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啓動

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啟動

筆會開幕式

筆會第一天

申弓

早餐是吃自助,每位98元,價格可不菲。吃飯時,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著個牌子,可因為沒有打上名字,我是一個也叫不出名字來。

8時半進入會議大廳瓊花廳,背景幕上打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科學發展 和諧家園全國專家博客主題筆會”的醒目大字,代表席上每個人都立了臺牌,臺牌上分別有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青網、中國經濟網、中國廣播網、中國軍網、正義網、法制網、環球網等大網站的負責人,有全國各省新聞網負責人,還有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網易網等網站主管人員,以及我們這一批被稱為專家博客的,濟濟一堂80餘人。瀏覽這些人的名字,我就只認得一位:葛紅兵。也只是知道葛教授是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並沒有過面,不知道其長短胖瘦,於熙熙攘攘之中,還未到場,便想著還有幾天的接觸,終會認識的。

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啟動

葛紅兵在發言


啟動儀式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絡局副局長彭波主持。蘇州市委宣傳部長徐國強、崑山市委書記張國華、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新力分別講了話。

省委宣傳部長說,曾經接待過不少的媒體記者,而接待專家博客還是第一次,這也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一種特有方式,是見證共和國的奇蹟,解讀新中國的奇蹟,之所以選擇江蘇崑山,就因為崑山是個奇蹟,是中國模式的奇蹟。因此要求我們要好好地體驗這個奇蹟,感受這個奇蹟,描繪這個奇蹟,並解讀這個奇蹟。

一個多小時的啟動儀式,雲集了許多的攝像機及照相機。說這個筆會獨特,就獨物在人人都是代表,人人又都是記者,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具備三種工具:手機、相機、手提電腦,還有不少帶著攝像機的。不少代表還在會議現場作了現場直播。我們廣西新聞網的小潘,不到5分鐘便向廣西新聞網發送出二條消息,還有現場的圖片報道。

一會,前幾排左側出現一位穿蘭衫的女子,記者們蜂湧過去,閃光燈此起彼伏。翻開名冊一看,原來是中央電視臺的女主播紫凝小姐。看這女主播,有點明星的派頭,一臉的矜持與無奈,既想專心聽會,卻又不能不面對蜂湧而來的慕名者。在小潘上前拍過照片之後,我也來湊了個熱鬧,按了下快門,並將一張名片遞了過去,說明是來自廣西北部灣的。她也掏出了名片交換,並在打錯了的電話號碼上手寫了一串數字,然後鄭重也送到我的手上。看來這女子做人還是挺認真的,這在中午吃飯時再次得到了見證。

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啟動

央視主播紫凝


啟動儀式之後,我們即分乘三輛大巴,奔赴第一個考察點清華科技園。然後驅車錦溪鎮,在錦溪鎮的一個三面環水的餐飲裡進餐。我的鄰桌就是領導及女主播,中途我上前敬了酒,並分發名片,到了女主播的面前,她說我們已經交換過了。

錦溪鎮位於江蘇的東南,是個典型的水鄉,被稱為博物館之鄉,我們走訪的過程中,共看到的博物館有十五座之多,老百姓安居樂業,處處呈現一片和諧平各的太平景象。

從錦溪到周莊有四十分鐘的車程。來到周莊,雖然已是下午四點多,可遊客卻沒有稀少,有來自國外的,有來自國內的,各種語言在交流著,導遊們更是忙成一片。一條長長的水街,串著萬千氣象,養育著無數的周莊子民,正是景色宜人,人宜景色,景是人的創造,人是景的主宰,不是麼,山水是早於人而存在的,可為什麼有的遲遲才被發現發掘,有些總不被發現?這裡自然離不開人的因素。就拿周莊來說,它的存在比聞名久遠得多了,它的聞名,與兩個人有著特殊的關係,一個是沈萬三,是他利用了水鄉水道的便利,通過水路經商,而致富,也因為他的致富,而讓周莊也跟著聞名遐邇。二個是陳逸飛,假如沒有他那幅畫,我想,周莊再過些年,也還是平平的周莊,引不來這麼多的海外關注,頂多混同於其他江南水鄉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水漲船高,水落船低。

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啟動

周莊


在雲海大酒店吃過晚餐之後,我們還要觀看了實景演出《四季周莊》。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彌補了白天遊覽的匆忙,加深了對周莊的認識。整個演出分為《水韻周莊》《四季周莊》以及《民俗周莊》三大部分,通過聲、光、藝向人們展示了周莊的淳樸和美妙。整個演出,我最喜愛的是四季周莊中的《春雨》和《秋收》,原汁原味地再現了以農為本的中國農村生產和生活。實景演出,也不是頭一回看了,曾經看過《印象劉三姐》和《禪宗少林》,對比起來,各有特點,而距離最近的要算是《四季周莊》,不但離得近,還有跟觀眾互動的內容,比方民俗周莊的相親,媒婆還下到觀眾中選新郎。正好這位新新郎官又是本次會議中的一位代表,被姑娘和媒婆帶上了船,回去舉行婚禮之後再送回來,還給觀眾發放喜糖呢。

九月江蘇行第三天:專家博客筆會在崑山啟動

《四季周莊》實景演出


申弓,原名沈祖連,中國作協會員,廣西小小說學會會長。已出版小小說集《男人風景》《做一回上帝》等15部。曾獲得廣西文藝銅鼓獎、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作品入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微型小說鑑賞辭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國家大書。部分作品譯為外文發表到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併入選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大學教材,曾供職於欽州市文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