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又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時至今日,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的一種特殊方式。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節歷史悠久,起始於遠古。在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只是在當時是作為金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直到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