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礪石導言: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是筆者非常欣賞的兩家企業,在外資品牌幾乎壟斷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環境下,正是這二者的奮發圖強,才艱難的保住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一絲顏面。但最近的“黑公關”事件讓兩者之間出現了巨大隔閡,筆者藉此機會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第一,“擁有一個優秀的競爭對手是一種幸運,幾乎所有偉大品牌都有一個同樣優秀的競爭對手相伴而生”。第二,“一家優秀企業支撐不起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崛起,需要幾個優秀品牌聯合起來形成勢能,才能讓中國品牌真正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獲得競爭力與影響力”。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劉學輝 | 作者

1

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是筆者一直非常欣賞的兩家企業,在外資品牌幾乎壟斷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環境下,正是這二者的奮發圖強,才艱難的保住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一絲尊嚴。但就在這兩家極為難得的優秀企業之間,最近卻出現了巨大隔閡。

事情源於2018年10月18日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張微信截圖,這張微信截圖的內容是一個群聊名稱為“吉利汽車公關分群5”的對話,在對話中,一個頭像為吉利汽車Logo的微信用戶呼籲微信群的“水軍成員”在各大網絡平臺吹捧吉利,抹黑其他國產汽車品牌(主要以長城為目標)。截圖中還詳細列出了具體的操作方式以及報價。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這張微信截圖在網絡上迅速得到廣泛傳播,10月18日20時15分,吉利汽車在官方微博緊急發佈聲明澄清稱,“近日某新聞APP平臺一署名‘吉利公關部經理’的賬號,大肆捏造散佈‘吉利汽車公關部號召員工在互聯網上攻擊某中國汽車品牌’的虛假消息。”對此,吉利汽車方面表示,鑑於此類虛假言論對吉利汽車品牌的惡劣影響,將訴諸法律手段,並堅決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2

在吉利汽車官方微博澄清後不久,當天晚上22時53分,長城汽車在其官方微博上也針對該微信截圖發佈聲明稱,“長期以來,長城汽車遭遇了持續、大量的惡意攻擊和抹黑,由企業通過組織大量的文章及評論來抹黑長城汽車及旗下產品,存在明顯有組織、有預謀、目標明確的‘黑公關’跡象。”

長城汽車同時點名吉利汽車,“吉利汽車雖然對此事進行了官方聲明,但某品牌擁有海量水軍是不爭的事實,專門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我司嚴厲譴責這種無良行為,並將進一步採取法律行動,捍衛自己的權利。”

從長城汽車的聲明來看,長城汽車並不相信吉利汽車的官方澄清聲明,而是對吉利汽車長期的“黑公關”行為頗為不滿。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長城汽車發表聲明次日,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在微博上再次澄清,“此微信內容8:31分發出,8:31分截屏,綠色說明內容是截屏人自己所發,明顯是有人炮製來抹黑吉利,甚至不排除挑撥離間,吉利會通過法律手段維護正當權益。”

楊學良說,“用這樣一個網絡流傳的抹黑內容給吉利扣帽子有失公允,我們希望和長城及其他品牌共同舉報網絡黑公關,保護合法權益,共同營造中國品牌發展良好環境!”對此,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也回覆稱: “清者自清,將用法律解決問題。”而幾乎在同一時間,長城汽車也再次官方回應,用了同樣的四個字,“清者自清”。

在長城、吉利紛紛發佈聲明後,另一家中國汽車企業奇瑞汽車的官方微博也在19日中午稱,“就近日曝光的針對中國汽車品牌‘黑公關’相關報道,奇瑞汽車堅決抵制任何違背行業道義和職業操守的行為。”

奇瑞汽車官方微博透露,長期以來,奇瑞汽車也一直受到“黑公關”的惡意抹黑,大量“水軍”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的評論,嚴重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我們真誠呼籲各品牌之間良性競爭,以用戶為先、用實力說話,與社會各界攜手一道,共同維護風清氣正、健康發展的網絡輿論環境。”

