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央企、外企、私企,10年後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面對幾份offer

選擇央企、外企、私企,10年後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面對幾份offer

職場每一步的選擇都牽扯到你的發展和生活質量,那麼你知道選擇央企、外企、私企10年後,結果是什麼樣嗎?

你的孩子在二十歲擇業時,同時面對幾份offer,你能給他什麼樣的建議呢?如果信息不足,敬請補充!

央企:

央企優勢:

1.周圍會結交有背景的同事,增加社交經歷

2.福利待遇好,很多大型企業會為員工提供食宿

3.豐厚的過節費用

4.混夠年頭工資穩步增長

5.有些企業還為分房,給員工解決戶口

6.節假日正常放假,很少加班

央企劣勢:

1.可能獲得太過安逸,缺乏競爭力,專業技能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經常出現大材小用的情況

2.論資排輩情況比較嚴重,升職困難

發展情況:

由於個人的能力和經歷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資質好的在十年有可能做到企業中高層,資質平庸的也可能十年在一個崗位默默耕耘。

提到外企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窗明几淨的辦公室、外語交流的職場白領等,但外企也分工種,有些光鮮亮麗,有些技術人員也很down to earth(接地氣)。

外企

外企優勢:

1.接觸國際化辦公環境,視野開闊

2.辦公環境好,周圍同事普遍素質較高

3.普遍有一套成熟商業模式

4.工資在同行業中有競爭力

5.新人可快速得到正規職場鍛鍊

外企劣勢:

1.工作嚴重細分,個人發展空間小

2.沒有核心技術部門,容易被人取代

3.加班嚴重,身心壓力比較大

4.周圍同事攀比性高,生活開銷較大

5.以拼命工作為榮,容易忽略個人問題和家庭

發展情況:

外企經常會出現職場男超人、女強人,他們習慣把生活的重心偏向工作。我認識一個外企100強的中國區公關經理,雖然她的職位已經很高了,但是她每年仍有1/3的時間在出差,平日工作至凌晨兩三點也是經常的事兒。工作了很多年,已經從新人蛻變成為中層骨幹,但如果沒有關係和資源,依舊還過著這種“忙併快樂著”的日子。

私企

對於大家來說可能不會是工作的首選,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私企卻會成為我們的歸宿。想想現在勢頭正猛的互聯網巨頭BAT,互聯網金融企業,IT巨頭華為、小米都是曾經的私企,有些現在已經成功上市,身價倍增。

私企優勢:

1.企業崗位的靈活度高,對員工鍛鍊大

2.不同的企業文化,令員工有較強的歸屬感

3.私企往往多幹多得,員工激勵比較高

4.同事相處相對單純簡單

5.很多私企的薪資也比較有優勢

私企劣勢:

1.講求高效工作,缺乏規範的工作流程

2.很少對員工有成熟細緻的培訓制度

3.獎懲嚴明,做錯事情真的會扣工資

4.升職加薪往往沒有嚴格的指標,容易讓人迷茫

5.魚龍混雜,有海龜,有本科,有大專,素質不同

發展情況:

首先講講堅持住的老員工,你的工資應該不會低到哪去,怎麼說10年在私企也算熬成婆了,每月工資上萬肯定沒問題。對於跳槽的人來講,如果不跨行,工作內容和性質大致就定下來了,追求的主要就是高薪資和高職位,十年的經歷,跳槽2~3次算是比較正常,雖不敢保證每個人都能成為總監,但是經理和高級經理應該是有了,年薪20-30萬也算正常。

選擇哪類型的企業發展更好?哪類型的企業更毀人?其實真的沒有一個定論。有人說在外企工作最鍛鍊人,接觸高端人才,培訓機制成熟,但是很多人離開了外企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習慣了固定思維,無法適應靈活的私企作風,也不能接受生活水平的下降。所以說,選擇什麼樣的企業類型還是要根據個人適合來定,這樣才能將個人能力發揮極致,個人幸福感也會更高。

選擇央企、外企、私企,10年後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面對幾份off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