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秋季秸稈禁燒 共助「東坡藍」常留身邊

狠抓秋季秸稈禁燒 共助“東坡藍”常留身邊

狠抓秋季秸稈禁燒 共助“東坡藍”常留身邊

復興鄉秸稈還田現場。

10月19日,走進東坡區復興鄉西湃村一川穹種植基地,收穫後的田野到處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他們忙著將川穹秸稈整齊有序地堆放起來。

“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不僅解決了秸稈‘去向’問題,防止大氣汙染,還能夠通過科學手段肥沃土地,降低化肥使用量,讓作物增產增值。這種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復興鄉正積極準備在全鄉6000餘畝“稻—菜(藥)”輪作區深入推廣秸稈還田綜合利用,進一步消化收割後的秸稈遺留問題。

今年入秋以來,為保障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有序開展,實現“不點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黑一塊地”的總體目標,連日來,東坡區高度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強化責任,嚴格管理,科學部署,多管齊下,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村民從“不敢燒”到“不願燒”,在農村形成了全民禁燒的濃厚氛圍,為打贏全區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重視

成立巡查隊 確保禁燒“零火源”

“提起禁燒,村裡大人小孩都知道。今年秋收,村民都很自覺,連村裡負責禁燒的幹部也主動當起秸稈清理員。”提起禁燒的話題,東坡區復盛鄉副鄉長李子欣喜地說道,為把秸稈禁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實現秸稈禁燒“不見煙霧、不見火光、不見黑斑、河流不見秸稈”,該鄉早在年初工作計劃時,就把秸稈禁燒納入重點工作中,形成責任到人,任務到村,宣傳到戶的網格化管理。

“我們由鄉黨委書記、鄉長親自帶隊,分小組每天對5個村開展督查,抽調各村社幹部組建巡查隊伍,建立互評互查機制。”李子介紹道,同時,該鄉在各村安排一至兩輛秸稈禁燒宣傳車,全天候在村裡田間播放錄音,村村通廣播每天循環播放,並且張貼秸稈禁燒宣傳條幅,通過宣傳流動車、懸掛橫幅、標語、宣傳欄、廣播、召開動員會、壩壩會等,廣泛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性和禁燒的重要意義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宣傳,各村與農戶簽訂秸稈禁燒承諾書4000多份,村民齊心共築秸稈禁燒“防火牆”,形成“不敢燒、不能燒、不想燒”的自覺意識。

此外,該鄉各部門聯合行動,獎罰分明,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和幹部“領頭雁”作用,帶頭開展環境治理和秸稈綜合利用,引導廣大群眾“變廢為寶”,為“東坡藍”常留貢獻力量。

舉措

多形式宣傳

讓禁燒深入人心

“秸稈焚燒汙染空氣,秸稈還田肥沃土地。”在秋收季節的東坡區農村,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目前,東坡區水稻收割已經結束,與往年不同的是,農民在收穫糧食的同時,對秸稈的處理更加註重方式方法。

10月16日,東坡區永壽鎮村民易寬在瞭解到秸稈焚燒不僅汙染空氣,還容易引發火災,存在安全隱患等危害後,立即表示要以行動來支持秸稈禁燒行動,以身作則,帶動周圍鄉鄰共同愛護環境。

為了營造秸稈禁燒的濃厚氛圍,東坡區積極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紮實做好秸稈禁燒宣傳引導工作,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不斷進行禁燒宣傳,並在主要路段、街道、田間地頭懸掛宣傳橫幅、彩旗、張貼標語,出動禁燒流動宣傳車等方式,宣傳禁燒工作的意義、做法和事例,以及焚燒秸稈所應負的法律責任,形成立體交叉的禁燒宣傳網絡。

“同時,我們各級幹部走村入戶,確保秸稈禁燒宣傳到每一戶。”該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截至目前,該區今年共張貼、發放禁燒通告5萬張,懸掛標語橫幅18000餘幅,每天出動宣傳汽車80餘臺、因地制宜組織三輪車、摩托車、電瓶車等車輛進村入巷進行宣傳;在田間、地頭設置提示牌1000餘個,同時利用LED屏幕、手機短信等宣傳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通過深入宣傳發動,讓禁燒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使禁燒成為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給力

爭建美麗鄉村

疏堵並舉抓禁燒

秸稈不燒怎麼辦?該區始終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在“秸稈禁燒”上下功夫,在“綜合利用”上做文章。

近日,在東坡區白馬鎮,村民周永博夫婦倆正在家中忙著粉碎玉米秸稈,機器聲轟鳴,不到一個小時,滿地的秸稈便被快速切割成飼料。“處理玉米秸稈最有效的辦法是變秸稈為飼料,既能實現秸稈的二次利用,又能解決如何處理秸稈的問題。”周永博樂說道。

該鎮秸稈綜合利用是全區堅持疏堵結合,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據悉,東坡區按照“屬地管理、標本兼治、疏堵並舉”的原則,堅持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相結合,全面防控與重點清查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業領域秸稈資源化利用,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該區秸稈綜合利用量35.59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93.29%。2018年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良好。

該區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同時落實獎補政策2018年區政府落實專項經費,用於秸稈綜合利用獎補工作。2018年利用東坡區境內小春作物秸稈量300噸以上的企業,按照80元/噸的標準給予財政獎補。目前,通過初步驗收,全區規模化利用秸稈達2300噸,預計獎補18萬元左右。

同時,該區不斷探索科技創新,推廣機械粉碎旋耕還田、田邊堆漚還田、秸稈覆蓋栽培等技術,並鼓勵全區相關企業繼續探索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市場化利用機制,通過秸稈經紀人與分佈式秸稈處理站相配合,擴大秸稈收貯利用範圍,形成秸稈收集貯運高效模式,全面提升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的市場化運作、產業化利用水平。本報記者 羅端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