有螺紋以便安裝消聲器,據說這樣可將噪音降低25分貝。還裝備了套筒卡鎖,以消除套筒後座和拋殼帶來的噪音。套筒座前面有凹槽,可安裝能夠發射可見光或紅外光的激光發射器。

斯太爾SPP手槍

簡介德國手槍

  • 口徑:9毫米

  • 全槍長:282毫米

  • 全槍重:1.3千克

  • 彈匣容彈量:30發

  • SPP(特種用途手槍)是TMP(戰術衝鋒手槍)的自動型。因其尺寸小巧,火力強大和優越的整體性能而備受軍隊、警察的青睞。

  • 斯太爾SPP手槍的套筒座和套筒也使用合成材料製成,並採用延遲後坐式自動方式和槍管迴轉式閉鎖機構。該槍無前握把,且暴露在套筒前面的槍管和護套更長。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套筒座前面有向下延伸的短杆,雙手射擊時,不扣扳機的手可抓住它,以防射擊時手指滑動。槍身銘文“MADEINAUSTRIA”標於套筒右側,“STEYRMANNLICHER”和斯太爾標識標於套筒左側。手動橫動保險位於握把上部,從左推至右為射擊。彈匣扣位於握把左側、扳機後方。

  • 斯太爾SPP手槍投產後不久,德國布魯加·託梅(Brugger&Thomet)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因此槍身銘文目前標識該公司的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