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山水 长寿钟祥

欧联网10月22日电 据欧联通讯社报道,钟祥市位于汉江中游,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长寿之乡和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

养生山水 长寿钟祥

钟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7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称郊郢,系楚国陪都。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于此,取“钟聚祥瑞”之意,赐名“钟祥”。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诞生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和传世名曲《阳春白雪》,明朝时钟祥是全国三大直辖府之一的承天府,近代走出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钟祥,长寿之乡,人瑞聚集。南北朝时期就因长寿老人多而得名“长寿县”,县名一直沿用1061年。目前,全市有百岁老人109人,90岁以上老人3273人,80岁以上老人27600人,人均预期寿命78.92岁,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全省三分之一的百岁老人在钟祥。是首批中国长寿之乡,是第一个在联合国老龄所被国际权威组织认证的世界长寿之乡。

钟祥,资源广博,鱼米之乡。已探明矿产资源8类33种,磷矿石保有储量8.22亿吨,居全省第二,累托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盛产粮、棉、油、果等主要农产品和茶叶、香菇、葛粉、银杏等9类70多种土特产品,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有“鱼米之乡”、“中华葛粉之乡”的美誉。

钟祥,山清水秀,景观众多。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496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200余处,国家4A级景区3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大口国家森林公园、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温峡湖、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世界溶洞奇观黄仙洞、“湖北的丽江”莫愁村、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万紫千红植物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彭墩村。

钟祥,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蒙华铁路、襄荆高速、武荆高速、枣潜高速、207国道穿境而过,汉江水运通航能力达千吨级以上。拥有钟祥经济开发区、胡集经济开发区、大柴湖经济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磷化工产值直逼400亿,农产品加工是全国示范基地,数控机床产业蓬勃发展,大健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地以人名,人以文传。这里,是楚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的发生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1994年1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是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民间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的家乡,这里出过2位皇帝6位藩王,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嘉靖的故里,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这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士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郑板桥……或闻名来游,或结庐于此,留下了大量诗文墨宝,人文古迹。

才子宋玉。楚国郊郢(钟祥郢中)人,楚辞文学家,稍晚于屈原,在文学史上历来屈宋并称。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皆由他而出。其人不仅才华出众,且长相秀美,著名的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自古就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和“才比宋玉,貌若潘安”的说法。

宋玉与“阳春白雪”,宋玉的从政经历主要是在郊郢兰台。春秋战国时期,郊郢兰台上宫殿辉煌,史称“兰台之宫”。

楚顷襄王经常南巡郊郢,在兰台宫与大臣们商议兴楚大计。这时宋玉就伴楚王游览,对问于兰台之宫,产生了《风赋》、《对楚王问》等传世名作,衍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兰台雄风”等经典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对楚王问》的大意是说,有一天楚襄王在兰台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就回答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从此,“阳春白雪”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名词。

古兰台今为兰台中学,保存有兰台书院,东侧现存宋玉故宅遗井。

佳人莫愁女,战国末期,出生在楚国郊郢(钟祥郢中)石城桃花村沧浪湖边的船舱中。由于能歌善舞,十六七岁时被楚顷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在楚王宫,莫愁女与屈原、宋玉结识,并在二人的指导帮助下,融楚辞乐声,翻古传高曲,完成了高雅名曲《阳春》、《白雪》的入歌传唱。人们为了纪念她,将沧浪湖改名莫愁湖,桃花村改名莫愁村。

关于莫愁女的家乡,过去还有在南京的说法。北宋词人周邦彦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西河·金陵怀古》。这首词给人们造成了误会,错把郢中竟陵的石城当成了南京金陵的石头城。随着周邦彦名词佳句的流传,人们以讹传讹,只知道南京莫愁女而不知钟祥莫愁女。关于钟祥莫愁女,《唐书》、《文献通考》、《古今乐录》、《容斋随笔》以及钟祥县志等文史资料都有大量记载。

名曲越千年,人地两流芳。2000多年来,这里不仅留下了莫愁湖、阳春台、白雪楼等古迹名胜,而且传承了莫愁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中兴之主”——嘉靖皇帝,出生于湖广安陆州兴王府(今钟祥二中,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521年,15岁的朱厚熜从家乡钟祥出发,进京即位,成为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

嘉靖皇帝在位45年,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力革前朝时弊,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经济上还地于民,鼓励耕织,整顿赋税;军事上整顿军队,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诞生于嘉靖年间。

1531年,嘉靖为家乡御赐钟祥县名,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与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为明朝三大府。

