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山水 長壽鍾祥

歐聯網10月22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道,鍾祥市位於漢江中游,版圖面積4488平方公里,人口107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長壽之鄉和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所在地。

養生山水 長壽鍾祥

鍾祥,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7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稱郊郢,系楚國陪都。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於此,取“鍾聚祥瑞”之意,賜名“鍾祥”。鍾祥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誕生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和傳世名曲《陽春白雪》,明朝時鐘祥是全國三大直轄府之一的承天府,近代走出了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

鍾祥,長壽之鄉,人瑞聚集。南北朝時期就因長壽老人多而得名“長壽縣”,縣名一直沿用1061年。目前,全市有百歲老人109人,90歲以上老人3273人,80歲以上老人27600人,人均預期壽命78.92歲,百歲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全省三分之一的百歲老人在鍾祥。是首批中國長壽之鄉,是第一個在聯合國老齡所被國際權威組織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鄉。

鍾祥,資源廣博,魚米之鄉。已探明礦產資源8類33種,磷礦石保有儲量8.22億噸,居全省第二,累託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盛產糧、棉、油、果等主要農產品和茶葉、香菇、葛粉、銀杏等9類70多種土特產品,是國家重要的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有“魚米之鄉”、“中華葛粉之鄉”的美譽。

鍾祥,山清水秀,景觀眾多。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496處,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200餘處,國家4A級景區3處,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1個。有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大口國家森林公園、莫愁湖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溫峽湖、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世界溶洞奇觀黃仙洞、“湖北的麗江”莫愁村、全國旅遊優選項目萬紫千紅植物園、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彭墩村。

鍾祥,基礎雄厚,前景廣闊。焦枝鐵路、長荊鐵路、蒙華鐵路、襄荊高速、武荊高速、棗潛高速、207國道穿境而過,漢江水運通航能力達千噸級以上。擁有鍾祥經濟開發區、胡集經濟開發區、大柴湖經濟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千億,磷化工產值直逼400億,農產品加工是全國示範基地,數控機床產業蓬勃發展,大健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連續12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

地以人名,人以文傳。這裡,是楚文化重要的發祥地,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的發生地,是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所在地。1994年1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裡,是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民間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的家鄉,這裡出過2位皇帝6位藩王,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嘉靖的故里,是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這裡,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名士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商隱、歐陽修、王安石、鄭板橋……或聞名來遊,或結廬於此,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人文古蹟。

才子宋玉。楚國郊郢(鍾祥郢中)人,楚辭文學家,稍晚於屈原,在文學史上歷來屈宋並稱。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皆由他而出。其人不僅才華出眾,且長相秀美,著名的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自古就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和“才比宋玉,貌若潘安”的說法。

宋玉與“陽春白雪”,宋玉的從政經歷主要是在郊郢蘭臺。春秋戰國時期,郊郢蘭臺上宮殿輝煌,史稱“蘭臺之宮”。

楚頃襄王經常南巡郊郢,在蘭臺宮與大臣們商議興楚大計。這時宋玉就伴楚王遊覽,對問於蘭臺之宮,產生了《風賦》、《對楚王問》等傳世名作,衍生了“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蘭臺雄風”等經典故事,成為千古美談。

《對楚王問》的大意是說,有一天楚襄王在蘭臺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麼?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就回答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宋玉的結論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從此,“陽春白雪”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名詞。

古蘭臺今為蘭臺中學,保存有蘭臺書院,東側現存宋玉故宅遺井。

佳人莫愁女,戰國末期,出生在楚國郊郢(鍾祥郢中)石城桃花村滄浪湖邊的船艙中。由於能歌善舞,十六七歲時被楚頃襄王徵進宮作了歌舞姬女。在楚王宮,莫愁女與屈原、宋玉結識,並在二人的指導幫助下,融楚辭樂聲,翻古傳高曲,完成了高雅名曲《陽春》、《白雪》的入歌傳唱。人們為了紀念她,將滄浪湖改名莫愁湖,桃花村改名莫愁村。

關於莫愁女的家鄉,過去還有在南京的說法。北宋詞人周邦彥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詞《西河·金陵懷古》。這首詞給人們造成了誤會,錯把郢中竟陵的石城當成了南京金陵的石頭城。隨著周邦彥名詞佳句的流傳,人們以訛傳訛,只知道南京莫愁女而不知鍾祥莫愁女。關於鍾祥莫愁女,《唐書》、《文獻通考》、《古今樂錄》、《容齋隨筆》以及鍾祥縣志等文史資料都有大量記載。

