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你陪孩子寫過作業嗎?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

家長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說!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你是不是也跟這些家長一樣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為什麼陪孩子做作業如此艱難?

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犯了以下錯誤

包辦代替型

代替孩子攻堅:有不會做的題,家長為了省事,乾脆一步到位,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

代替孩子檢查:每次孩子作業寫完後,家長就幫忙檢查孩子作業的正確與否,發現錯誤後讓孩子改正;

代替孩子完成: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業寫的晚,就心疼孩子 ,乾脆就幫孩子把剩下的給做了。

這樣做肯定對孩子的學習不利。

指手畫腳型

這是不少過於自負的家長愛犯的錯誤,孩子寫作業時,喜歡在一邊指指點點,孩子這樣寫不對,那樣寫也不對,這樣寫出來的字不漂亮,那樣背誦課文效率低,等等。

如果家長一直指手畫腳,孩子可能會不耐煩;而且學習是一種思維過程,這樣還會阻礙孩子的思路,致使他每次都要再重新恢復被中斷的思維進程,使學習的效率變得低下。

過度監督型

這是不少年輕家長愛做的事情。當孩子寫作業時,作為家長就會一直陪在身邊,盯著孩子寫作業,怕孩子寫的不認真,怕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玩耍,或者分心做別的什麼事情去了。

孩子們是什麼感受呢?

我做作業時,媽媽坐在我身邊看著我做作業,我感覺壓力好大啊。我總是要小心翼翼地寫下每個字,生怕寫的不好或寫錯題目後被媽媽罵。

可見, 在父母的這種“過度監管”下,孩子做作業時有種被監視的感覺,心理壓力大。 不僅不能好好靜下心來寫作業,還要時不時地心驚膽戰,反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作業的質量並不高。

那麼,家長該如何陪孩子做作業呢?

首先,要在心裡默唸

“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

接著要做到以下四點

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孩子寫作業時,不要在一旁盯著孩子寫作業,也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打擾孩子,問孩子渴不渴或讓孩子吃東西。

家長最好是看書讀報,這樣做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同時也會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哪怕看不進去,裝裝樣子也行。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告訴孩子做作業前要有計劃,先做什麼學科再做什麼學科要有安排,預計多長時間完成,幫孩子養成做事有計劃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先複習再寫作業的習慣,提醒孩子先對當天的所學進行復習,“溫故而知新”,然後再寫作業。孩子有不會的問題問家長,家長可以幫忙點撥思路,不要只告訴孩子答案。

寫完後檢查作業、收拾書包、整理書桌,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家長要學會示弱

這裡兩個故事值得家長們深思:

一對夫妻都是博士,可兒子的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一, 原因就在於妻子陪孩子寫作業,每次不到五分鐘,就火冒三丈,對著孩子大叫“你怎麼這麼笨!”。

另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農民父親把倆孩子送進清華北大 ,秘訣就是讓讓孩子每天寫作業之前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孩子做作業,他自己也跟著在旁邊讀讀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這樣一來,孩子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學習的勁頭就甭提多大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至邁進名校的大門。

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家長適當示弱,不僅使孩子鞏固了知識,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會使孩子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種教育智慧。

學會肯定和讚美孩子

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千萬不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家長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不僅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還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

孩子寫作業是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要多關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

比如孩子的書寫比以前認真了, 孩子今天寫作業沒有玩手機,孩子作業本上的對號比上次多了,孩子今天的單詞背的比以前要好......跟自己相比每天進步一點,孩子一學期的變化就是很驚人的。

免費送大家一份各年級精品試題資料大禮包,私信我回復【大禮包】即可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