举世无双的明显陵,明显陵是明朝嘉靖皇帝父母亲的合葬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前后用了四十年修建,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双城封建的内外罗城、蜿蜒而流的九曲御河、逶迤腾舞的龙形神道、钟灵毓秀的内外明塘,都是明陵建筑中的孤例,而“一陵双冢”的格局更是天下无双!1988年,显陵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明代帝陵的唯一代表,率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比北京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早四年时间。

显陵是重大历史事件“大议礼”的产物。嘉靖皇帝继位后想要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为皇帝,遭到了以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群臣强烈反对。一个叫张璁的进士上了一个奏折,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引经据典批驳群臣的观点。从此,朝臣们分为议礼派和护礼派,两大阵营明争暗斗,导致了1524年的“血溅左顺门”事件。嘉靖的锦衣卫逮捕了护礼派一百多名官员,八十多人录名待罪,十多人被廷杖打死。嘉靖终于如愿以偿地追封自己的生父为恭睿献皇帝、生母为皇太后。兴献王墓按照帝陵的规制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这就是后来的显陵。

稀世珍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出土于明代郢靖王墓(位于钟祥市九里回族乡)。“四爱图”梅瓶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为元青花的珍品。现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郢靖王朱栋,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是按照明代的藩封制度受封到钟祥的第一位藩王。

三楚巨观——元佑宫,元佑宫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为纪念其父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敕建的皇家祭祀建筑。其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类似,又与武当道观相仿。嘉靖笃信道教,宫名元佑,取“玄元天佑”之意,旨在“宗奉玄元,祈天永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笔穿云——文风塔,又名“白乳高僧塔”,建于唐僖宗广明初年(公元88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元佑宫东面龙山之巅,紧邻龙山报恩寺。塔体独特,通体雪白,相轮21层,现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高的文塔。塔顶倒竖一支铁笔,取名“文风极天”、“登峰造极”之意,后人又称为“文峰塔”。

钟祥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设计,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120亩。是中南地区县级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件(套)、二级文物50件(套)、三级文物279件(套)。

钟祥是中国最早的长寿之乡,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钟祥就因长寿老人众多,县名由石城改为长寿县。这个县名一直沿用1061年,直到出生于此的明朝嘉靖皇帝取“钟聚祥瑞”之意,赐名钟祥。据《宋书·州郡志》记载,泰始年间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长寿县的长寿老人竟占县内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至今,仍有长寿镇、长寿村、长寿河、长寿店、万寿岩、百岁桥等多处地名与长寿相关联。

2003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束后,新华社连发两篇国内通稿,全面报道了钟祥长寿现象,全国五十多家媒体转载,一时间,钟祥长寿享誉全国。

2006年4月,中国老年学学会在钟祥召开中国区域长寿标准研讨会,讨论通过了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的认证标准,业内人士史称“钟祥会议”。 2008年,钟祥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第一批中国长寿之乡,湖北仅此钟祥一家。

钟祥是第一个在联合国老龄所被国际权威组织认证的世界长寿之乡

2011年8月,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高峰论坛在美国夏威夷岛召开,成立了“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到2014年底,钟祥百岁老人、 人均预期寿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长寿之乡的认证标准,钟祥正式申报世界长寿之乡。

2015年5月,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在马耳他共和国——联合国老龄所所在地召开会议,审议投票通过了钟祥为世界长寿之乡,联合国老龄所所长马文亲自颁发了匾牌和证书。自此,钟祥成为中国被世界权威组织认证的第三个世界长寿之乡。也是首个在联合国老龄所颁发匾牌和证书的世界长寿之乡。

钟祥现有107万人,其中百岁老人109人,90岁以上老人3273人,80岁以上老人有27600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全省三分之一的百岁老人在钟祥。

外地人到钟祥也能长寿

1968年,因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丹江口水库,从河南淅川县迁移了4.9万人到钟祥大柴湖,迁来的时候没有1个百岁老人。随着人口的增长,现在移民已经达到7万人,其中就有9个百岁老人。与之相比,现在总人口70万的淅川县,目前也只有7位百岁老人。

中国科学院、湖北社科院专家研究指出,钟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区域长寿的根本原因。

这里碧水环绕,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钟祥曲折迂回144公里。钟祥境内拥有大小河流23条,主要湖泊35处,大中小型水库184座。傍水而居的钟祥人均淡水资源5.6万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2780立方米的20倍、世界人均水平1.29万立方米的4倍。

