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亲情能点燃生活的希望

为我们撑起心灵的蓝天

它是一种

沾了点汗、湿了点泪、带了点痛的

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美丽

我的奶奶

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奶奶过世后的尽期忌日,和妻儿早早赶往乡下老家。初秋的家乡有点清冷,一场雨,让整个村子变得静悄悄,只有远处的鸟鸣声和院子里的千层菊被风吹动的声音。披上一件外套,点燃一支烟,望着家对面的远山,泪水又一次湿了脸颊......“你别这样,奶奶在天堂也会难受的。”妻子拍拍我的肩膀说。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奶奶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茫然,没有了奶奶,就像一只飞散了的小鸟,变得孤独、无助。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对天堂的奶奶一种告慰,也算是对自己心里的一丝安慰吧。

奶奶于戊戌狗年农历六月十一日走完了她72年的人生历程。在县城上班的我,是从二爸的电话里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的,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听邻居阿姨说,奶奶走的时候没有一丝痛苦和呻吟,很安详。令我至今不能释怀的就是没和我亲爱的奶奶再拉一拉手,说一说话,再最后一次抱一抱,她一个人,就那么孤单的走了!跪在桌前贪婪的看着躺在吊桌上的奶奶,多么想再听听奶奶的唠叨,多么想再吃一口奶奶包的扁食,多么想再给奶奶买一个她最爱吃的红薯啊!出殡那天,庄里来了好多人给奶奶送行,阴云低垂,细雨丝丝,......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打记事起奶奶过日子就很精细,为了两根蒜苗能和卖菜的阿姨争上半天,为了半两豆腐能和邻居家的大爷红脸......有一次,奶奶包了我最喜欢吃的扁食,吃过一碗后肚里已经装不下了,我偷偷把第二碗吃剩的喂给院里的小狗,被奶奶发现后大骂一顿,为这事奶奶两三天没和我说话。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每周给的生活费是固定的,有一次同学过生日,几个人把生活费凑在一起买了个生日礼物,刚好赶上逢集奶奶看我,当我伸手再要生活费时,遭到拒绝,“生活费每周都是固定的,钱花没了自己饿着。”奶奶甩头就走,那会感觉好没面子,结果第二天一早,奶奶又把十块钱托人捎过来了。上了年纪后,奶奶有时候变得糊涂起来,放下的东西一转眼又给忘了,但他始终记得儿孙最爱的饭菜,始终记得儿孙的衣服放在那个柜子里,打开那个破旧的衣柜,里边装满奶奶给我拉的毛底鞋和缝补过又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收拾奶奶的遗物时,发现奶奶睡过的炕头有一沓皱皱巴巴的钱,有一百的、五十的、十元的,还有一元的,一共是3862块钱,一家人都沉默了,那可是奶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啊!我们姊妹几个把钱分了,我拿了两百夹在了钱包里,这是奶奶留给我们的唯一“念想”。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女强人”,干家务没得说,种庄稼更是一把好手,听爷爷讲过,年轻时的奶奶不仅要拉扯两个儿子,喂养两头猪和一头牛,还要帮他种十几亩地的庄稼。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六月的夏收,十几亩小麦和油菜开镰后,一家子都是忙前忙后,而奶奶是最忙的,除了做饭送饭,奶奶还要帮着收割。一天,骄阳似火的天气突然电闪雷鸣,奶奶丢下手里的碗筷赶紧跑到麦场收拾没有装完的小麦,一百多斤的袋子不用任何人帮忙,奶奶愣是一个人扛着往家跑,来来回回几趟,小麦没受损,她却累到了。

奶奶没啥文化,要求子孙却很严,她带父辈从小放牛割草务庄稼,教会父辈农民靠地吃饭不挨饿,留给父辈“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和不易。随着时代的变迁,奶奶对我们弟妹读书学习更加上心,常听奶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政策现在这么好,你们一定要争口气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去干大事。”

奶奶常说亏待了父亲和二爸,因为那个年代家里穷,没钱供应父辈上学,父亲和二爸都是小学没毕业就喂牛种庄稼了,又都早早的结了婚,然后就打发出去打工挣钱了。奶奶叹口气说:“谁不想一家子团团圆圆过日子,没办法呀,光靠几亩地养活不了这么一大家子人。”说到这,他总会无奈的摇摇头。

这几年,家中的光景渐渐好了,我因为在县城工作,父母亲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四季里年迈的奶奶独守着一个大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听妹妹说,每逢周末奶奶总会念叨着我和他的曾孙,在院外的梨树下一坐就是一下午。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个中秋节,再次点燃一支烟,对着一轮明月静静的坐着,耳边似乎又传来奶奶教我的歌谣:“世上只有奶奶好,有奶奶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奶奶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奶奶,我想你!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作者:杨含龙,礼县宽川人,爱好新闻写作,在《解放军报》、《军事频道》、《人民军队报》、《甘肃日报》、《陇南日报》、《人民网》、《中国军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甘肃卫视》等媒体刊发作品400余篇,出版新闻作品集《利剑出鞘啸长空》一部。现为礼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中队民警。

监制/李玉明主编/马小春编辑/赵靖 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