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講述:高溫易發暑熱病,中暑也要對症醫

急診科醫生講述:高溫易發暑熱病,中暑也要對症醫

  烈日炎炎的三伏天,中暑、熱射病、熱衰竭是什麼?中醫食療如何幫助我們輕鬆化解暑熱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楊金亮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保健站》,為您講述三伏天關於暑熱的那些事兒。

有一種類似中暑的病,叫熱射病,這是什麼疾病呢?

  熱射病是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的主要以神經器官受損為主的疾病。

  大氣溫度升高(>32℃)、溼度較大(>60%)和無風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機體缺乏對高熱環境適應容易發生熱射病。

  大腦對溫度升高最為敏感,高熱會造成昏迷甚至損傷大腦神經系統,即使體溫恢復正常,也會遺留大腦功能障礙。

  高溫狀態下骨骼肌會發生溶解。溶解後的骨骼肌會轉變為肌紅蛋白等物質,堵塞腎小管,造成急性腎衰竭。身體中的有毒物質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肝臟、心臟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損。

  熱射病的易感人群包括:高溫天氣下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年輕人,如農民、運動員、建築工人、快遞員、軍人等;老年人和兒童,尤其是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和嬰幼兒;有心腦腎功能障礙的病人;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

  有研究統計存活者後遺症發生率可達20-30%。如果治療不及時會遺留言語障礙、吞嚥障礙及身體平衡障礙等。

中暑、熱射病、熱衰竭有什麼區別嗎?

  熱衰竭由於大量出汗導致水、鹽丟失,外周血管擴張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症狀為皮膚蒼白、皮膚溼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暈厥、神志模糊。

  中暑廣義上說包括熱射病、熱衰竭,熱射病和熱衰竭是嚴重的中暑。

  就狹義來說,我們老百姓認識的中暑只是先兆中暑的範疇,比如體溫輕度升高、全身軟弱、乏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減少等,狹義的中暑病情輕,容易恢復。

  中暑根據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症中暑。從輕到重其實是一個疾病的自然發展進程,如果我們很好地預防,及早的治療,就不會發展到最嚴重的熱射病的階段。

  中暑早期很容易誤診,應注意:在高溫和或高溼環境下+室外活動。沒有這個前提條件上述症狀不是中暑,因為有咽喉痛這一上呼吸道的症狀,那很可能是中醫的風寒或風熱感冒,西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夏天出現腹痛,上吐下瀉,發熱,需要和中暑進行比較,上述症狀初步診斷為急性胃腸炎、胃腸痙攣或胃腸功能紊亂。也就是咱老百姓通常所說的“胃腸感冒”。常是由於飲食不清潔+飲食不節制產生。這種病也不能扛著,建議到醫院腸道門診,需要除外腸炎、痢疾甚至嚴重傳染病霍亂等。老年人上吐下瀉一定要多喝淡的糖鹽水。

  以為中暑了,醫生診斷為熱射病,如果因高溫損傷了骨骼肌出現溶解,兩腿無力造成不能行走,是可逆的,能夠慢慢恢復。如果損傷了大腦、神經系統,合併意識障礙,那往往就不可逆了。

一說防中暑就喝藿香正氣水,這個適合所有人嗎?熱射病引發的肝臟功能嚴重衰竭有救嗎?

  藿香正氣水並不適合所有人,首先不能預防中暑。

  中醫認為夏暑氣候炎熱,患者多乘涼露宿,或飲冷過度,或者被雨淋,易為寒邪所侵,陽氣為陰寒所遏,往往可見暑溼兼外寒的表現,可以用藿香正氣水或膠囊。

  第二種證型是由於現代人生活(過著夏天開空調電扇)飲食(辛辣肥甘厚味)起居方式(夜不眠而晝昏睡)及精神狀態(壓力大、脾氣大)導致有鬱熱內伏的體質,如發熱咽痛口乾,汗少怕風,腹脹,頭暈頭痛,尿黃等,這種證型不適合用藿香正氣水。

  我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根據多年經驗,在醫院推出“清暑合劑”,每天早晚各一袋,效果還不錯,如果有中暑的患者可到廣安門醫院急診科診治。

  熱射病引發了肝臟功能嚴重衰竭要儘早到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降溫、持續性床旁血液淨化以及出凝血障礙等的治療。有研究發現,肝功能多在發病後1個月左右恢復正常,最長髮病後2個月。只要度過急性肝衰竭期,肝功能多能夠恢復正常。

一般從中醫角度來講我們該如何防暑熱呢?

暑邪的性質: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2.暑性升散,擾神傷津耗氣;

3.暑多挾帶溼邪。

根據暑邪的性質進行防暑:

1.起居養生:護陽防溼;

2.情志養生:寧心安神;

3.飲食養生:清淡多苦;

4.運動養生:不宜劇烈。

  暑天我們可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的功效。人體溼邪旺盛,還應多吃一些健脾化溼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還可多吃一些清熱消暑、健脾和胃的食材。暑天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膩,多吃易消化的食材。可適當喝粥,容易消化還能補養身體。如綠豆粥清暑解熱,荷葉粥解暑潤腸,冬瓜粥利水消腫,百合粥潤肺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