钟祥市水资源不仅总量丰富,而且水质优良。中国科学院对钟祥市城区及各乡镇的饮用水源进行了全面检测:水样中限值元素镉、铬、铅、锌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有益元素锶、硒等达到了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境内还有27处冷热矿泉,均为富锶、硒弱碱性水,PH值平均为7.3,硒元素达到1.23毫克∕升,适合于富硒饮用水开发。

这里植被茂盛,是国家确定的生态示范区。全市林业用地21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近三分之一,活立木蓄积量5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6%。境内的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3%,被授牌“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这里四季相宜,具有清新可人的大气环境。据近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市80%以上的区域空气质量属一、二类地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也比较高,大气质量优良。

到过钟祥的人,还会深深地喜欢上这里宜人的气候。这里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70毫米,年降水日数116天。这里阳光充足,钟祥气象台1953—2000年48年实测的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99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年平均温度16度。

这里土壤富硒,省国土资源厅在完成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基础上发布消息:钟祥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连片富硒土壤资源,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土壤中限值元素铜、铅、臬、铬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有益元素硒、镁、铁、磷等元素与我国土壤背景值相比要高出20%-50%,

长寿食品营养美味,一方宝地养育一方长寿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生长在钟祥的人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色。

钟祥大米。中国科学院地理与环境研究所专家,将钟祥大米与部分非长寿县的大米进行分析比较,发钟祥大米富含硒,每公斤钟祥大米的硒含量达到80微克,是非长寿地区的3倍,并且在安全值范围内。同时,钟祥大米中各种元素对全身负荷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寿乡。如钟祥大米中镁元素对全身负荷的贡献率为广东三水大米中相应元素贡献率的3.9倍,钾元素对全身负荷贡献率为湖南麻阳大米中相应元素贡献率的2.19倍。

米茶。米茶是钟祥人独有的主食,热着吃养胃消火,冷藏后解渴消暑。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涩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的作用。研究表明,米茶在炒制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米中的糖分,经常食用可以控制人的血糖和脂肪量。据专家在钟祥考察后认为,钟祥人长寿可能与吃米茶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米茶与嘉靖皇帝有关系。嘉靖皇帝的母亲蒋妃在怀他的时候,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兴王安排厨师做出各种饭食菜肴,均不合口味。有一天,蒋妃路过厨房时,闻到一股焦糊中带有浓香的味道,原来是下人们煮“锅巴粥”,蒋妃尝了后胃口大开。后来厨师们又经过改良,将米炒成发黄带焦后,再加水煮沸,终于做成了像“锅巴粥”又不是“锅巴粥”的新食物,就是米茶。

豆制品。钟祥自古以来盛产黄豆,也有加工食用豆制品的悠久历史,自汉唐以来就享有盛誉,而今成了全国闻名的豆腐之乡。钟祥人十分喜爱豆制品,豆腐、豆皮、豆干、豆筋等一系列的豆制品便成了钟祥人一年四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其吃法达数十种之多。

蟠龙菜。钟祥还有一道家家户户都喜爱的菜肴蟠龙菜。蟠龙菜造型美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吃肉不见肉而著称",是钟祥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离不开的传统名菜,如今已列入《中国菜谱》,其制作技艺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蟠龙菜也和嘉靖皇帝有关。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继承皇位,章太后遵奉明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祖训,将武宗的密诏颁达给三位亲王,并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兴王府离京最远,如果乘坐官轿进京,沿途的官员迎来送往肯定会耽误时间,有人就给朱厚熜出主意假扮钦犯坐囚车赶往京城。路上吃什么就成了难题,既不能吃的太好暴露身份,又不能吃的太差。于是命府中厨师做出一种吃肉却不见肉的菜,给三天期限,若做不出,性命难保。众厨师绞尽脑汁也没做出这种菜,有位叫詹多的厨师,妻子看他晚上还没回家,就去宫中看他,顺便带了几个蒸熟的红薯给他吃。剥红薯皮的时候,詹多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用肥肉、瘦肉剁成肉泥,加上食盐、香葱、生姜等佐料,用淀粉鸡蛋调和均匀,再用红薯皮包裹蒸熟,做成了吃肉不见肉的“红薯”,朱厚熜吃着“红薯”进京做了皇帝。

葛粉。钟祥地处大洪山南脉,是著名的中华葛粉之乡。这里生长着一种稀有植物葛藤,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是一种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民间称之为“山人参”。在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葛根“起阴气解诸毒”的神奇药用价值和养身保健功效。

