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點擊右上角【關注】優選家庭教育,私信回覆“聽書”送你一套科學育兒指南

父母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又常常寄希望於外力,買學區房想要依靠學校和老師,上早教班想要依靠培訓機構。

對於家長自身,往往缺乏對孩子的實際成長和學習方式的深入瞭解。

尤其是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在這個成長的基礎和關鍵階段,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這本書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對孩子的真正需求提供支持。

作者埃裡卡·克里斯塔基斯在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任教多年,教授與兒童發展和教育政策相關的大學課程,這本書的內容就源自作者的工作經驗。因此本書的側重點為專業的學術研究,書後附上的333篇參考文獻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可見這本書的受益者並不只是家長,還包括老師和決策者。

然而,書中的內容讀起來並不枯燥,因為穿插了很多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並結合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養育孩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

作者深入地剖析了當前美國的早期教育文化,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學業壓力正在逐步地向低齡化推進,這與家長的期望是分不開的。此外很多家長覺得老師應該是最瞭解孩子的,也高估了專業機構對於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幫助,中國的家長也同樣存在上述的問題。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這本書的副標題“What Preschoolers Really Need from Grownups”更能說明其內容的主旨,即學齡前的孩子到底需要從大人這裡得到什麼?這本書是從孩子的視角、孩子的真正需求為切入點進行論述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早期學習的遊戲生境,並指出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是頭等重要的學習工具,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加深與孩子之間的聯繫,在建立聯繫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有愛但不加評判的觀察,以便找到孩子們的最佳學習區域進行教學。

作為普通的家長,我們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孩子的早期學習從根本上具有社會性。

孩子們可以從一切環境中學到東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已不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經與他的家庭所在社區及各種文化建立起一定程度的聯繫,已從上述環境中學到很多東西。

暫且不說三四線城市和北上廣深的差距,同樣在北京,住在北四環和北六環的生活體驗都是不同的,而這種環境上的差異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是我之前並沒有注意到的。你選擇在哪裡買房,基本上就是選擇了孩子的玩伴和同學。“階層固化”這個問題恐怕是我們無法迴避的。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孩子具有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中學習的能力。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之前帶著女兒在下樓梯的時候,基本沒有什麼交流,無非是說說樓道里的自行車。突然有一天女兒說這是4層,這是3層,這是2層,這是1層。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從沒教過她樓層的概念。第二天再下樓的時候,我就問她這是第幾層,她看了看門牌號(301),說是3層。我突然想起來她可能是和《100層的房子》系列繪本聯繫了起來,走到1層的時候就問她第1層是誰的家啊?她說是小兔子的家。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瞧了孩子。每個孩子的大腦中都存在著學習的基礎,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正確的引導。身為家長,當我們聽說孩子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時,通常會想要教給他們更多的東西。

但是,孩子既需要知識,也需要理解。

孩子所需要的“學習生境”,是需要與真正理解他們的人建立起聯繫。

這種聯繫如何建立呢?舉個書中提到的例子。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當看到孩子畫的畫時,你會對他說什麼?

第1種說法:“多漂亮的房子,畫的真好。”

你肯定是出於好意,覺得應該誇獎孩子,給孩子信心。但是,這話一出口,就已經把天聊死。你給畫貼上了標籤—房子,而且進行了評價—畫的很好,無法再進一步探討了。

那麼,你可能會想,那我改為提問的方式。

第2種說法:“你畫的什麼?”

這種問法要以孩子知道自己畫的是什麼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開放式的說法:

第3種說法:“給我講講你的畫吧。”

這種開放性的問法沒有設定終點,是在邀請孩子做出反應,讓孩子去主導對話,並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進行觀察,瞭解他們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這樣才能在孩子的最佳學習區域開展教學。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這個例子讓我想起我最喜歡的美劇《摩登家庭》,家長與孩子在交流的時候,經常說的是“Tell me......”,而不是“How about...... ”。因為如果你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的怎麼樣,孩子可能用“不錯”或者“很好”就給你打發了。

學前教育與家庭生活是分不開的。很多證據表明,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的影響力其實比老師大。

孩子需要父母為他們構建一個良好的早期童年生境

,這是一個能夠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安靜地思考和體驗生活的環境。在這裡,他們可以獨立作出選擇並承擔風險,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有人聽他說話、跟他交談,要有足夠的睡眠和玩耍時間。

正如利維·維谷斯基所說:“遊戲”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一種發展的源泉。

孩子需要的是以遊戲為基礎的主動式學習。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我們需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能夠從有限的物質環境中最大程度地受益。這就需要家長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正所謂條件有限,創意無限。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這本書從學齡前孩子的真正需求作為切入點,全面深刻地剖析了當前美國早期教育文化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除了前文提到的重點內容,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比如閱讀、藝術啟蒙、電子產品的使用,幼兒園的選擇等等。

作者不僅僅告訴我們“結論”——應該怎樣做,還告訴我們“原理”——為什麼這樣做。這就使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地聯繫自身情況進行思考。

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反覆地研讀,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幼升小壓力大?拼爹拼房?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勝過百萬學區房

給孩子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即便長大後大多數人還是默默無聞,只要他們以後的生活充滿感情和善行,過得有意義,也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