名曲越千年,人地兩流芳。2000多年來,這裡不僅留下了莫愁湖、陽春臺、白雪樓等古蹟名勝,而且傳承了莫愁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

“中興之主”——嘉靖皇帝,出生於湖廣安陸州興王府(今鍾祥二中,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521年,15歲的朱厚熜從家鄉鍾祥出發,進京即位,成為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

嘉靖皇帝在位45年,以不因循守舊的革新精神開創了中興局面,被稱為“中興之主”。他力革前朝時弊,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經濟上還地於民,鼓勵耕織,整頓賦稅;軍事上整頓軍隊,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文化上改革科舉之弊,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被稱為“四大奇書”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都誕生於嘉靖年間。

1531年,嘉靖為家鄉御賜鍾祥縣名,升安陸州為承天府,與北京順天府、南京應天府併為明朝三大府。

舉世無雙的明顯陵,明顯陵是明朝嘉靖皇帝父母親的合葬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前後用了四十年修建,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雙城封建的內外羅城、蜿蜒而流的九曲御河、逶迤騰舞的龍形神道、鍾靈毓秀的內外明塘,都是明陵建築中的孤例,而“一陵雙冢”的格局更是天下無雙!1988年,顯陵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作為明代帝陵的唯一代表,率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比北京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還早四年時間。

顯陵是重大歷史事件“大議禮”的產物。嘉靖皇帝繼位後想要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為皇帝,遭到了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群臣強烈反對。一個叫張璁的進士上了一個奏摺,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引經據典批駁群臣的觀點。從此,朝臣們分為議禮派和護禮派,兩大陣營明爭暗鬥,導致了1524年的“血濺左順門”事件。嘉靖的錦衣衛逮捕了護禮派一百多名官員,八十多人錄名待罪,十多人被廷杖打死。嘉靖終於如願以償地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恭睿獻皇帝、生母為皇太后。興獻王墓按照帝陵的規制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這就是後來的顯陵。

稀世珍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出土於明代郢靖王墓(位於鍾祥市九里回族鄉)。“四愛圖”梅瓶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為元青花的珍品。現為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郢靖王朱棟,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是按照明代的藩封制度受封到鍾祥的第一位藩王。

三楚巨觀——元佑宮,元佑宮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為紀念其父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敕建的皇家祭祀建築。其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類似,又與武當道觀相仿。嘉靖篤信道教,宮名元佑,取“玄元天佑”之意,旨在“宗奉玄元,祈天永命”。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筆穿雲——文風塔,又名“白乳高僧塔”,建於唐僖宗廣明初年(公元880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元佑宮東面龍山之巔,緊鄰龍山報恩寺。塔體獨特,通體雪白,相輪21層,現為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高的文塔。塔頂倒豎一支鐵筆,取名“文風極天”、“登峰造極”之意,後人又稱為“文峰塔”。

鍾祥博物館,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規劃設計,總投資7000萬元,佔地120畝。是中南地區縣級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件(套)、二級文物50件(套)、三級文物279件(套)。

鍾祥是中國最早的長壽之鄉,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鍾祥就因長壽老人眾多,縣名由石城改為長壽縣。這個縣名一直沿用1061年,直到出生於此的明朝嘉靖皇帝取“鍾聚祥瑞”之意,賜名鍾祥。據《宋書·州郡志》記載,泰始年間的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長壽縣的長壽老人竟佔縣內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至今,仍有長壽鎮、長壽村、長壽河、長壽店、萬壽巖、百歲橋等多處地名與長壽相關聯。

2003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束後,新華社連發兩篇國內通稿,全面報道了鍾祥長壽現象,全國五十多家媒體轉載,一時間,鍾祥長壽享譽全國。

2006年4月,中國老年學學會在鍾祥召開中國區域長壽標準研討會,討論通過了第一個中國長壽之鄉的認證標準,業內人士史稱“鍾祥會議”。 2008年,鍾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評為第一批中國長壽之鄉,湖北僅此鍾祥一家。

鍾祥是第一個在聯合國老齡所被國際權威組織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鄉

2011年8月,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高峰論壇在美國夏威夷島召開,成立了“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到2014年底,鍾祥百歲老人、 人均預期壽命、80歲以上高齡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人口指標和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世界長壽之鄉的認證標準,鍾祥正式申報世界長壽之鄉。