除此之外,钟祥人还常食用张集、客店深山中产的香菇、木耳、云雾茶等土特产,这些都是很好的健康长寿食品。

敬老尊寿的保障体系,坚持实施“五个一”惠老工程:对百岁老人,每月一笔长寿补贴、半年一次登门慰问、每年一次免费上门体检,年满百岁时市领导上门祝寿,赠送一台液晶电视。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建立了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修建了25所标准化社会福利院和1所老年公寓,对孤寡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乘公汽、游景点。注重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相融合,兴建了老年大学、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建立了体育、书画、摄影等20多个老年协会和50多个社区老年健身队,成立了500多个老年关照组,实现了老有所娱、老有所乐。

神秘钟祥,人瑞寿乡。钟祥的百岁老人不仅长寿,而且健康。

长寿世家的郑传秀。洋梓镇李庙村的郑传秀出生在一个传奇的长寿家庭,父亲活了110岁,婆婆和舅妈的寿命都超过了100岁,母亲和弟媳分别是93岁、98岁去世,如今郑传秀也是108岁的老人了。她心胸开朗,性格幽默风趣,有一次记者问郑传秀:“您能活过百岁,有什么秘密吗?”郑传秀哈哈一笑说:“什么秘密呀,我也不知道,活着活着,就活过了一百岁呢!”

能背诵古诗文的严云英。冷水镇共兴村101岁的严云英,一生养育三儿一女,如今五世同堂。她记忆力很好,能说出每个儿子、孙子和重孙子的名字,出生年月日。老人小时候读过五年私塾,年轻时在村里当过记工员、妇女队长,如今依然能背《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古诗文,喜欢看书看报看电视,还经常哼哼歌。

一生坚持劳作的申学云。洋梓镇高林村的申学云出生于1918年,现在五世同堂,全家近40口人。老人身材高大魁梧,黑里透红的脸膛,棱角分明的下巴挂着一缕雪白的胡须,十分飘逸,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18岁到豆腐店学手艺,一年后自己开豆腐店,后来又改行到农户收购稻谷,加工成大米再运到集市去卖。再后来,他又从地主手里租了几十亩田,和妻子一起种地。如今,他每天照样到菜园除草,操起扫帚扫地。他说,不干活不舒服。

楚山汉水,钟灵毓秀。钟祥位于位于中国的中部,将中国地图横一折、竖一折,中间的交汇点就是钟祥。神奇的北纬30°线,造就钟祥独特的山水资源。境内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30县”“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017年接待游客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亿元。

钟祥的山,清幽而神奇。连绵起伏的大洪山古木参天,峰峦叠翠。在她绿色的怀抱里,静卧着古老的村庄民居,白墙黛瓦,炊烟袅袅。在这云雾缥缈的群山之间,藏着一个被称之为“世界溶洞奇观”的黄仙洞。更为神奇的是,这黄仙洞内又还藏着一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形成了“山中有洞、洞中有山”的奇特景观。

钟祥的水,清澈而灵秀。清清的汉江如玉带飞舞,有着千岛湖美誉的温峡湖烟波浩渺,美丽的莫愁湖碧波荡漾,鸥鸟翔集的镜月湖渔舟点点。林间有清泉飞瀑,山外有涓涓细流。十几里水路,十几道弯,水依着山,山傍着水,一路蜿蜒,一路奔走。而这里的许多民居、建筑就处于绿树环绕、碧水围抱之中。

钟祥,就是这样一幅清新的山水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巍巍大洪山绵延钟祥境内564平方公里,是钟祥东部的绿色屏障。素有“荆楚屋脊”之誉的娘娘寨,最高海拨1050米。这里常年云雾飘渺,人迹罕至,更兼松柏叠翠,藤蔓簇拥,恍若仙境。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客店镇位于大洪山南麓,地处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拥有黄仙洞、八折河、元佑温泉等众多旅游景点,素有“山水客店,福地洞天”的美誉,当选2007年度“中国最美丽的地方”。2012年,“世外桃源”——客店赵泉河村被评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国家4A级景区:世界奇观——黄仙洞, 黄仙洞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国家4A级景区。山中有洞,洞形壮美;洞中有山,千姿百态。洞中之河,蜿蜒曲折,潺潺有声。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十步一景,奇幻绚丽。

