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導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2017年,清澗縣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重點,圍繞建設“健康扶貧示範縣”“健康促進縣”的目標要求,結合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整合資源,綜合施策,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醫療基礎設施

近年來,清澗縣先後投入資金1億元用於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的新址搬遷和醫療設備的更新。2017年,該縣在經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又籌資700多萬元為貧困村新建村衛生室59個,改建19個。目前,全縣已建成的172個村衛生室佈局合理、就近方便,符合“30分鐘醫療服務圈、2.5公里服務半徑、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標準的原則,並實現貧困村衛生室全覆蓋的目標。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同時,清澗縣藉助國家衛計委定點扶貧的機遇,積極爭取扶貧開發融資、慈善捐贈項目給予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中旬,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向清澗縣醫院捐贈價值110萬元的便攜式彩色B超1臺、捐建霧化中心1個;6月份,國家衛計委引導慈善企業為清澗捐贈醫療機構救護車2輛、診療設備400餘萬元。9月上旬,國家衛計委再次為清澗縣捐贈了價值291.5萬元的醫療設備;12月初,國家衛計委又為清澗縣捐贈健康一體機22臺。截至目前,全縣配備人工智能宮頸癌檢查設備2臺、智能無線落地DR1臺、便攜式彩超1臺、心電監護儀10臺、健康一體機122臺,基本滿足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部分村衛生室的醫療需求,為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健康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

加強人才培養推動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2016年以來,清澗縣累計投入800萬元資金,全力保障縣醫院創“二甲”工作順利推進。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先後邀請中日友好醫院、西安紅會醫院、山東齊魯醫院、蘇州醫療隊、市一院、市二院等專家組的50多位專家來院指導。同時,派出200多人次赴榆林市一院、榆林市二院、子丹縣醫院、綏德縣醫院、子長縣醫院院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查漏補缺,加強醫院內科、婦產科、兒科等重點科室建設,健全精神病科、傳染病科、全科醫學等科室。目前,清澗縣人民醫院創“二甲”已通過專家組現場等級評審。

在評審準備工作中,該縣以縣人民醫院創“二甲”為契機,嘗試推行“醫聯體”管理模式,由縣人民醫院託管老舍古衛生院,以點帶面,建立健全了工作交流、人事薪酬等“醫聯體”制度,為全面提升全縣醫療衛生綜合管理水平及醫療服務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夯實健康扶貧工作,實現“一村建站、聯村服務”的管理模式,確保陣地、裝備、人員三到位,清澗縣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2017年,在縣人社、編制部門的支持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32名;堅持“縣招、鄉管、村用”的原則,招錄基層健康扶貧專崗35名,充實醫療衛生隊伍;公開招錄公益性崗位市級協理員46名,補充鄉村醫生,並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實行駐村工作制度。

利用衛生人才綜合培養試點縣、蘇榆對口支援幫扶等平臺,先後派出10名醫師赴江蘇省中醫院臨床學習,選派5名骨幹醫師赴江蘇揚州考察學習;蘇州市衛計委“組團式”蹲點對口幫扶縣醫院,使縣醫院普外、心血管、眼科醫療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12名專家先後來清針對創“二甲”、臨床診療等工作給予指導培訓;江蘇省中醫院13名專家先後4次來清澗縣中醫院開展臨床業務指導,成功完成首例局麻下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開創了該縣醫療史上首臺腰椎微創手術,整體上提高了清澗縣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實施惠民政策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

清澗縣依託各項惠民政策健全管理模式,通過開闢就醫綠色通道、提高補償比例、降低補償門檻等方式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就的起醫,同時通過代繳合療、發放藥箱、實行兜底保障等措施建立起“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的長效機制。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全縣各級醫療機構(縣鎮)全部開闢貧困人口就醫綠色通道,門診一般診療費全額報銷,免收住院押金,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縣域外定點醫院住院患者,在縣政務大廳“一站式”報銷(救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和門診報銷比例分別提高10%,衛生院住院取消起付線、按95%報銷,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費用累計1萬元以上的貧困人口,在原報銷封頂線的基礎上,提高20%給予救助,並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3000元,報銷比例提高5%,封頂線提高至每人每年70萬元,四種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兩種白血病、四種消化道癌症、終末期腎病11種大病,實行定點救治、定額付費。

根據縣政府常務會議精神,縣財政退回2014年、2015年已脫貧的鞏固戶參合費390.39萬元,代繳2016年、2017年農村貧困人口參合費767.78萬元,確保了貧困人口參合率100%,大病保險覆蓋率100%。實施“健康暖心”項目,共發放農村貧困人口幸福小藥箱2000個,籌集大病救助專項資金,搭建健康扶貧基金平臺,重點對2016年貧困人口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報銷後,自負費用仍在5000元以上的大病患者,分段按比例給予救助。在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後的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不到90%的由縣民政局給予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1種大病患者257人,已救治231人,報銷費用292萬元;兜底保障4595人,兜底救助1548.5萬元。落實 “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農村母親健康工程”、“關愛留守兒童圓夢女孩”等衛生計生服務項目。2017年共兌現農村獨生子女及雙女戶保健費296萬元,發放計劃生育家庭補助73萬元,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116.16萬元。

積極協調引導紮實推進“健康清澗”建設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清澗縣積極與中省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協調,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首都醫科大學、江蘇省中醫院、蘇州醫療隊、山東省齊魯醫院、榆林市中醫院、榆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通過通過開展巡迴義診、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手術查房等方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力清澗健康扶貧。其中,榆林市中醫院先後6次組織由骨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科室的10多名專家組成的精準扶貧醫療隊,深入清澗縣李家塔鎮、店則溝鎮、石盤便民服務中心等鄉鎮開展“送醫送藥”愛心義診活動,累計為600多名群眾進行義診。榆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清澗縣人民醫院開展教學查房、知識講座和專家門診,參加健康扶貧義診活動5次,診療大病32人次。

清澗縣2017年十大亮點工作系列報道之六:織密人民健康“保護網”

5月份,在國家衛計委基層衛生司的大力支持下,縣衛生局啟動了“我與家庭醫生有個約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結合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模式,建立縣鎮村三級管理網絡,實行劃片包抓,層層傳導責任,組建以縣級醫師、鎮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為主的責任醫師團隊,推廣啟用中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網絡平臺,確保貧困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達100%,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0%。隨後,多次組織省市縣醫療專家和轄區衛生院醫務人員深入鎮村開展疾病隨訪、指導用藥、引導就醫等服務,紮實開展疾病診斷審核工作,建立了農村貧困人口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緊緊圍繞創建“健康扶貧示範縣”“健康促進縣”,結合“健康中國行”“八大行動”“一病一策專病專防”等各類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中心廣場、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設立宣傳欄目,組織舉辦巡迴講座、義診等方式全面宣傳健康素養知識及健康扶貧惠民政策,大力倡導健康生活行動計劃。逐步樹立“防治相結合、治病重防病”意識,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確保貧困人口健康促進、健康管理全覆蓋。

據統計,2017年清澗縣引導中省市縣各級醫療機構的100多位專家在全縣14個鎮(便民服務中心)開展診療、宣傳活動30多次,免費體檢2850人次、辦理門診特殊慢病病歷3990份、開展大病救治120人、慢性病簽約1萬餘人,有力促進了“健康清澗”的建設和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