2015年5月,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在馬耳他共和國——聯合國老齡所所在地召開會議,審議投票通過了鍾祥為世界長壽之鄉,聯合國老齡所所長馬文親自頒發了匾牌和證書。自此,鍾祥成為中國被世界權威組織認證的第三個世界長壽之鄉。也是首個在聯合國老齡所頒發匾牌和證書的世界長壽之鄉。

鍾祥現有107萬人,其中百歲老人109人,90歲以上老人3273人,80歲以上老人有27600人,百歲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全省三分之一的百歲老人在鍾祥。

外地人到鍾祥也能長壽

1968年,因修建南水北調工程的丹江口水庫,從河南淅川縣遷移了4.9萬人到鍾祥大柴湖,遷來的時候沒有1個百歲老人。隨著人口的增長,現在移民已經達到7萬人,其中就有9個百歲老人。與之相比,現在總人口70萬的淅川縣,目前也只有7位百歲老人。

中國科學院、湖北社科院專家研究指出,鍾祥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區域長壽的根本原因。

這裡碧水環繞,作為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在鍾祥曲折迂迴144公里。鍾祥境內擁有大小河流23條,主要湖泊35處,大中小型水庫184座。傍水而居的鐘祥人均淡水資源5.6萬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2780立方米的20倍、世界人均水平1.29萬立方米的4倍。

鍾祥市水資源不僅總量豐富,而且水質優良。中國科學院對鍾祥市城區及各鄉鎮的飲用水源進行了全面檢測:水樣中限值元素鎘、鉻、鉛、鋅符合國家一類水質標準,有益元素鍶、硒等達到了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境內還有27處冷熱礦泉,均為富鍶、硒弱鹼性水,PH值平均為7.3,硒元素達到1.23毫克∕升,適合於富硒飲用水開發。

這裡植被茂盛,是國家確定的生態示範區。全市林業用地210萬畝,佔國土總面積近三分之一,活立木蓄積量53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6%。境內的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0.3%,被授牌“中國森林養生基地”。

這裡四季相宜,具有清新可人的大氣環境。據近年監測數據表明,全市80%以上的區域空氣質量屬一、二類地區,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也比較高,大氣質量優良。

到過鍾祥的人,還會深深地喜歡上這裡宜人的氣候。這裡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70毫米,年降水日數116天。這裡陽光充足,鍾祥氣象臺1953—2000年48年實測的平均年日照時數為199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5%,年平均溫度16度。

這裡土壤富硒,省國土資源廳在完成江漢流域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基礎上發佈消息:鍾祥市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發現連片富硒土壤資源,面積達800多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8%。土壤中限值元素銅、鉛、臬、鉻符合國家一級標準,有益元素硒、鎂、鐵、磷等元素與我國土壤背景值相比要高出20%-50%,

長壽食品營養美味,一方寶地養育一方長壽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生長在鍾祥的人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飲食特色。

鍾祥大米。中國科學院地理與環境研究所專家,將鍾祥大米與部分非長壽縣的大米進行分析比較,發鍾祥大米富含硒,每公斤鍾祥大米的硒含量達到80微克,是非長壽地區的3倍,並且在安全值範圍內。同時,鍾祥大米中各種元素對全身負荷的貢獻率明顯高於其他長壽鄉。如鍾祥大米中鎂元素對全身負荷的貢獻率為廣東三水大米中相應元素貢獻率的3.9倍,鉀元素對全身負荷貢獻率為湖南麻陽大米中相應元素貢獻率的2.19倍。

米茶。米茶是鍾祥人獨有的主食,熱著吃養胃消火,冷藏後解渴消暑。其湯色淡黃,香氣濃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澀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飯,又具飲茶解渴的作用。研究表明,米茶在炒制的過程中破壞了大米中的糖分,經常食用可以控制人的血糖和脂肪量。據專家在鍾祥考察後認為,鍾祥人長壽可能與吃米茶的習慣有一定的關係。

米茶與嘉靖皇帝有關係。嘉靖皇帝的母親蔣妃在懷他的時候,胃口不好吃不下飯,興王安排廚師做出各種飯食菜餚,均不合口味。有一天,蔣妃路過廚房時,聞到一股焦糊中帶有濃香的味道,原來是下人們煮“鍋巴粥”,蔣妃嚐了後胃口大開。後來廚師們又經過改良,將米炒成發黃帶焦後,再加水煮沸,終於做成了像“鍋巴粥”又不是“鍋巴粥”的新食物,就是米茶。

