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之死與沙特公關:從否認到屢換說法,左支右絀步步被動

记者之死与沙特公关:从否认到屡换说法,左支右绌步步被动

15日,伊斯坦布爾沙特領館外的大批媒體。視覺中國 資料

10月22日,在沙特記者卡舒吉死亡20天后,其原本打算與他共結連理的女友,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雖然他們帶走了你,但是你的笑容將會永留在我的靈魂中。

附在這樣一句簡短卻悲傷的語句下的,是卡舒吉在接受採訪時被一隻貓蹭上身時,爽朗地哈哈大笑的樣子。

在案發20天后,隨著土耳其親政府媒體以“擠牙膏”的方式不斷爆料,以及美歐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沙特政府及其支持者正承受著來自國際政商各界越來越強的壓力。

在國際輿論的步步緊逼下,沙特官方不得不多次出面表態,且一再給出前後矛盾的說法:從聲稱卡舒吉已經從領事館走出,到否認殺害卡舒吉,再到承認卡舒吉意外死亡,卻又對死亡原因一改再改——由於每次的說辭都會被來自土耳其的爆料不斷“打臉”,因此一連串的被動應對已讓沙特的國際信譽持續縮水。

“外界普遍認為沙特政府在該事件上的表現糟糕,很顯然沙特政府並沒有預料到此事會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因此缺乏有效的應對預案。”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和事態的發展使沙特不得不改變態度,以使王室盡力撇清關係。但(具體說辭)卻又前後矛盾,表現十分被動。”

被迫承認

利雅得當地時間10月20日,在國際媒體連續多日曝光卡舒吉被活體肢解而死的細節,以及土方多次表示已掌握相關證據後,此前一直否認稱卡舒吉已經死亡的沙特官方有了新的動作。沙特檢察機關當天發佈公告,援引初步調查結果稱確認卡舒吉死亡,死因是“鬥毆”。但是,僅僅在一個小時後,一名沙特官員改口,說卡舒吉的死因是遭人“鎖喉”。同時,沙特官方表示,18名涉案嫌疑人隨後遭到了沙特當局的逮捕。

對於兩種截然不同的死因的出現,一名要求匿名的沙特官員21日試圖向路透社“還原”卡舒吉被“鎖喉致死”這一事件的經過。該名官員稱,沙特政府之所以派包括情報官員和安全部隊人員在內組成的一團隊前往伊斯坦布爾,本是希望勸說卡舒吉回國,以避免像他那樣的人被敵對方“招募”。但是由於在領事館內雙方發生了衝突,事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推進:在被特工馬希爾·馬特伯以下藥和綁架威脅卡舒吉後,卡舒吉提高了聲量;為了阻止卡舒吉不斷提高的聲量,他們掐卡舒吉的脖子、捂他的嘴……這最終導致了其死亡。

這名消息人士說,行動小組本不想殺害卡舒吉,為了掩蓋失手致卡舒吉的死亡,行動小組用一條毯子裹住遺體,放進一臺領事館車輛內,並把它交給了一名“當地合作伙伴”。同時,為了製造卡舒吉尚未死亡的假象,其中一特工穿上了卡舒吉的衣服,戴上死者的眼鏡和“蘋果”牌手錶,偽裝成卡舒吉走出領館的假象。行動小組隨後撰寫虛假報告,向上級彙報,稱得知土耳其當局可能介入,因而放了卡舒吉。

這一解釋顯然不同於沙特政府此前聲稱的卡舒吉是因為“鬥毆”致頭部被打而死的說法。當被路透社記者問及,沙特當局提供的“版本”為什麼會多次變化時,那名消息人士回答,先前版本是“以當時錯誤的情況反饋為依據”。他強調,調查還在繼續。

但令人生疑的是,在那名要求匿名的沙特官員稱自己的消息是來自於沙特政府內部的調查報告後,沙特外交大臣阿德爾·阿·朱拜爾(Adel al-Jubeir)卻對此一無所知。朱拜爾在21日告訴福克斯新聞稱,利雅得不清楚卡舒吉如何被殺,也不清楚其遺體在何處。朱拜爾表示卡舒吉被“謀殺”身亡是“流氓行徑”(rogue operation),還強調王儲並不知情,並指出王儲稱該事件為“巨大的錯誤”。

