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三世小傳

法蘭西帝國總共經歷了兩次,拿破崙一世建立的第一帝國,以及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帝國,當然了,這些第一第二帝國只不過是歷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別所設立的專用名詞,就像五代十國時期,東西兩晉南北朝時期,什麼前燕後燕,前秦東晉西晉,都是歷史學家設立的稱呼而已。

至於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的關係,其實就是伯侄倆。拿破崙三世的父親路易-波拿巴是拿破崙的四弟,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是荷蘭國王,後來因為跟拿破崙政見不合,路易被拿破崙一世廢除王位後,被迫去佛羅倫薩閒住。

他的妻子是拿破崙的繼女博阿爾內。話說這關係還有夠亂的,他是拿破崙的兄弟,管拿破崙叫二哥,卻娶了拿破崙的繼女,論輩分得管拿破崙叫爸爸,管約瑟芬叫媽媽;可再論一論,拿破崙的繼女得管路易叫四叔,論拿破崙叫爸,可她嫁給了四叔,那就是四嬸,得管拿破崙叫哥;拿破崙那頭也亂,甭管繼女親女,總歸輩分擺著,他管路易叫四弟,自己女兒嫁給了四弟,得叫四弟妹,這老爹管女兒叫弟妹,弟弟管哥哥叫爸爸。。。

還有更絕的,路易-波拿巴的孩子,論他爸的兄弟輩分,得叫拿破崙一聲二伯,可論長幼輩分,得管拿破崙叫一聲外公。。。我勒個去。。。

拿破崙三世小傳

拿破崙三世,比拿破崙帥

算了不扯了,再扯該天亮了。咱們先說說拿破崙三世他爹。他爹被拿破崙廢了皇位賦閒,可他的兒子路易- 拿破崙·波拿巴則隨母親博阿爾內在巴黎的宮廷中生活,耳濡目染,受到了拿破崙一世的薰陶,自幼就具有遠大的理想,並始終以拿破崙一世的天然繼承人自居。 要說啥理想?還能有啥理想,當然是建功立業,建立帝國唄!

1815年,在“滑鐵盧戰役”中慘敗後,拿破崙一世選擇了退位,法蘭西第一帝國宣告結束。7歲的路易·波拿巴也被迫隨母親流亡國外,並於1832年加入瑞士國籍。

拿破崙三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第一帝國結束後,法國國內仍然存在著支持拿破崙的政治勢力,路易·波拿巴便利用這股勢力開始了自己的政治冒險。1836年,他秘密潛回法國的斯特拉斯堡發動軍隊暴動,反對七月王朝,但行動以失敗告終,他被流放到美洲。

3年後他流亡英國,並在那裡出版了《拿破崙思想》,極力歌頌拿破崙一世的偉大功績,試圖藉此抬高自己的地位。1840年,他再次回到法國,在布洛涅冒險發起暴動。這一次的結果依然是失敗,路易·波拿巴被判處終身監禁,囚禁於哈姆要塞。在獄中寫了《論消滅貧困》,把自己裝扮成勞動人民利益的捍衛者。1846年5月,他成功越獄逃亡英國。

拿破崙三世小傳

路易-波拿巴,跟拿破崙親兄弟,確實像

1848年,法國發生了反對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面對天賜良機,路易·波拿巴立即返回法國,決心在亂局中大顯身手。結果,無數對拿破崙一世時代充滿懷念之情的法國人,在選舉中紛紛將選票投給了他。9月當選制憲議會議員。12月10日憑藉拿破崙一世的名望和農民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接下來,他開始向皇帝的寶座進軍了。

1849年遠征羅馬,協助教皇絞殺羅馬共和國。1850年頒佈法盧法,讓教士重新控制學校;取消普選權。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調動軍隊發動政變,強行解散立法議會,並通過公民投票使政變合法化,逮捕一切反對他的議員,稍後,又血腥鎮壓了巴黎無產階級的反抗。

1852年11月,在他的操縱下,法國宣佈恢復帝制。12月2日,也就是48年前拿破崙一世舉行加冕典禮的這一天,法蘭西第二帝國正式宣佈成立,路易·波拿巴的名字也變為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並被元老院尊為“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小傳

拿破崙加冕禮

不過拿破崙三世也並未廢物點心,他既然能通過投機混上帝王,肯定是有兩把刷子。對內,建立起龐大的軍事官僚國家機器,進行專制統治;依靠工商業與金融資產者的支持,大力促進法國工業革命,工業總產量比四十年代增加將近2倍,其中鐵、鋼、鋼軌等增加2至9倍。

