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臥在院牆上酣睡、小心謹慎地過馬路、埋首於垃圾堆中覓食的貓們。它們逍遙自在的神態,讓人覺得這裡真是流浪貓的天堂。殊不知,古時候的日本卻是另一番景象:別說大街上看不到貓,就連一般民眾家中也不可能看到貓。因為早在江戶時代之前,貓都是被套上項圈、拴著鏈子,鎖在深宅大院中的,它們是隻有皇親國戚才能賞玩的“寶物”。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平安時代《日本靈異記》關於唐貓的記載

那麼,寵物貓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是怎麼發展的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平安時代——唐貓時代

貓被載入日本史冊是從平安時代開始的。人們推測,在平安時代之前,為了保護書籍、經典不被老鼠啃咬,而有一些中國唐朝的貓被遣唐使船帶回了日本。因為從平安時代開始欣欣向榮的貴族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唐貓”一類的字眼,以及相關的諸多描述。想必當時這些數量稀少的唐朝貓曾是皇宮貴族們的“座上賓”。

以平安中期為背景的著名小說《源氏物語》中就有唐貓的存在,小說裡反映出當時的貓享有的特權甚至比人還要大。

鎌倉時代——短尾貓時代

到了鎌倉時代,向來被珍視的貓到了鎌倉時代傳出了怪談。傳說在貴族家中豢養10年以上的老貓,日久成精,尾巴會分成兩股,在宅子中興風作浪,這貓妖被稱為“貓股”或者叫“貓又”。據說這是中國的“貓鬼”和“金華貓”的故事被傳到日本並被賦予日式怪談的風味。

由於貴族們怕自己養的貓變成妖,因此,一種基因突變的短尾貓成了風潮。因為日本人認為,既是短尾貓,就不會變成“貓又”了。由於大量的繁殖和飼養,短尾貓很快發展成為日本特有的品種,“Japanese bobtail”,即日式短尾貓,後被西方人視作一種血統純正的貓。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江戶時代——放養時代

唐貓的形象一直持續到江戶時期才完成日本本土化,也是在這一時期,日本貓的流行款式開始發生階層分化。唐貓通常為長尾貓,這種帶有貴族遺風的審“貓”取向仍然廣泛地存在於正統畫家的作品中,江戶前期代表畫家岡山應拳的《睡貓圖》到江戶後期南宗派名家田能村竹田的《柳貓圖》,圖中的貓都長著自然的長尾巴,但在以市井生活為主要反映對象的浮世繪中,多出現無尾貓、短尾貓的圖像。

需要提到的是,在江戶之前的安土桃山時代,由於貓一直被貴族們拴在深宅大院內,因此當時的鼠患相當嚴重。大將軍豐臣秀吉見此情況,下了一道“放生令”——所有的貓都要鬆開繩索,不得再拴養。結果所有的貓都跑到了街上,泡入了平常百姓家,。鼠患的治理效果自然很好,老鼠的數量銳減,這一結果也被貴族詩人西動院時慶記載於《時慶記》中。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高橋松亭表現黑貓儀態的作品

一些由貓而來的衍生物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從江戶時代後,養貓的風氣開始流行,在日本人的意識中認為貓形態可愛,聰明賢惠兼有少許狡猾,富有神秘感有通靈之力,此外貓還能守護糧食不遭鼠害,所以以貓作為原型的傳說也逐漸流傳開來。在養貓之氣風行的同時,關於貓的傳說又進一步有了各種牽強附會的說法,神話中的貓被賦予了不可思議的能力,逐漸演化成為了守錢和賺錢的化身,招財貓的形象也從而被勾勒出來,成為了日本民間討吉祥平安的信物。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最初的招財貓玩偶一定是坐在紅色布墊上,胸前掛金鈴,面無表情,雙眼緊閉,舉起右手象徵著財源廣進。市面上流通最為廣泛的陶瓷招財貓,直到一百五十年前才在日本出現,在日本的發展過程中,招財貓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由興到衰再復興的過程。

除了招財貓,日本還有兩位全球知名的“貓界巨頭”,雖然都是以卡通形象流傳於市,但這並不妨礙Hello Kitty和哆啦A夢成為巨星級超級IP,Kitty的第一代設計師清水侑子在設計之初想到小孩子喜歡的動物,不外乎小熊、小狗和小貓而已,由於前兩者早已推出過,因此她便決定採用最喜歡的貓咪了,因此這隻繫上紅色蝴蝶結的小白貓便出現在錢包上,後來Hello Kitty還和很多高端品牌有過聯名合作。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哆啦A夢的創造要追溯到1969年的某個截稿日,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家裡突然闖進了一隻小貓,雖然很快就要截稿了,但大師還是和小貓玩了起來,還替小貓撓蝨子,而這一撓就是幾個小時,等大師發現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稿子。這時老師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突然踢到了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老師靈光一顯,把貓的形象和不倒翁結合起來,就創造了帶給我們歡樂的哆啦A夢。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哆啦A夢還出了一部新電影呢。由此可見這兩個跟貓有關的卡通形象經久不衰的經典造型和其頑強的生命力。

拋開二次元,在現實生活中日本也有很多興起的“貓文化”,“貓咖啡”就是其中一顆正在升起的新星。“貓咖啡”最早興起於日本,即貓的主題咖啡店。日本房屋相對窄小擁擠,並且大多單身公寓不允許養貓,所以很多愛貓人士都無法自己養貓,而貓咖啡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去處,因此貓咖啡文化就迅速在日本發展壯大。如今,貓咪咖啡館在全球風靡,中國也跟上了潮流,開了數家貓咪咖啡館,其中南京、武漢的貓咪咖啡館都很不錯哦。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不光侷限在一個小小的咖啡屋,日本還有一個地方讓愛貓人士恨不得立刻辭職買機票飛過去,那就是位於日本伊豆諸島南部的Aoshima島(ぁぉしま/ 青島),這座島是日本十幾個“貓島”之一,在這個小島上居住著數百隻貓,它們居住在廢棄的房屋裡。目前這座島上貓的數量已經達到人類數量的6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貓島,也因此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總結起來,日本的貓是從天皇到百姓、從貴族化到平民化的普及,也是從不自由到自由的解放。但說起來,貓還是一種適宜居家的動物,那些流落街頭的貓看似瀟灑,但他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對於這樣喜愛親近人類的小傢伙來說,有個愛它的主人、三餐無憂、再有一座能夠在裡面撒歡兒的大房子,這才會它們這輩子至高無上的幸福吧。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和貓一樣,人類也是嚮往幸福的,但是大多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並不幸福,日本的自殺率在全球更是名列前茅。日本著名博主伊波(音)認為,貓咪們能幫助人類緩解緊張和抑鬱的情緒,這是經濟低迷的當下,奮鬥的日本人所最需要的。如此看來,養貓潮流的興起實際上是人們在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生活中尋找精神依靠的象徵。

在日本,不養貓就out了!

所以你確定不要養一隻小貓咪嗎,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