但路透社也報道稱,最新的解釋版本依然有漏洞,包括行動小組如果本意是勸說當事人回國,似乎沒有必要讓法醫學專家和安全部隊成員加入。

諸多的疑點導致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開始改口稱“直至找到答案,否則我不會滿意”,顯示出比之前強硬的態度。此前,在得知卡舒吉是因“鬥毆”致頭部受傷而死的說法後,特朗普曾一度認定沙特官方所作的解釋“可信”。

主動逃避

回顧卡舒吉被殺一事以來,沙特官方的一系列舉動都是試圖撇清其政府與卡舒吉之死的關係,但是在這一系列逃避的過程中,沙特在面對來自土耳其方面逐漸披露的證據前,卻顯得越發被動。

10月2日,卡舒吉在進入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使館辦理結婚文件後就失蹤了,其後其未婚妻向警察報案。而沙特王儲薩勒曼5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稱,沙特外交部正在調查,他個人理解是卡舒吉“進了使館後出來了”。

10月6日,土耳其調查人員對外表示,卡舒吉已經在沙特領事館內遇害,且“這場謀殺是有預謀的,屍體之後被偷運出了領館。”但直到土耳其沒有給出具體的證據之前,沙特政府始終予以堅決的否認。10月7日,沙特政府堅決否認謀殺指控,並譴責土政府的說法其“毫無根據”。

不過,沙特方面始終沒有提供卡舒吉離開的證據。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圍繞此事的表態,則顯示出土耳其政府對此事有著極大地興趣。

10月8日,正在訪問匈牙利的埃爾多安面對媒體表示,確認卡舒吉在土耳其境內的境況是土方“政治和人道主義責任”。而土耳其官方媒體阿納多盧通訊社8日則報道,土方已於7日召見沙特駐土大使,要求對方配合調查。

10月8日,土耳其方面稱開始全面調查監控及出入境記錄。10日,土耳其警方宣佈通過調查,注意到有15名沙特人在哈蘇吉失蹤當天進入領事館,並懷疑他們是沙特政府派來緝捕甚至暗殺哈蘇吉的“特別小組”。

一石激起千層浪。沙特終於開始鬆口。

10月11日晚,土耳其總統發佈消息稱,應沙特阿拉伯方面要求,土耳其和沙特將成立聯合調查組,就卡舒吉“失蹤”事件展開調查。

面對這些信息,特朗普10月13日一改包庇沙特的姿態,轉而強硬表態,稱如果卡舒吉在沙特領事館內被殺屬實,將“嚴懲沙特”。而10月14日,沙特官方旋即放話,如果沙特因記者卡舒吉失蹤案遭到制裁,將以更嚴厲的舉措進行報復,並暗示可能動用石油“武器”。

不過沙特人的強硬並沒能持續太久。10月15日晚,土耳其調查人員終於獲准進入領館展開調查,歷時9個小時。10月16日,埃爾多安在面對媒體時主動披露了調查結果,稱調查人員正在領事館內查找一些特定物質,並暗示領館內有被重新“粉刷”過的痕跡。

幾乎在土耳其獲准入館調查的同時,特朗普與沙特國王通電話,稱相信後者不知情,但也“務實”地派遣國務卿蓬佩奧16日飛抵利雅得,與沙特國王和穆罕默德王儲會面。而就在當天,美國意外地收到了沙特為“犒勞”美國在敘利亞戰場上穩定局勢打過來的1億美元,而此前這筆早已經許諾的錢一直遲遲未到位。

在17日飛往安卡拉的飛機上,蓬佩奧也強調沙特國王和王儲“堅決否認對卡舒吉在沙特領館內的遭遇知情”。但此時,沙特王室話語的重點已經放在了“不知情”,而非卡舒吉“未死亡”上。

而就在10月17日,關於土耳其方面已掌握證據,表明卡舒吉在被注射不明藥物後,於7分鐘內遭肢解的消息經土耳其媒體披露後,幾乎是在瞬間點燃了全世界媒體與大眾的情緒。

10月18日,特朗普在登上“空軍一號”前面對媒體首次承認,卡舒吉極有可能已經遇害。19日,土耳其警方開始搜尋伊斯坦布爾郊外的一片森林,以及馬爾馬拉海海濱的一座城市,以尋找卡舒吉的遺體。

19日,沙特官方媒體首次報道稱,初步調查顯示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身亡。報道稱,18名涉嫌該案的沙特公民已被逮捕。但緊接著,圍繞具體死因,沙特官方、外交大臣、匿名官員再次屢屢改口,避實就虛,儘管解釋可信度屢遭質疑,但沙特始終未告知卡舒吉遺體的所在,僅著重強調“王儲與此無關”。

