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188)還有冬儲的習慣

《底層》(188)還有冬儲的習慣

這種情況到作者上高中才有所改變,主要是交通的便捷和大棚蔬菜的普及,到了冬季,才不用總吃白菜、土豆、蘿蔔、大蔥和大頭菜另外就是大豆腐。這幾樣蔬菜和豆製品,一直伴隨了作者牙牙學語到高中之前的所有冬季歲月。不光是作者,這幾樣基本就是那個時代冬季所有東北城市工薪家庭飯桌上的主要菜餚。

上了高中之後,雖然蔬菜的品種多樣化,可父母那一代人還是有秋季儲存蔬菜的習慣,但數量已經極大地減少,這個時候,單位已經不再出車出人去蔬菜產地為職工拉取儲存的蔬菜。冬儲的蔬菜只有居民到本市的蔬菜批發市場自己採購。作者家秋季儲存的白菜由上千斤,減少到兩三百斤,土豆也從七八袋減少到一袋,同時還是要醃製上一些酸菜,從醃製兩大缸減少到只有一塑料桶。即使每年只儲存這些越冬菜,但冬季每家每戶吃得更多的是更加有營養的新鮮蔬菜,所以秋季儲存的蔬菜在經過一個冬季後,只是吃掉一小部分,大部分在春季天氣開始轉暖後,都會倒掉和扔掉。即使這樣,父母的那一代人仍然有秋季儲存越冬蔬菜的好,雖然儲存的數量越來越減少,可每年都在重複,也許儲存蔬菜本身成了次要,最主要的還應該是一種情懷,一種對過去自己青春歲月的留戀和懷念。

在好力河這片新開發的熱土上,很大一部分職工在這裡拋灑下汗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貢獻給了這裡,同時大部分職工的子女也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獻完青春獻子孫”是所有礦山職工的生動寫照。如今好力河的開發建設歷經了四十多個年頭,第一代來到這裡的開發建設者多已經退休,退休後的職工有一部分到環境和氣候條件更好的地方頤養天年,也有一部分退休職工繼續在這個地方生活,這一部分把青春全體貢獻給好力河的退休職工,在秋季的蔬菜批發市場上,就成為了購買冬儲蔬菜的主體,購買的冬儲大白菜的數量每位在兩百到五百斤之間,用途沒有大變化,仍然是醃製酸菜和放菜窖儲存作為冬季的蔬菜來食用。

好力河的蔬菜批發市場早期在市區內大興市場,後來隨著城市的擴張和市容市貌的整治,蔬菜批發市場挪到了市郊,小河南部自備電廠的北側,這裡原來是很大的一片空場地,後來蔬菜批發市場搬遷到這裡之後,市區內的很多配貨站也搬遷到這裡,同時有很多的停車位,能夠滿足貨物運輸車輛停車需求,各種配套設施也逐步完善起來,這個地方發展成為好力河蔬菜批發市場和最大的物流基地。

時間進入十月後,好力河的天氣迅速轉冷,樹枝上的樹葉被凍死枯萎脫離,撲進大地的懷抱,所有的樓房已經開始供暖,進入了一年一度的供熱期。同時大地也開始結凍,從淺表向深處蔓延,今年雖然冷凍天氣已經來臨,可是雪花還沒有開始揚灑,看來今年的雪來的要比往年晚一些,雖然天氣開始逐漸寒冷,可對於勞務市場的打零工者,卻是進入一年之中的黃金季節。

一方面進入十月份,其它地方的農村的農作物進入收割季節,來這裡利用農閒時期出來打零工的農民工,都會回農村收割農作物,這樣在勞務市場打零工者的數量就會急劇減少。第二就是好力河因為冬季嚴寒而漫長,施工期比較短,在進入十月天氣變冷之後,各個工地和施工單位為了搶工期,都面臨著用工短缺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到勞務市場花高價來僱傭臨時工人;同時這個季節農牧場主也是糧食篩選儲備入庫,牧草打包搬運回牧點的用工時期。所有的用工都集中在這一個節點上,而這個節點又是幹活者流失時期,所以好力河地區的用工荒在這個時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

這種情況的出現,對於打工者來說是非常有利,所有的打工者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在這個時期變得非常牛氣,因為活計變得突然多了起來,而幹活的人又減少了很多,勞務市場的打工者每天都是挑活來幹,挑那種出價高掙錢多而又不是特別累的計件活。

日工在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人去幹,伺候瓦匠的小工的日工資漲到了每天兩百八十元到三百元一天,那也沒有人去幹。去伺候瓦匠的小工,都是和瓦匠關係特別好的打工者,看面子才去伺候瓦匠。也不是勞務市場的打工者過於狂妄,因為誰不想趁著這個黃金期多掙點,幹計件活既比伺候瓦匠省力,而且時間又短,掙到的錢又比伺候瓦匠多。誰也不是傻子,有誰會願意去伺候瓦匠。因而這個時期,滿勞務市場都是找伺候瓦匠的人,大部分都找不到而失望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