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現時人人都在忙碌,追求著個人的幸福,金錢財富、身體健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 然而這一切,自己可以求得到嗎?

命由己造

中華第一善書《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親述自己改變命運的經歷。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了凡先生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路遇當時算命最準的孔先生,算他某年某月某日鄉試、國考試第幾名,哪年中進士,哪年做縣令,得俸祿多少,事事都絲毫不釐。算到他終年五十三歲,無子嗣。了凡先生慨嘆:此身一切,命中已經註定。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了凡去到南京棲霞山,雲谷禪師向他開示:”命由己造,治心、改過、積善,當能改變命運”。從此發願行三千樁善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日日修善,日日改過。。命運竟寂然更改,孔先生隨後的算數不再應驗,延壽了近二十年,生有二子。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為此,先生書寫家書四封傳給後代,袁氏後裔亦秉持祖訓,代代繁衍,昌隆鼎盛。《了凡四訓》給我們後人巨大昭示,世間福祿財壽是可以求得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央視有專題報道中華傳統文化之力行者---袁了凡。

終身教授出家

鍾茂森博士,1995年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留學美國,1999年獲美國金融博士。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大利亞,2007年在澳大利亞著名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被聘為終身教授。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鍾茂森博士在世界知名的金融商業學術刊物上發表過20篇論文著作,在國際學術會議(包括美國金融年會AFA,金融管理年會FMA)上發表了近40次論文演講。在美國任教期間,曾兩次獲美國專業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2005年7月獲亞州金融會議最佳論文獎,並擔任世界金融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

中外多所著名大學高薪聘請他擔綱首席教授,但是他淡泊名利,立志走向聖賢教學之路,投身弘傳中華傳統文化。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他多次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活動。2004年12月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舉行的"共同價值觀教育"的國際會議上,倡導講演中華倫理道德教育。

2005年8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市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培養智慧、獲得和平"的國際會議上發言,呼籲在商業金融界推行孔孟倫理道德。

2006年4月應邀參加在中國普陀山舉行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和諧世界必需因果教育》的講演。

他曾應邀在世界各國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及從科學證實佛法事實的報告,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演講題目有《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幸福人生的根基》、《青年人的美德:孝與戒淫》、《太空物理學新發現的啟示》等。

2011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十五)鍾茂森博士在香港圓明寺暢懷老法師座下剃度,法名"定弘"。

定弘法師當著師父和母親的面,至誠發願:立志弘法利生,續佛慧命。嚴格遵從釋迦摩尼佛教導,堅持過午不食,手不碰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定弘法師在臺灣受具三壇大戒,施以當代出家人都不再燒燙的戒疤,誓言不做住持,不做方丈,全心全力弘教。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今生如何求得幸福呢?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是最根本的根本。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就是孝道。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孝」,什麼樣算是孝?擬請大家共同參學鍾茂森博士作的《孝經研習報告》。

鍾茂森博士作的《孝經研習報告》節選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大家好!

茂森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儒家的《孝經》。我們這個講題是: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孝經》。

為什麼我們用古代帝王這個講題?這是因為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曾參說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我們很有必要從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講述的《孝經》那裡吸取聖賢的智慧。

茂森多年來也在學習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典籍,對於《孝經》非常的喜歡。早在小學的時代,我母親就有教導我讀《孝經》,在這裡跟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部寶典,把自己粗淺的一點體會,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些心得,向各位仁者彙報。

茂森在修學孝道方面從小得力於母親的教育,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她第一個教導我就是念唐代的孟郊的「遊子吟」。這是勸孝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這是講到一個遊子要出遠門,即將辭別母親之前,母親連夜給他縫製衣服,密密的針縫。為什麼要密密的縫?因為母親擔心兒子出遠門衣服要是破了,帶來生活不方便,你看母親對孩子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所以詩人說「誰言寸草心」,這小草蒙受太陽溫暖、照耀,成長了,都想要報答春暉的恩德。

這首詩是我在還沒有會講國語(普通話)之前,她用粉筆在房間的門板上寫下這首詩,教我念,當時我是很笨,媽媽教了我一個多月才把我教會,證明我的天生的資質是很差的。但是資質差沒關係,只要有良好的教育,還是能夠成才。所以母親教導我從孝入手。