但是,這種態度除了得到特朗普的肯定外,美國在西歐的盟國、美國國內的政商精英,並不買沙特的帳。被王儲視為最大政績之一的第二屆“未來投資倡議”國際會議,已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谷歌、摩根大通、福特、維珍、黑石、《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金融時報》、CNBC等高層的集體缺席。

儘管特朗普20日表示,沙特方面的解釋雖存在“騙局”和“謊言”,但他認為沙特的說法可信,希望王儲在這場謀殺事件中沒有責任。特朗普強調,停止對沙特的軍售將“傷害我們多於傷害他們”,並指派財長姆努欽前往沙特參會。

21日,英國、法國和德國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聯合聲明,對卡舒吉的死亡表示震驚,並要求全面調查:“什麼都不能為這場謀殺辯解,對此,我們以最強烈的態度遣責。” 此外,德國已經表示將暫停對沙特軍售,加拿大也有類似意向。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1日表示,他將會在23日的正發黨國會議員會議上揭露“赤裸裸的真相”。對此,沙特方面尚無最新回應。

盡力轉嫁

除了口頭解釋,沙特實際上也在做許多工作,但這些工作由於被普遍視為轉嫁矛盾,而未獲得外界的認可。

就在兩位沙特王室成員在會見蓬佩奧聲稱對卡舒吉事件“一無所知”之時,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總領事奧泰比離開了土耳其。而他,正是土耳其媒體爆料中,知曉卡舒吉被殺一事的涉事者。兩天之後,18日,沙特“15人行動小隊”的成員之一、前沙特皇家空軍的中尉博斯塔尼,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場“可疑車禍”中喪生。

而就在同一天,法國《費加羅報》發表了一篇爆炸性報道,稱由於卡舒吉遇害之後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面臨著強大的國際壓力和審查,沙特王室正在積極考慮廢除現王儲一事。

在換儲傳言蔓延了四天之後,10月22日,針對此事,沙特皇室採取了令人驚訝卻並不意外的新舉動。路透社報道稱,沙特國王薩勒曼和王儲穆罕默·薩勒曼通過電話向遇害的沙特記者卡舒吉的所有家人表示了慰問。其中,卡舒吉的兒子薩拉赫感謝了王儲和國王的慰問。

法媒分析稱,沙特王室或許正在考慮將卡舒吉的兒子薩拉赫作為掩蓋自己罪行的一個工具,以撇清自己和卡舒吉之死的關係。而這也是卡舒吉一事之後,沙特王室不斷希望達到的目的。

但是,在此次事件中多次爆料的親土耳其政府媒體《新曙光報》22日再次爆出猛料,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在卡舒吉被謀殺之前一刻曾與之通話。土媒報道稱,王儲與卡舒吉通電話要求其返回沙特,但遭到拒絕,而卡舒吉在通話結束後便被殺害。

雖然到目前為止,該報道的準確性尚無法驗證,但這對一直試圖與此案撇清關係的沙特王室來說,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

《紐約時報》報道指,土耳其視沙特王儲為潛在威脅,正好可借卡舒吉事件打擊薩勒曼,令他在沙特失勢,並藉機緩和與美國的關係,緩解經濟困境。但法新社報道認為,儘管存在地區領導權之爭,但沙特作為潛在可為土耳其提供經濟支持的地區富國,同樣得到土耳其的重視。因此,土耳其在處理此案時,在美國與沙特之間同樣小心翼翼。

“薩勒曼國王也不希望自己的政治安排因此而被打亂,以降低沙特政局出現重大動盪的風險。”鄒志強分析道,但此事顯然對其改革形象造成了重大打擊,增大了推進改革的阻力。

鄒志強表示,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的改革本身就面臨巨大困難而令人悲觀,但其之前通過發佈改革願景、開展國際公關等措施營造了一個積極改革和溫和開明的形象。但卡舒吉一案的發生,使王儲在未來更加需要謹慎地處理維護權力地位和推進改革之間的微妙關係,這總體上不利於沙特國內改革的推進。

此外,鄒志強認為,該事件對美國與沙特的關係、以及中東地區的國際格局影響有限。“美沙在國家安全和地區戰略上的共同利益和互有需求的盟友關係不可能改變,沙特等海灣國家也還是會留在美國陣營裡,土耳其也希望藉此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中東地區現有的在利益基礎上形成的陣營分野與對抗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他預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