豆製品。鍾祥自古以來盛產黃豆,也有加工食用豆製品的悠久歷史,自漢唐以來就享有盛譽,而今成了全國聞名的豆腐之鄉。鍾祥人十分喜愛豆製品,豆腐、豆皮、豆乾、豆筋等一系列的豆製品便成了鍾祥人一年四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其吃法達數十種之多。

蟠龍菜。鍾祥還有一道家家戶戶都喜愛的菜餚蟠龍菜。蟠龍菜造型美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以吃肉不見肉而著稱",是鍾祥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離不開的傳統名菜,如今已列入《中國菜譜》,其製作技藝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蟠龍菜也和嘉靖皇帝有關。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子繼承皇位,章太后遵奉明太祖朱元璋"兄終弟及"的祖訓,將武宗的密詔頒達給三位親王,並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興王府離京最遠,如果乘坐官轎進京,沿途的官員迎來送往肯定會耽誤時間,有人就給朱厚熜出主意假扮欽犯坐囚車趕往京城。路上吃什麼就成了難題,既不能吃的太好暴露身份,又不能吃的太差。於是命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肉卻不見肉的菜,給三天期限,若做不出,性命難保。眾廚師絞盡腦汁也沒做出這種菜,有位叫詹多的廚師,妻子看他晚上還沒回家,就去宮中看他,順便帶了幾個蒸熟的紅薯給他吃。剝紅薯皮的時候,詹多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用肥肉、瘦肉剁成肉泥,加上食鹽、香蔥、生薑等佐料,用澱粉雞蛋調和均勻,再用紅薯皮包裹蒸熟,做成了吃肉不見肉的“紅薯”,朱厚熜吃著“紅薯”進京做了皇帝。

葛粉。鍾祥地處大洪山南脈,是著名的中華葛粉之鄉。這裡生長著一種稀有植物葛藤,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是一種難得的綠色保健食品,民間稱之為“山人參”。在我國最早的藥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葛根“起陰氣解諸毒”的神奇藥用價值和養身保健功效。

除此之外,鍾祥人還常食用張集、客店深山中產的香菇、木耳、雲霧茶等土特產,這些都是很好的健康長壽食品。

敬老尊壽的保障體系,堅持實施“五個一”惠老工程:對百歲老人,每月一筆長壽補貼、半年一次登門慰問、每年一次免費上門體檢,年滿百歲時市領導上門祝壽,贈送一臺液晶電視。積極探索多元化養老服務,建立了全國智慧養老示範基地,修建了25所標準化社會福利院和1所老年公寓,對孤寡老人實行了集中供養,7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乘公汽、遊景點。注重物質養老與精神養老相融合,興建了老年大學、離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建立了體育、書畫、攝影等20多個老年協會和50多個社區老年健身隊,成立了500多個老年關照組,實現了老有所娛、老有所樂。

神秘鍾祥,人瑞壽鄉。鍾祥的百歲老人不僅長壽,而且健康。

長壽世家的鄭傳秀。洋梓鎮李廟村的鄭傳秀出生在一個傳奇的長壽家庭,父親活了110歲,婆婆和舅媽的壽命都超過了100歲,母親和弟媳分別是93歲、98歲去世,如今鄭傳秀也是108歲的老人了。她心胸開朗,性格幽默風趣,有一次記者問鄭傳秀:“您能活過百歲,有什麼秘密嗎?”鄭傳秀哈哈一笑說:“什麼秘密呀,我也不知道,活著活著,就活過了一百歲呢!”

