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我省最高壽老人鄧發姬

●三明日報記者 林芳芳 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楊開長

10月22日上午一上班,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村分院醫生羅麗芬稍作整理,便前往三元區中村鄉杜水村隨訪鄧發姬。

鄧發姬是百歲老人,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為1897年7月11日。目前,我市共有117位百歲老人,其中鄧發姬是最高壽老人,同時她也是我省最高壽老人。

當天,三元區中村鄉杜水村小雨淅瀝,空氣格外清新,雖然已有涼意,但鄧發姬的兒媳婦許先姬還是按照習慣,為老人開了一點窗透氣。8年前,老人在自家不慎摔倒,從此行走不便。同年唯一的兒子突然去世,老人深受打擊,此後便只能坐靠在床上,連睡覺也只能坐趴著睡。羅麗芬醫生給鄧發姬做完檢查,其他身體指標基本正常,但血壓偏高。鑑於老人年歲已高,羅麗芬的建議是家人多陪伴老人,讓她保持舒適的心情。“以前每天都愛在村裡走一走,中午也不要睡,吃完飯就去菜地附近走一走。現在沒辦法出去走,所以叫她窗口開著,多呼吸新鮮空氣,人也會舒服一點。”鄧發姬說。

杜水村地處東牙溪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83%,自然環境優越。一直以來,政府十分重視東牙溪飲用水源地保護,杜水村沒有一家工業企業,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毛竹和水稻。壯年的村民白天多在田裡山間勞作,而老人們則喜歡在村間小道漫步或在鄰里間串門。

在鄰居的眼裡,鄧發姬年輕時很是勤勞,但不喜言談。鄧發姬從沙縣湖源鄉嫁至杜水鄉後,和丈夫育有一子,孩子4歲時,丈夫被抓走當壯丁後杳無音訊。鄧發姬沒有再嫁,一邊照顧公婆一邊拉扯孩子。“聽老一輩的人說,就靠她幹活養家,她是裹小腳女人,為了能去田裡幹活,她就把裹腳布拆掉。”鄰居餘招娣說,鄧發姬娶了兒媳婦後才少幹些活,後來主要幫忙照看孫輩,也常到鄰居院前坐坐,大家聊天,她也不愛搭話,這麼多年,從沒看過鄧發姬跟誰紅過臉。

11時40分,午飯準備好了。許先姬為婆婆裝了一碗乾飯和一碗燉肉湯。鄧發姬接過碗,自己吃起來,15分鐘,便吃得一乾二淨。“雖然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但是吃飯、穿衣、如廁主要都是她自己來。”許先姬說,老人愛吃乾飯、粉幹,摔倒前一餐能吃兩碗乾飯或粉幹。年齡更大一些以後,她愛吃豬、雞、鴨肉,不愛吃菜,但是自家種的茄子、豆子、空心菜、花瓶菜會吃一些。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有肉都是大家分著吃,那些小孩知道我愛吃肉,最嫩的那塊都是夾給我吃。”鄧發姬邊說邊拿起床邊的一盒米糕指著兒媳婦說:“她買的,孫子孫女回來也會買。”

如今,米糕是鄧發姬最愛的零食。“我們鄉下人不愛吃零食,以前也沒條件吃零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她又常年坐在床上,我就買些零食給她吃解解悶。”許先姬說。

話語間,許先姬翻出一張老照片,是二十多年前在三明市區的江濱公園拍的。那時她到三明市區給大兒媳做月子,也帶上了鄧發姬一起。雖然市區的生活條件更好,但老人心心念念回杜水村。“城裡漂亮東西也多,但是不習慣,我覺得我們村裡更好,空氣好,吃的米、菜也新鮮,水都更好喝。”鄧發姬說。

照片裡的鄧發姬梳著兩個小辮子,辮子的髮色還是黑色。“早些年,條件也不好,就用我們鄉下的茶油洗頭。”鄧發姬說,自己一年四季都用熱水洗臉、洗手、洗頭、洗澡,連洗衣服都用熱水,而水是村裡的山泉水。

如今鄧發姬已是五代同堂,小輩們多在外打拼,鄉下家裡主要由許先姬操持,71歲的許先姬看起來氣色不錯,黑髮裡夾雜的白髮並不算多。“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希望他們也要活久久的。”鄧發姬說。

近年來,中村鄉的長壽老人越來越多,目前90歲以上的老人有65名,其中,百歲老人3名。“我們希望老人們不僅要長壽更要有幸福感。”三元區中村鄉黨委副書記王從生說,山水是自然界最美好的風景,長壽安康是人們最美好的願景。近年來,政府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大了對農村各項事業的投入,充分利用各項惠民利民配套政策,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政府堅持對東牙溪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努力實現生態環境美、生產環境美、生活環境美,打造養生福地。

據統計,2016年我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9.02歲,繼續保持全省先進水平。近年來,我市在健康領域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全市森林覆蓋率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生態環境保持全國前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目前,全市上下正不斷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最普惠的民生產品、群眾的健康福祉,讓百姓在青山綠水中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