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實現「農業創業」要注意這些知識!

成功實現“農業創業”要注意這些知識!

現在農業一度成為全國的熱點,國家也大力提倡農民工、大學生、外出打工者回鄉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創新創業,增加農民的收入水平,但是創業並不是那樣簡單的,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傑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一、精確的成本控制

對於創業者來說,在創業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之下,更應懂得企業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成本的控制,要根據生產用量,在採購次數和每次採購量之間尋找一個最經濟的採購批量,既要考慮不要影響生產,又不佔用大量資金和庫存費用,達到成本最低。同一個商品在不 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價格,所以,創業者在採購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時候,必須掌握一定的商品鑑別能力,懂得什麼樣的貨值什麼樣的錢。應該多走幾家商店、市 場,貨比三家,多跟幾家供應商聯繫,獲取準確的價格信息,這樣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原材料或商品。

二、科學的生產管理

創業之初,最重要的是生存。大多數成功的創業公司,都走過一個嚴格的成本控制過程。創業者要通過制定嚴格、切實可行的生產經營管理規章制度,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 有條不紊,有章可循,嚴格拉制生產成本和管理成。同時,要採用科學的配方,發展精確農業,不必要降低生產耗費,杜絕浪費,節約材料。

三、專業技術降低勞動力成本

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日益提高,人員費用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支出。如果要降低農業創業的成本,這是應該考慮的 一個重要方面。要減少產品的人工成本,就要精簡人員,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通過培訓,員工在掌握了新知識、新技能的同時,提高了生產管理的效率。在創業過程中,還要通過加強考核,採取更多激勵措施,來調動全體員工參與生產經營管理的積極性。

成功實現“農業創業”要注意這些知識!

四、資金循環週轉要有計劃

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要有用有限的資金完成更大規模的生產或經營。儘可能減少資金在原材料、產成品、庫存商品、應收賬款等上的佔壓。加快資金週轉速度,相當於擴大了資金的投入,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創業者還應加強對存貨質量的控制管理,對不合格品、滯銷存貨應儘快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同時,創業者應安排專人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收管理。對超過規定 期限的應收賬款,應加大催收力度,採取不同的措施強行收回。企業還可以採取讓利、出售等不同方式將應收賬款變現,以減少壞賬損失和加快流動資金的週轉。

五、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

農業創業者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對於農業創業能否做大做強有著直接的聯繫。質量過關,服務一流,消費者滿意,是農業創業者應該追求的永恆目標。隨 著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已由解決“溫飽型”逐步向“小康型”轉變。這種消費觀念轉變和消費層次的提高,使農產品供需數量與質量兩方面 的矛盾都十分突出。有關專家稱,不取得農業標準化這張“綠卡”,就沒有資格參與國內外競爭;標準化建設也可以說是我國農業的又一場革命。因此農產品也需跳 “國標”,用標準控制質量,用質量贏得市場,在市場獲得效益。

成功實現“農業創業”要注意這些知識!

六、合適的市場營銷策略

1.轉變營銷觀念

受 滯後的營銷觀念影響,企業不瞭解市場,不接近市場、把握市場,對市場僅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就會導致企業對市場需求量、需求品種的估計不足,甚至估計錯誤, 往往高估了市場潛能。因此,企業要樹立市場營銷觀念、社會市場營銷觀念、大市場營銷觀念、關係營銷觀念、綠色營銷觀念、網絡營銷觀念等現代營銷理念,來指 導企業營銷和經營。

2.應用創新成果與技術

農業創業者要緊緊盯住現代農業的創新成果,更多地應用新型技術、生產新型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效益,農業創業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一)應用新型技術

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達到降低成本、擴大銷售、增加創業者收入的目的,並能為農業創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二)生產新型產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公眾環保意識的強化對農產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繼出現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以及有機食品這三類較為環保的農產品。這些新型農產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農業創業者能夠獲得更多收益的保障。因此,農業創業者要採用適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採用現代無公害的農業生產技術,生產出健康而且與眾不同的新型產品來滿足現代的市場需求。

(三)提供新型服務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服務業的支撐,農業創業者在提供服務的時候,要及時瞭解市場變化趨勢,掌握最新信息,提供新型服務。農業創業的新思維必然會產生一些有別與工業品的服務,作為一個農業的創業者,我們提供的各項服務一定要更為人性化,有資源的可以做休閒旅遊,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模式。

3.提升品牌影響

品牌的內涵非常廣泛,它確立的是企業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農業創業者的品牌意識不強,好的產品會找不到市場或者賣不出好價錢。沒有品牌、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就難以立足市場。有了品牌,農產品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才有可能。因此要注意打造品牌和企業聲譽。

通俗而言,銷售就是賣產品,品牌就是賣更多的產品。文雅一點說。銷售是賣功能利益,品牌是賣消費價值與文化習慣。一個是短期行為,一個是長期行為;一個是硬 手段,一個是軟手段;一個是實,一個是虛。這兩者的目的儘管是一樣的,最終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銷售(利益),但是做銷售的僅僅是賣產品,做品牌的卻是賣文 化。產品總有更新換代的一天,文化可以延綿不絕。

4.拓寬銷售渠道

農產品總量供大於求,許多地區往往在豐收之年出現農產品銷售困難的事,對農產品銷售渠道進行分析研究,找出適當的辦法提高銷售渠道的銷售能力,對於解決農民及其他各銷售主體的燃眉之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已經逐步呈多元化的趨勢,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外,農產品零售店、農產品連鎖店、農產品超市、專業銷售公司等都漸漸在農產品銷售渠道中 佔據了一定的地位。在農產品渠道不斷多元化的趨勢下,農業創業者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農產品品牌定位、創業者設立的遠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