能背誦古詩文的嚴雲英。冷水鎮共興村101歲的嚴雲英,一生養育三兒一女,如今五世同堂。她記憶力很好,能說出每個兒子、孫子和重孫子的名字,出生年月日。老人小時候讀過五年私塾,年輕時在村裡當過記工員、婦女隊長,如今依然能背《百家姓》《三字經》《增廣賢文》等古詩文,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還經常哼哼歌。

一生堅持勞作的申學雲。洋梓鎮高林村的申學雲出生於1918年,現在五世同堂,全家近40口人。老人身材高大魁梧,黑裡透紅的臉膛,稜角分明的下巴掛著一縷雪白的鬍鬚,十分飄逸,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18歲到豆腐店學手藝,一年後自己開豆腐店,後來又改行到農戶收購稻穀,加工成大米再運到集市去賣。再後來,他又從地主手裡租了幾十畝田,和妻子一起種地。如今,他每天照樣到菜園除草,操起掃帚掃地。他說,不幹活不舒服。

楚山漢水,鍾靈毓秀。鍾祥位於位於中國的中部,將中國地圖橫一折、豎一折,中間的交匯點就是鍾祥。神奇的北緯30°線,造就鍾祥獨特的山水資源。境內擁有3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溼地公園。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旅遊城市”,“中國最美30縣”“中國森林養生基地”“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2017年接待遊客97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1億元。

鍾祥的山,清幽而神奇。連綿起伏的大洪山古木參天,峰巒疊翠。在她綠色的懷抱裡,靜臥著古老的村莊民居,白牆黛瓦,炊煙裊裊。在這雲霧縹緲的群山之間,藏著一個被稱之為“世界溶洞奇觀”的黃仙洞。更為神奇的是,這黃仙洞內又還藏著一座高達數百米的山,形成了“山中有洞、洞中有山”的奇特景觀。

鍾祥的水,清澈而靈秀。清清的漢江如玉帶飛舞,有著千島湖美譽的溫峽湖煙波浩渺,美麗的莫愁湖碧波盪漾,鷗鳥翔集的鏡月湖漁舟點點。林間有清泉飛瀑,山外有涓涓細流。十幾裡水路,十幾道彎,水依著山,山傍著水,一路蜿蜒,一路奔走。而這裡的許多民居、建築就處於綠樹環繞、碧水圍抱之中。

鍾祥,就是這樣一幅清新的山水畫。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巍巍大洪山綿延鍾祥境內564平方公里,是鍾祥東部的綠色屏障。素有“荊楚屋脊”之譽的娘娘寨,最高海撥1050米。這裡常年雲霧飄渺,人跡罕至,更兼松柏疊翠,藤蔓簇擁,恍若仙境。

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客店鎮位於大洪山南麓,地處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面積104平方公里,擁有黃仙洞、八折河、元佑溫泉等眾多旅遊景點,素有“山水客店,福地洞天”的美譽,當選2007年度“中國最美麗的地方”。2012年,“世外桃源”——客店趙泉河村被評為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

國家4A級景區:世界奇觀——黃仙洞, 黃仙洞是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國家4A級景區。山中有洞,洞形壯美;洞中有山,千姿百態。洞中之河,蜿蜒曲折,潺潺有聲。洞內鐘乳石比比皆是,十步一景,奇幻絢麗。

經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國際旅遊洞穴協會認定,黃仙洞內擁有四個世界級景觀:邊石池大廳、鈣膜片邊壩、石將軍溶蝕石牙、三拱門景觀。最著名的要數滄海桑田,地質學家稱之為邊石池景觀。黃仙洞內共有1833個面積超過1平方米的邊石池,總面積達到了2萬平方米,無論數量還是面積,在世界溶洞中都名列第一。層層排列的邊石池,如萬畝糧田,在各色燈光的照耀下,如夢如幻,綺麗無比。身臨其間,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國家森林公園:天然氧吧——大口,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0.3%,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16200個/cm3,是我國空氣負氧離子保健濃度評價標準最高等級(6級)的8倍。園內現有植物500餘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0餘種,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8種。擁有鷹子洞瀑布、柳門口三疊飛瀑、古老神奇的烏龍洞、清澈見底的小天池等特色景觀。園內的古木名樹、奇花異草、清泉飛瀑隨處可見,構成了一個綠意盎然、清新怡人的自然世界。

史料記載,園內的雲臺觀,是真武大帝創立道教基業的修煉地,譽為“小武當”。歷史上有名的佛、道、儒“三教論衡”、“釋道之爭”就發生於此。留下神話種種,傳說篇篇,讓人神馳遐往。

2012年,匯源集團牽手鍾祥,總投資50億元在大口建設中國農谷匯源生態產業園。主要配套項目有國際會議中心、農谷體驗園、果蔬體驗小鎮、創意農場、雲臺觀道教名勝區、石門水上運動娛樂區、萬畝“大口蜜桃”及千畝泉水柑採摘基地、果汁果漿加工等12個三產業高度融合的項目。打造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農業綜合體。

