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貼士|果樹根部病害症狀識別與防治!

在果業生產中,許多果農對枝杆梢葉的病害防治較為注重,防治措施也比較得力,而對根部病害卻忽略防治。其實,

根部病害的防治與地上部分病害防治同等重要。今天小編就將危害果樹根部的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方法給大家介紹下:

白絹病

病害發生在根頸和根部,條件適宜時可蔓延到下部葉片。根頸部位變褐腐爛,逐漸蔓延擴展,產生白色絹絲狀薄膜,多呈輻射狀,邊緣尤其明顯,絹絲狀菌絲可以蔓延到根頸附近土壤,嚴重時果樹根頸部位土壤充滿白色菌絲,以後在菌絲薄膜上形成菌核,菌核初為白色,逐漸加深成黃色、茶褐色直至深褐色。感病部位皮層腐爛後引起葉片枯死脫落,嚴重時全株枯死。在水分潮溼條件下菌絲可直接蔓延到下部葉片,產生大量白色絹絲膜,包圍下部枝葉,使葉片出現水漬狀斑,在絹絲膜上產生菌絲。

農業貼士|果樹根部病害症狀識別與防治!

圖1|白絹病

侵染病原: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半知菌亞門小核菌屬真菌。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32~33℃,最高溫度40℃,最低8℃。耐酸鹼度範圍為pH值5.0~9.0。病菌寄主範圍廣泛,達200種以上,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病殘體、雜草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4年以上,但在高溼條件下存活期很短,不耐水浸。病菌以菌絲在土壤中蔓延,遠距離傳播靠流水或病菌、病土等人為轉移。

根朽病

根朽病的主要表現是:染病果樹地上部分葉片變黃、早落或葉片變小,枝葉稀疏,枝條枯萎死亡;有的果樹在根莖部位會發生流膠現象。在果樹受害的病根皮層內,病根表面及土壤內,可以見到黑褐色的根狀菌索。果樹幼齡樹及成年樹均可感染。發病過程是:密環菌子實體產生的大量擔孢子成熟後,

隨氣流傳播,飛落在果樹的殘樁上,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長出菌絲體,從樹樁向下延伸至根部,又從根部長出菌索,在表土擴展蔓延,最後直接侵入根內,使主根及側根同時受到侵染,導致果樹枯萎死亡

農業貼士|果樹根部病害症狀識別與防治!

圖2|根朽病

侵染病原:果樹根朽病的病原為擔子類真菌侵染引起,病部往往長有成堆的子實體。地上部症狀表現為局部枝條或全株葉片變小、變薄,逐漸黃化脫落,新梢變短,果實變小,味劣。

根白腐病

染病部位表現為淡紫色,接著出現黑色斑塊,斑塊逐漸轉成白色。有的果樹根部流脂現象。病株地上部分表現為葉片轉黃綠色或淡黃色葉形短小、早落、枯萎。根白腐病危害果樹後,其傳播主要是通過病根與健康根部的接觸而完成,病害發生後不斷向四周蔓延,而使其他果樹感病,幼樹和老樹均可發生。

根腐病

果樹感病後病根表面呈紫色或紅色,病株葉片萎蔫、捲縮,葉片失水青幹,枝條幹枯,皮層壞死易剝離,最後全株枯萎死亡。

農業貼士|果樹根部病害症狀識別與防治!

圖3|根腐病

侵染病原:由鐮刀菌侵染所致。病原菌的菌絲或菌核潛伏在土壤內,當環境適宜時產生菌絲,使果樹感病接觸後被侵染。

多種果樹均有被侵染危害的可能。果樹生產上還有一種細菌性根腐病,它的病原是一種細菌,根部被害後形成大如核桃、小如豆粒狀腫瘤,受害果樹植株矮小、葉片黃化、果實變小、樹齡縮短。

紫紋羽病

該病主要危害果樹根系,細根先發病,然後逐漸擴展至側根、主根直至樹幹基部。病根初期形成黃褐色不定形斑塊,內部皮層組織呈褐色病變。病根表面有濃密的暗紫色絨毛狀菌絲層,並長有暗色菌索,尤以病健部交界處明顯。菌絲層及菌索的色澤,在開始時較紅,以後逐漸轉深,後期病根皮層組織易腐爛,但表皮仍然完好地在外邊。秋後在病根周圍的黏土層或深土層中,可見到大小形狀不定的菌絲塊。果樹感染紫紋羽病後,地上部分生長衰弱,小葉發黃,枝條節間縮短或部分乾枯。一般情況下,病株往往要經過數年才會死亡

農業貼士|果樹根部病害症狀識別與防治!

圖4|蘋果樹紫紋羽病

侵染病原:紫紋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為桑卷擔菌屬真菌擔子菌亞門桑卷擔屬,以菌絲體、根狀菌索或菌核隨著病根遺留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根狀菌索產生菌絲體,接觸寄主直接侵入危害。

防治方法

防治果樹根部病害,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其主要技術要點是:

1.嚴把選苗關。苗木出圃時要嚴格檢查,帶病苗木要立即燒燬。栽植前將苗木根部浸入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10~3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

2.嚴格選砧。果樹嫁接時要選擇無病砧木,最好採用抗病性強的實生苗作砧木,千萬不能用帶病的砧木嫁接。

3.病樹橋接。在根部病害嚴重發生時,可在早春被害根莖上部橋接新根,以儘快恢復樹勢,減少損失。

4.加強肥水管理。可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尤其是在果樹進入盛果期後,應增施有機肥料,注意磷鉀肥配合施用,以滿足果樹正常生長需要。合理修剪,控制結果量,及時防治其他病蟲害,以保持樹勢健壯。

5.嚴格處理病株病土。病情嚴重及已枯死的果樹,應及早清除,並在挖除病樹後除盡病根,並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通常可在病穴土壤澆灌40%甲醛100倍液或五氯酚鈉150倍液。

6.藥劑治療病樹。果園發現異常症狀時要及時挖土觀察。斷定屬於病害後,應立即採取措施。如白絹病,先將根頸部病斑徹底刮除,並用抗菌劑“402”500倍液或1%硫酸銅溶液,進行傷口消毒,然後塗保護劑;如屬於紫紋羽病、白紋羽病、根朽病等,應及時切除黴爛根,並將清除的病根帶出園外徹底燒燬。同時,將病根周圍的土壤挖出,換上無病的新土

。在病根周圍澆灌250~500倍液的五氯酚鈉,或500~1000倍液的70%甲基託布津藥液,或撒施1:50~100的五氯硝基苯藥土。此外,對根腐病有效藥劑有:噁黴靈(綠亨一號)2000~3000倍液、噁黴靈+福美雙(1:9)500~600倍液灌根,每株灌40~50公斤。灌根時間以每年早春及夏末病菌開始活動時,分兩次進行為佳。以樹幹為中心,開挖3~5條放射狀溝施入。處理後加施腐熟人畜糞肥或尿素,促進儘快恢復樹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