经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国际旅游洞穴协会认定,黄仙洞内拥有四个世界级景观:边石池大厅、钙膜片边坝、石将军溶蚀石牙、三拱门景观。最著名的要数沧海桑田,地质学家称之为边石池景观。黄仙洞内共有1833个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边石池,总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无论数量还是面积,在世界溶洞中都名列第一。层层排列的边石池,如万亩粮田,在各色灯光的照耀下,如梦如幻,绮丽无比。身临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大口,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6200个/cm3,是我国空气负氧离子保健浓度评价标准最高等级(6级)的8倍。园内现有植物500余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余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8种。拥有鹰子洞瀑布、柳门口三叠飞瀑、古老神奇的乌龙洞、清澈见底的小天池等特色景观。园内的古木名树、奇花异草、清泉飞瀑随处可见,构成了一个绿意盎然、清新怡人的自然世界。

史料记载,园内的云台观,是真武大帝创立道教基业的修炼地,誉为“小武当”。历史上有名的佛、道、儒“三教论衡”、“释道之争”就发生于此。留下神话种种,传说篇篇,让人神驰遐往。

2012年,汇源集团牵手钟祥,总投资50亿元在大口建设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主要配套项目有国际会议中心、农谷体验园、果蔬体验小镇、创意农场、云台观道教名胜区、石门水上运动娱乐区、万亩“大口蜜桃”及千亩泉水柑采摘基地、果汁果浆加工等12个三产业高度融合的项目。打造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综合体。

国家湿地公园——莫愁湖,莫愁湖和镜月湖是全国县级市中罕见的城中湖,与穿城而过的汉江共同形成了钟祥城区独特的“一江两湖”景观。

莫愁湖和镜月湖共同组成了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近20平方公里。近看湖畔,一泓碧水,层层涟漪。远观湖面,水天相连,鸥鸟翔集。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莲叶田田,秋有芦苇摇曳,冬有翠竹挺拔。拥有大小岛屿33座,常见浮藻类6门15种,维管束植物82科213属301种。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即在此湖边出生和成长。

近年来,湿地公园先后投资近亿元,建成环湖栈道6.3公里,沿岸种植水杉、池杉、樟树、银杏、乌桕、朴树等5万余株,水面种植优质芦苇、菖蒲等苗70万株。

湖北的丽江——莫愁村,莫愁村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开业以来,游客火爆,成为湖北旅游的一匹黑马。

莫愁村汇集百余种特色美食风味、近50家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逾20位民间小吃传承大家、10大传统生态作坊、长寿贡品食材博览等,被誉为“吃货的天堂”。走进莫愁村古市集、老街巷,仿佛空气都飘着美食的香味。在这里可以为您推荐钟祥蟠龙菜、石牌香干、客店葛粉、长滩焦切、安陆府老麻花、旧口喜饼……

国家水利风景区——温峡湖,风景区国土面积40.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730.5公顷,总库容5.78亿方,水中大小岛屿20多个,水深40多米。晨雾暮霭之中,湖泊、山林若隐若现,恍若仙境,可以和浙江千岛湖媲美。岛上荫翳蔽日,空气清新。乘坐游艇或泛舟湖上,或环岛浏览,随心而游,山水胜景尽收眼底,犹如“船地水上游,人在画中留”。同时,还可泛舟垂钓,既欣赏自然美景,又收获天然美食,别有一翻情趣。

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万紫千红植物园,万紫千红植物园是以赏花为主,休闲养生、科普教育、艺术体验为一体的紫薇花主题公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紫薇花园区。紫薇种植面积达2000亩,百年以上的紫薇古桩3000余株, 500年以上的近200株,千年以上的20多株。共栽植各类紫薇120万株,共32个品种。2015-2017连续三年作为主会场成功举办紫薇花文化旅游节。

园区内有一家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马场的改造的马厩主题酒店,由中国室内设计大师宋微建设计,先后获得2016中国最佳设计奖、2016年BEST100中国最佳设计奖、2015年“中国文化酒店最佳主题酒店”大奖。

湖北省旅游名村——南庄村,南庄村位于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客店镇。村里巧借优良的自然资源,坚持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拆房,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愁之旅。利用老房子改造时废弃的砖瓦、各式各样的空酒瓶、破损了的坛坛罐罐、枯朽的树枝、河滩山上随处可见的石头,化腐朽为神奇,共引导群众建成10多处村头小景、20多个观光小院。

村里有7棵千年以上树龄,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对节白蜡树,7棵树的位置分布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十分相似。其中两树怀抱而成的夫妻树,树龄在1800年以上,树干超过10米,树冠约千余平方米。传说很久以前在南庄村居住着一对夫妻,男姓舒,女的姓柳,夫妻恩爱,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们的善举感动了老天爷,后来,两人羽化成仙,变成了一对夫妻树。与众不同的是,叶叶对接,根根相连,任凭雷劈风吹,始终没有分开。