國家溼地公園——莫愁湖,莫愁湖和鏡月湖是全國縣級市中罕見的城中湖,與穿城而過的漢江共同形成了鍾祥城區獨特的“一江兩湖”景觀。

莫愁湖和鏡月湖共同組成了莫愁湖國家溼地公園,佔地近20平方公里。近看湖畔,一泓碧水,層層漣漪。遠觀湖面,水天相連,鷗鳥翔集。春有楊柳依依,夏有蓮葉田田,秋有蘆葦搖曳,冬有翠竹挺拔。擁有大小島嶼33座,常見浮藻類6門15種,維管束植物82科213屬301種。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即在此湖邊出生和成長。

近年來,溼地公園先後投資近億元,建成環湖棧道6.3公里,沿岸種植水杉、池杉、樟樹、銀杏、烏桕、朴樹等5萬餘株,水面種植優質蘆葦、菖蒲等苗70萬株。

湖北的麗江——莫愁村,莫愁村是湖北首個可以深度體驗“地道鄉土民俗、浪漫荊楚民藝、多元文化風情”的旅遊目的地。開業以來,遊客火爆,成為湖北旅遊的一匹黑馬。

莫愁村彙集百餘種特色美食風味、近50家非物質文化飲食老店、逾20位民間小吃傳承大家、10大傳統生態作坊、長壽貢品食材博覽等,被譽為“吃貨的天堂”。走進莫愁村古市集、老街巷,彷彿空氣都飄著美食的香味。在這裡可以為您推薦鍾祥蟠龍菜、石牌香乾、客店葛粉、長灘焦切、安陸府老麻花、舊口喜餅……

國家水利風景區——溫峽湖,風景區國土面積40.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730.5公頃,總庫容5.78億方,水中大小島嶼20多個,水深40多米。晨霧暮靄之中,湖泊、山林若隱若現,恍若仙境,可以和浙江千島湖媲美。島上蔭翳蔽日,空氣清新。乘坐遊艇或泛舟湖上,或環島瀏覽,隨心而遊,山水勝景盡收眼底,猶如“船地水上游,人在畫中留”。同時,還可泛舟垂釣,既欣賞自然美景,又收穫天然美食,別有一翻情趣。

全國旅遊優選項目——萬紫千紅植物園,萬紫千紅植物園是以賞花為主,休閒養生、科普教育、藝術體驗為一體的紫薇花主題公園,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紫薇花園區。紫薇種植面積達2000畝,百年以上的紫薇古樁3000餘株, 500年以上的近200株,千年以上的20多株。共栽植各類紫薇120萬株,共32個品種。2015-2017連續三年作為主會場成功舉辦紫薇花文化旅遊節。

園區內有一家利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軍馬場的改造的馬廄主題酒店,由中國室內設計大師宋微建設計,先後獲得2016中國最佳設計獎、2016年BEST100中國最佳設計獎、2015年“中國文化酒店最佳主題酒店”大獎。

湖北省旅遊名村——南莊村,南莊村位於大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客店鎮。村裡巧借優良的自然資源,堅持不砍樹、不填塘、不挖山、不拆房,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愁之旅。利用老房子改造時廢棄的磚瓦、各式各樣的空酒瓶、破損了的罈罈罐罐、枯朽的樹枝、河灘山上隨處可見的石頭,化腐朽為神奇,共引導群眾建成10多處村頭小景、20多個觀光小院。

村裡有7棵千年以上樹齡,號稱“植物界的大熊貓”的對節白蠟樹,7棵樹的位置分佈與天上的北斗七星十分相似。其中兩樹懷抱而成的夫妻樹,樹齡在1800年以上,樹幹超過10米,樹冠約千餘平方米。傳說很久以前在南莊村居住著一對夫妻,男姓舒,女的姓柳,夫妻恩愛,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他們的善舉感動了老天爺,後來,兩人羽化成仙,變成了一對夫妻樹。與眾不同的是,葉葉對接,根根相連,任憑雷劈風吹,始終沒有分開。

國家4A級景區——彭墩鄉村大世界,彭墩雖小,名氣可不小。它是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全國生態文化村。