然而,這並不是拿破崙三世的功勞,而是資本家專心搞個人發財致富的結果,是"資產階級用經濟上的勝利來彌補自己政治上的失敗"的結果。特別是高利貸資本迅速增長起來,使法國後來成為一個高利貸國家。到1866年,已有14個國家得到法國銀行的貸款。

拿破崙三世小傳

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崙三世

對外,他試圖打破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立的歐洲體制,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1853年他聯英抗俄,挑起克里米亞戰爭,打垮歐洲憲兵俄國。又與奧地利開戰,吞併尼斯和薩瓦,狠狠地給了這兩個當初拿破崙一世的仇家狠狠兩巴掌。殊不知,這正好給了普魯士一個大大的機會。

同時他又發動侵略清朝、安南(基本就是現在的越南,那一片區域叫做法屬印支那)、敘利亞和墨西哥的殖民主義戰爭。1857年,也正是他夥同英國政府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導致火燒圓明園慘劇的發生。

而這一切措施,居然能使他得以執掌第二帝國政權長達十九年之久。殊不知,正是這種不斷膨脹的政治投機野心,使拿破崙三世忽視了最危險卻隱藏最深的威脅,助長了威脅的實力,使得法蘭西第二帝國一步步走向毀滅。

拿破崙三世小傳

拿破崙三世和俾斯麥

19世紀60年代末,工業革命和帝國主義的反動政策加深了國內階級分化。法國的階級鬥爭不斷加強,秘密革命組織相繼出現,謀刺皇帝的事件連年皆有,第二帝國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拿破崙三世為了鞏固帝制,保住皇冠,一再搬出他伯父的偶象,如鼓勵上演有關拿被侖的劇本,勒令選編和出版《拿破崙書信集》達32卷之多,大肆宣揚對拿破崙的崇拜。但事與願違,宣揚拿破崙的結果,卻引出抨擊拿破崙及其侄兒的浪潮。

對外政策上,拿破崙三世昏招頻出,法國當時跟歐洲幾大國已經交惡,完全處於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與此同時,在“鐵血宰相”俾斯麥領導下的普魯士利用這一時機迅速崛起,德意志民族統一的思潮完全佔據主流,上下齊心,連續兩場戰爭大敗奧地利和丹麥後,剩下的就是法國了。

而拿破崙三世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野心勃勃的他試圖發動對普魯士的戰爭,漲漲自己的志氣。更要命的是,在他身邊還有一個虛榮心同樣強烈的歐仁妮皇后。當普法戰爭一觸即發時,歐仁妮開始吹枕邊風,極力鼓動丈夫大膽應戰,並直言不諱地說:“不發動戰爭,我們的兒子怎麼當皇帝?”

拿破崙三世小傳

普法戰爭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開戰前,拿破崙三世狂妄地宣稱:“我們只不過是到普魯士作一次軍事散步!”他自信地親率40萬大軍御駕親征,還帶上了兒子。大有朕天子降臨,爾等還不速速投降的派頭。

可惜事與願違,開戰後法軍部隊雖說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戰力一流。但法軍體制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事先又沒有制定周密的戰爭計劃,全是拿破崙三世腦子一熱一拍屁股的決定,漏洞百出,導致法軍接連敗北,毫無亮點,被打得落花流水。

更離譜的是,在色當被普魯士軍隊包圍後,他竟然向普魯士國王乞降:“我親愛的兄弟,因為我未能死在我的軍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劍獻給陛下,我希望繼續做陛下的好兄弟。”於是,他和麾下10萬士兵全部做了俘虜。1871年,法國被迫簽訂割地賠款的《法蘭克福和約》。拿破崙三世的冒險戰爭,讓法國蒙受巨大恥辱,也徹底結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拿破崙三世小傳

德意志帝國成立

而經此一役,最終普魯士國王在凡爾賽宮的鏡廳里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完成了德國的統一,不得不說是對拿破崙家族乃至拿破崙一世莫大的諷刺。拿破崙一世知道了估計得從棺材裡蹦起來。

和約簽署後,拿破崙三世獲釋並再次流亡英國,在那裡與已逃出巴黎的妻兒會合。在英國期間,他棲身於一處療養地,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可笑的是,此時的拿破崙三世仍念念不忘復辟帝制。可惜僅過了兩年,他便病死在倫敦,時年6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