德的根本是什麼?是孝。所以孝親是大德、大道,不用人教的,自然而然的,這叫道。像我們看到前不久有報導說,一位十九歲的大學生劉霆,他母親患了尿毒症要換腎,因為家裡很窮,沒有錢治療,劉霆考上了浙江林學院,結果他放棄不去大學,知道讀不起書,要在家裡侍奉在病床上的母親。

他自己說,母親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我自然要力所能及的回報。可是母親見到他這樣子,跟他講說不行,你一定要去讀書。在母親的這種強烈要求下,劉霆就決定揹著母親到學校,也不能夠住學校的宿舍,太貴了,在外面租了一個很小的宿舍,以便於照顧母親,跟母親一起住,白天讀書上課,晚上回來做家務、照顧母親。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而且他決心要把自己的一個腎獻出來,獻給自己的母親,讓母親能夠存活。我們看到他的這張相片,他自己說:"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鼓勵他母親。這種孝心沒有人教他的,自自然然就是這樣的,這是道顯現在他身上。所以他這種孝行、這種德行,我們稱為叫天性。

他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很多人,這些熱心的人士紛紛解囊相助,拿錢幫助他母親治病,而且上海的一家醫院也就決定免費幫他母親做換腎手術。

你看看一顆孝心就喚起了無數的孝心,為什麼?因為所有的人的心都是同體的,當一個人在行孝的時候他能與道相通,因此他就能感動所有的人,所有人的孝心也跟著顯發出來,這是因為佛家講眾生同體,既然是同體,就能互相的感動,互相的傳遞、開發這種孝德。

終身教授出家

當時國內有個機會,母親就想請教我們的恩師,看看是不是回到祖國來繼續教書。可是恩師對我的希望不是僅止留在學術界,而是希望我能夠真正走上聖賢教育之路。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所以當母親有一天在澳洲陪著我們恩師在散步的時候,就抓住這個機會向老師請教,母親問,說茂森現在已經獲得國內廈門大學的聘函,恩師您看是在澳洲工作好,還是回祖國工作好?結果恩師回答說:要做聖賢!

這句話回答好像答非所問,我母親問的是回中國好還是在澳洲好,這句話真的有點像禪門的機鋒話,師父點弟子,但是我母親一下子就覺悟了。

真的,多少時日,我們日夜都為自己打算,為"我的"忙碌追逐,何曾有過為天下人民去打算?為他人作想?都是為我、我的

現在的世間不是缺一個金融教授,缺的是聖賢教育的師資。中國傳統的文化、聖賢的教育,經過歷史的摧殘,到現在已經到了快要斷絕的邊緣,太少人發大志、立大志來承傳古聖先賢的道統,學者很多,但是聖賢人太少。

所以我母親也想通了,我也想通了,就決定要改變工作。那年2006年,我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卡,這是在世間人看到的當時所謂的功成名就之日,母親賀卡中是這麼說的:"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你能滿我的願嗎?"

《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終是終極。所以真正大孝之人是以德來濟世,正是古聖先賢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現在我們環顧這個世間,海內外都一樣,由於缺乏倫理道德聖賢教育,所以人們為所欲為,縱慾、損人利己,導致社會出現種種的惡劣亂象。中國《禮記》當中有一篇可以說是古代聖賢的教育哲學,有一句話說得好,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要用教育來實現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教育界正匱乏的是有聖賢品德的師資。

與其我們要希望別人來做聖做賢,不如自己直下承當,我們要來做。做不做得到那是一回事,但是要有心去做,甚至是知其不可為也要為之。

所以我們母子就決定辭掉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終身教授,來走上聖賢道路。母親她對我說:"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我為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非常感動,母親單親培育我,我是獨子,我們母子相依為命三十多年,我是她的獨子,現在她多年的辛苦終於得到了成果,可是她沒有把成果留給自己,而是奉獻給社會,奉獻給聖賢教育的事業。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翻出三十多年來的這些相片,想到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我,這些經歷是歷歷在目,母親的諄諄教導如同就響在耳邊。感恩之心充滿了自己的心靈,發起報恩的心,報恩就是要養母親之志,母親的志向是希望我立身行道,傳播聖賢教育。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所以母親就跟我一起到恩師座下正式拜師,我願意全心全意的跟著老師學習聖道、弘揚聖道。在拜師之後,這是2006年底,我給母親寫了一個生日賀卡,寫了一首詩,叫《感恩慈母頌》,願意跟大家分享:

"春秋六秩轉瞬間,育兒辛苦三十年。昔有孟母勤策勵,而今家慈不讓賢。不戀高薪教授銜,唯希獨子德比天。從來豪聖本無種,但以誠明度世間"

這首詩大意就是說,父母六十多年辛苦轉瞬之間,教導孩子也三十多年。母親的心志如同當年孟母,希望培養像孟子一樣的聖賢。怎麼樣去做?只要放下世間名利的追逐,不貪戀高薪、教授的這些名銜,只希望什麼?自己的兒子德行能夠效法天地、效法聖賢。所以立志是聖賢,能不能做到?從理上講每個人都能做到,孟子說得好,「人皆可以為堯舜」,也就是說人皆可以為聖賢。所以「從來豪聖本無種」,沒有說天生某個人就一定是聖賢,每個人都可以做聖賢,只要自己肯承當。

所以談到《孝經》的宗,就是修學的方法,茂森也很有感觸,得力於父母、師長的教誨,才有今天的覺悟。願意真正落實《孝經》的修學,不僅是事親,還要事君,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要立身行道,成就聖賢,迴歸本善。

古代的帝王都是有聖人的道德,他們有至德要道,他自己本身把孝行做得圓滿,以德服眾。我們看到古代的聖賢人物他們行孝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每日三次向父親問候,父親有病自己很擔憂,一定要把父親治好他自己才能心安。所以每天去問候,天天如是,終生奉行,是所謂「文王三省」。

二千多年前的漢文帝,自己的母親薄太后因病臥床,文帝三年侍奉於床前,對自己的母親竭盡全力的孝敬、安慰。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舜王,中華歷史上孝的典範,他的母親是繼母,經常性的虐待他,好幾次甚至要把他置之於死地。有一次讓舜下井洞裡幹活,想要謀害舜,讓舜下到井裡就往上填土,想把舜活埋,幸虧舜同父異母的妹妹給他事先報信,所以他事先已經在井裡挖好通道通出去,沒有死。

舜回到家裡好像沒事一樣,不僅對父母毫無抱怨,沒有這種怨言,連怨恨的心都沒有,還是恭恭敬敬的行孝母親,在他眼裡父母永遠是好人,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這叫至德,心裡面沒有對立、沒有衝突。

他這種境界,徐醒民老先生在講解《孝經》當中,說這種境界已經是出離了六道輪迴的境界,不在三界當中。佛法裡講的三界六道,是眾生因為迷惑顛倒造業,所以在這個六道三界裡面輪迴。最大的迷惑是什麼?自私自利,跟人的對立,跟人起衝突。

舜的父母這樣虐待他,他對父母一點的衝突、矛盾、對立都沒有,這是聖人的境界。孝行感動了鄉里,感動了天地,感動了當時堯王,堯王請他出來治理國家,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是因為他有這個孝心,得到幸福的家庭。堯王的兩個女兒都是非常賢慧的,來到舜的家裡侍奉公公婆婆也是盡心竭力,沒有以公主之身分自居。

經過多年的治國,堯王看到舜真如聖人,就把王位傳給他,因而舜得到天下。孔老夫子讚歎舜是至德,他的德行堪稱為聖人,因而富有四海,宗廟享之,子孫保之,這可以說是一個人達到圓滿的成就。

舜王當時治理的國家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和睦,天下太平,用我們現在話說,和諧世界,他那時候達到了。憑什麼達到的?就是一顆孝心,以孝來治理天下,這是先王的要道,因此能夠讓天下人和順,百姓和睦。

這些事情雖然發生在幾千年前,可是到了今天,人們依然在傳頌,真正有識之士依然在效法,真正的孝行一樣感動天地桑田,可見得孝真是恆常不變的大道。

附文:

鍾茂森博士的母親趙良玉老師送子出家祝願文: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祝賀茂森兒六月十五剃度出家,從此走上覺者的道路,喜見佛陀教育事業中又添新兵,值此圓頂之日,母贈兒送子出家偈一首:

吾兒出家三件事:

一念彌陀登上品(住真實之慧) 二證本性明空有(示真實之際) 三弘正法度有情(惠真實之利)

借宋朝宗澤將軍《早發》四句詩,送兒上路:

傘幄垂垂馬踏沙,

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母親趙良玉

寫於2011.7.15 佛曆2555年6月15日

孝感天地,皇帝把兩女兒嫁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