彭墩是清清的水鄉。十八彎的竹皮河依村蜿蜒而過,2000畝水面的青龍湖波光粼粼,魚躍蝦騰,溫柔地環抱著整個小山村。彭墩是美麗的田園。千畝優質稻一碧萬頃,萬畝果蔬基地瓜甜果香,現代種養基地整齊劃一,農業產業綠色生態。彭墩是田園裡的公園。一排排的現代農民公寓,白牆黛瓦;村邊路邊,是一棵棵香樟、枇杷、柑橘;丘陵坡地,是一片片櫻花、玉蘭、桂花;3000多個稻草人形態各異、色彩鮮豔、栩栩如生。花紅柳綠間,還點綴著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一年四季彭墩鋪青疊翠,花香滿園。

鄉土文化,獨特的文化現象,鍾祥市有一個鄉土作家群,共有會員400多人,省級以上會員60多人,其中出身農民和工人的作家超過2/3。2000年以來,鄉土作家們累積出版文學作品300餘部,在國家級、省級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萬餘篇。一個小縣城擁有如此多的鄉土作家,全國也並不多見。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文化報、農民日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東南電視臺、湖南衛視、深圳衛視等40多家媒體,對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和特殊的文學創作群體進行了多次深度報道。

種田的、做工的、養魚的、放鴨的,還有收廢品的,都嘗試著在文學殿堂裡一展抱負,堪稱鍾祥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觀。

鄉土作品量大質更優,王世春的小說先後獲“當代文學獎”“全國青年文學獎”“路遙青年文學獎”;“農民寫百萬言第一人”陳軍,長篇小說《村裡回來了狀元女》《北京城裡的農民工》入選中宣部等國家六部委新農村建設“雙百”叢書;饒秀珍擔任編劇的電影《桃花紅梨花白》進入電影院線,刷新湖北省在農村電影交易平臺最高放映紀錄;吳閒雲的古典文學評論解說系列《博弈三國》《煮酒探西遊》《窺破金瓶》和《黑水滸》版稅超過了六位數。

滋養新人的文學土壤

鍾祥的文學奇觀與源自屈原、宋玉的蘭臺遺風相連。鍾祥是楚辭文學家宋玉、民間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的家鄉,明朝嘉靖皇帝龍誕之地。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的發生地。跟隨詩文唱和、長幼傳帶的蘭臺文風是鄉土作家群得以成形的“密碼”。

80年代,鍾祥創辦《莫愁湖》《作家之路》《江漢大觀園》等多種報刊,搭建起鍾祥文學青年放飛夢想的平臺。文聯組織作家深入單位、企業、農村採風,讓他們從基層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

鍾祥作協郢南分會自1996年3月成立起,年過半百的分會主席楊書義和秘書長羅賢能,就經常下鄉尋找、發現文學愛好者,幫作家們修改文稿、聯繫出版。如今已78歲的老楊仍然在為會員服務,該分會每年出版文學作品十多本。

鍾祥市委、市政府對鄉土作家給予極大的關愛。設立“蘭臺文學獎”“馮道信鄉土文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表彰和鼓勵優秀鄉土文學人才;把優秀的鄉土作家作為市撥尖人才培養,吸收鄉土作家為政協委員,送他們到北京魯迅文學院等地深造;為優秀作品召開發佈會、研討會、座談會,鼓勵作家們多出精品。

創造詩歌銷售記錄的農民詩人餘秀華。餘秀華出生時腦缺氧造成腦癱,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她在石牌鎮橫店村的農家小屋裡,用顫抖的手寫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的詩行,20年來共創作詩歌2000餘首。2015年開始紅遍全國,先後有100多家媒體採訪報道。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散文集《無端歡喜》,總銷量達四十餘萬冊,為二十年來詩歌銷售之冠,拿到了詩歌界的多個重要獎項,登上了央視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

中國第三代小小說家核心人物劉正權。劉正權是內地小小說集臺灣出版第一人。出版了《再笨一點多好啊》《沒有疼痛你也喊》等多部小小說集,奠定了他在中國第三代小小說家中的核心地位。策劃主編文學書籍40多本,作品多次入選語文閱讀輔助教材,部分作品翻譯成外文出版。但他仍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農忙季節堅持在田間勞動。

國內炙手可熱的言情作家艾晶晶。艾晶晶,筆名匪我思存。2003年後共出版了《寂寞空庭春欲晚》等20多部言情小說。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在業界素有“電視劇女王”的稱號,《佳期如夢》《來不及說我愛你》《千山暮雪》等收視率高居全國第一。2018年7月當選湖北省作協副主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