劉學輝: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3

長城汽車指責,吉利汽車澄清,奇瑞汽車加入紛爭.....雖然我們尚無法判斷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孰對孰錯?但這幾家汽車之間的相互詆譭絕不是空穴來風,這次輿論風波暴露了中國汽車行業確實存在長期氾濫的“黑公關”現象。

筆者之前曾在《中國還需要再有100個“華為” 》一文中,反思中國各行各業的領軍品牌基本都被海外企業所佔據,“購買汽車,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多選擇寶馬、奔馳、大眾、通用、福特、豐田、本田、日產、現代與起亞等歐美日韓品牌;購買運動鞋,我們多青睞耐克、阿迪達斯、彪馬與新百倫;食品飲料的主導品牌也是雀巢、達能、康師傅與統一等海外品牌。更讓國人汗顏的是,連奶粉、水杯、刀具、電飯煲與馬桶蓋等這些日用品,中國人也都是出國瘋狂搶購。在工業品領域,英特爾、高通與聯發科更是壟斷了芯片,三星、LG與夏普壟斷了中高端屏幕面板,波音、空客則壟斷了大飛機市場......”

對比這些全球領軍品牌,中國企業的產品與服務總是給人粗糙的感覺,而缺少對極致的追求。追究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因為中國企業普遍熱衷投機,什麼賺錢做什麼,缺乏在主營業務長期堅持的戰略耐心;另外一方面,中國企業喜歡“差不多”主義,多依靠低價格取勝,缺乏花費大力氣去攻克艱難與挑戰行業尖端的決心,很難在人無我有的“無人區”有所突破,這導致中國幾乎所有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都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但同時筆者也對中國為數不多幾家在產業持續深耕,對產品具有極致追求的企業極為尊重,其中包括通訊設備領域的華為,家電領域的格力,再有就是汽車產業的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這些企業幾乎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維持著中國企業在各自產業內的尊嚴。

不過我們發現,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產業如果要想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只依靠一個優秀品牌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有幾個優秀品牌聯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影響力。就以汽車產業為例,德國、日本與美國汽車產業之所以在全球具有極強的競爭力,這是因為德國不僅有汽車產業頂端的明珠梅賽德斯奔馳,還有寶馬與大眾,日本除了豐田、本田,還有日產與鈴木,美國則擁有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廠商,即使韓國,也有現代與起亞兩個優秀品牌。

除了汽車產業,其他產業亦是如此,較為典型的還有消費電子產業,日本的索尼、東芝、松下與夏普,韓國的三星與LG,它們曾共同構建起日韓品牌在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競爭力。

另外,我們研究全球所有的優秀企業,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企業之所以能迅速發展,不斷創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們在同期還存在一個同樣優秀的競爭對手,比如海外有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耐克與阿迪達斯,蘋果與微軟,沃爾瑪與家樂福......中國有阿里與騰訊,華為與聯想,伊利與蒙牛,格力與美的......如果沒有一個同樣優秀的競爭對手的激發,另外一個企業的創新與進步會滯緩很多。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也不例外,正是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讓各自在技術與產品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所以,筆者想借此機會送給吉利與長城汽車兩句話。

第一,“能擁有一個優秀的競爭對手是一種幸運,幾乎所有偉大品牌都是與一個同樣優秀的競爭對手相伴而生”。第二,“一家企業支撐不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崛起,需要幾個優秀品牌聯合起來形成強大勢能,才能讓中國品牌在全球汽車產業真正贏得競爭力與影響力”。

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與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是中國少有極具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兩位創始人的“創新、執著、敢於冒險,有理想與有情懷”。

希望這次“黑公關”風波之後,李書福與魏建軍在未來對團隊這種違背價值觀的“黑公關”行為能嚴加約束與懲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產品品質上,早日打造出能媲美並趕超歐美日韓品牌的汽車精品,攜手把中系品牌推向新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