国家4A级景区——彭墩乡村大世界,彭墩虽小,名气可不小。它是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

彭墩是清清的水乡。十八弯的竹皮河依村蜿蜒而过,2000亩水面的青龙湖波光粼粼,鱼跃虾腾,温柔地环抱着整个小山村。彭墩是美丽的田园。千亩优质稻一碧万顷,万亩果蔬基地瓜甜果香,现代种养基地整齐划一,农业产业绿色生态。彭墩是田园里的公园。一排排的现代农民公寓,白墙黛瓦;村边路边,是一棵棵香樟、枇杷、柑橘;丘陵坡地,是一片片樱花、玉兰、桂花;3000多个稻草人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花红柳绿间,还点缀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年四季彭墩铺青叠翠,花香满园。

乡土文化,独特的文化现象,钟祥市有一个乡土作家群,共有会员400多人,省级以上会员60多人,其中出身农民和工人的作家超过2/3。2000年以来,乡土作家们累积出版文学作品300余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万余篇。一个小县城拥有如此多的乡土作家,全国也并不多见。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东南电视台、湖南卫视、深圳卫视等40多家媒体,对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和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进行了多次深度报道。

种田的、做工的、养鱼的、放鸭的,还有收废品的,都尝试着在文学殿堂里一展抱负,堪称钟祥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

乡土作品量大质更优,王世春的小说先后获“当代文学奖”“全国青年文学奖”“路遥青年文学奖”;“农民写百万言第一人”陈军,长篇小说《村里回来了状元女》《北京城里的农民工》入选中宣部等国家六部委新农村建设“双百”丛书;饶秀珍担任编剧的电影《桃花红梨花白》进入电影院线,刷新湖北省在农村电影交易平台最高放映纪录;吴闲云的古典文学评论解说系列《博弈三国》《煮酒探西游》《窥破金瓶》和《黑水浒》版税超过了六位数。

滋养新人的文学土壤

钟祥的文学奇观与源自屈原、宋玉的兰台遗风相连。钟祥是楚辞文学家宋玉、民间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的家乡,明朝嘉靖皇帝龙诞之地。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的发生地。跟随诗文唱和、长幼传带的兰台文风是乡土作家群得以成形的“密码”。

80年代,钟祥创办《莫愁湖》《作家之路》《江汉大观园》等多种报刊,搭建起钟祥文学青年放飞梦想的平台。文联组织作家深入单位、企业、农村采风,让他们从基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

钟祥作协郢南分会自1996年3月成立起,年过半百的分会主席杨书义和秘书长罗贤能,就经常下乡寻找、发现文学爱好者,帮作家们修改文稿、联系出版。如今已78岁的老杨仍然在为会员服务,该分会每年出版文学作品十多本。

钟祥市委、市政府对乡土作家给予极大的关爱。设立“兰台文学奖”“冯道信乡土文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表彰和鼓励优秀乡土文学人才;把优秀的乡土作家作为市拨尖人才培养,吸收乡土作家为政协委员,送他们到北京鲁迅文学院等地深造;为优秀作品召开发布会、研讨会、座谈会,鼓励作家们多出精品。

创造诗歌销售记录的农民诗人余秀华。余秀华出生时脑缺氧造成脑瘫,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她在石牌镇横店村的农家小屋里,用颤抖的手写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的诗行,20年来共创作诗歌2000余首。2015年开始红遍全国,先后有100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散文集《无端欢喜》,总销量达四十余万册,为二十年来诗歌销售之冠,拿到了诗歌界的多个重要奖项,登上了央视大型文化节目《朗读者》。

中国第三代小小说家核心人物刘正权。刘正权是内地小小说集台湾出版第一人。出版了《再笨一点多好啊》《没有疼痛你也喊》等多部小小说集,奠定了他在中国第三代小小说家中的核心地位。策划主编文学书籍40多本,作品多次入选语文阅读辅助教材,部分作品翻译成外文出版。但他仍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忙季节坚持在田间劳动。

国内炙手可热的言情作家艾晶晶。艾晶晶,笔名匪我思存。2003年后共出版了《寂寞空庭春欲晚》等20多部言情小说。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在业界素有“电视剧女王”的称号,《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千山暮雪》等收视率高居全国第一。2018年7月当选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