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親密關係中的欺騙、背叛、嫉妒、疏離和情感創傷(3)

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今晚我們繼續分享兩性親密關係中的說謊、背叛、嫉妒、疏離與情感創傷(1)這個話題。我們在第一講中分享了親密關係的概念和六個維度,以及謊言欺騙行為的動機和長久存在的原因。在第二講中分享了謊言被戳破後,出軌背叛行為成為事實,從進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出軌動機,對待出軌的態度以及被突如其來的背叛行動打擊震驚,進而否認和疑慮等情緒情感體驗。

在上一講兩性親密關係中的謊言、背叛、嫉妒、疏離和情感創傷(2)中,分享的關於出軌動機的分析框架:生理需求、心理情感需求和社會利益需求,很多群友仍然不能釋然:為什麼我的伴侶"屢教不改“?為什麼TA已”改邪歸正“我卻總是不放心,胡思亂想?

就如我們上次講座分享的,出軌動機和對待出軌背叛的態度不僅和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有關,還受個體的人格特徵和成長經歷等因素的影響。

個體的人格和成長經歷等話題很大,我和大家簡單分享下兩性親密關係中的依戀類型,以便我們對於個體人格特點對出軌背叛影響有一個分析思路和認知角度。

在愛情的三角中,依戀是維繫兩性長久的親密關係基礎,是伴侶保持相互依賴、關心呵護和性親密的動力源泉。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認為伴侶間的依戀關係猶如嬰幼兒和母親,母親陪伴其身邊他會感到安全,快樂喜悅;但和母親分離或失去,他會感到焦慮、痛苦、恐懼。並且在兒童時期的成長過程形成的依戀狀態會伴隨終生,影響著成年後的伴侶親密關係。

在兒童時期與其父母或其他早期監護人(陪伴,分離,呵護、斥責、支持、疏離、寬鬆、嚴格、有條件無條件)形成不同類型的情緒連結,由此影響到成年人之間的浪漫情感依戀。當然,兩性親密關係也和社會環境、氣質類型以及早期情感經歷有關。

對於依戀的態度認知分為兩個維度(見下圖),縱軸是自我依戀認知:從上至下是自己值得被愛、渴望親密-不值得被愛、迴避親密;橫軸是他人依戀認知:從左至右是他人值得信任依賴、憂慮被拋棄低-不值得信任依賴,憂慮被拋棄高。

兩性親密關係中的欺騙、背叛、嫉妒、疏離和情感創傷(3)

依戀的三個類型

一,安全型

認為自己值得被愛,自信心強,被拋棄焦慮程度低;認為他人值得信賴,渴望親密關係,親密關係迴避度低是安全型。顯然,安全型的情緒情感體驗是最穩定的,在親密關係中感到舒適,安全。即使被伴侶背叛忽視排斥也能進行自我修復,不會長期困擾於負面情緒困擾之中。

人格依戀類型的形成源於我們童年時的監護人(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對待我們的教養方式。安全型的監護人對待孩子溫和、耐心、持續一致並且快速回應的教養方式,更多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愛你)。從而使得孩子感覺到“我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我能得到無條件的關懷、呵護和愛。”

在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自信心強,自我認可度高,對他人的信任度高,勇於探索好奇心強。他們經常會情緒表現高興樂觀,主動與人交往。

當成年後面對兩性親密關係,安全型能夠較好樹立個人之間的情感邊界,既主動和親密伴侶在一起,有責任支持和呵護伴侶,彼此一起推到感情的發展讓雙方滿意,也認為各自應該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與伴侶分開時,安全型會思念伴侶,但對彼此的感情有信心,不會因暫時的分離而影響要做的事情。

當情感面臨壓力時,安全型會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即使雙方發生爭吵也僅僅是就事論事,不會泛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問題不能解決發展到分手的地步,安全型悲傷一段時間後,能夠自己走出分手的陰影開始新的生活,主動需求新的戀情。所謂“時間是最好的止痛藥”是指安全型的,但焦慮型和迴避型並非如此。

二,焦慮型

認為自己不知道被愛,缺乏自信,擔心被棄焦慮度高;認為他人值得信賴,渴望親密關係,親密關係迴避程度低是痴迷型(焦慮型)。焦慮型人格的情感體驗是不穩定,他們害怕被他人拒絕,不能忍受孤單,渴望伴侶陪伴,喜歡黏人。由於自信心不足,總是處於缺乏安全感狀態中,難以建立健康清晰的邊界,進而經常侵犯,過度知曉和干擾對方的私人空間。當然,他們也傾向於不斷付出,討好伴侶以期得到伴侶更多的愛。

焦慮型伴侶心理常常處於警覺狀態,尤其當情感出現問題和壓力時,他們會感到焦慮不安、心煩意亂、胡思亂想,自己難以擺脫不良情緒困擾,或是過度控制干預伴侶的行為,過度侵犯伴侶的私人空間;或是憤怒和指責伴侶,難以理性的面對問題和壓力。

在兩性親密關係中,焦慮型的伴侶給予的愛常常是熱烈的、毫無保留的。一旦TA愛上你,會迅速的進熱戀狀態,但有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愛的需求可能會讓你有壓力,甚至把你嚇跑。他們會對你體貼入微,愛意綿綿,但他們習慣於經常性的要求你表達對他們的愛和忠貞。一旦你不能及時回應,他們就會胡思亂想、煩躁不安,尤其是你們分開時(晚上有應酬或者出差等),會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時時查崗。如果得不到你的回應,他們無法安心做事和休息。當然,焦慮型的伴侶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哄,只是你及時回應確認,加上一兩句“甜言蜜語”,他們就會煙消雲散,雨過天晴。因為,實際上焦慮型伴侶一定會把這段情感推動的主動權交給你。沒錯,他們往往都有情感依賴症。

如果焦慮型人格的人失戀或者婚姻失敗分手,他們會對前任和前段情感經歷難以忘懷,經常陷入自責之中,認為自己對前段失敗的情感經歷或者婚姻負有極大的責任,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有意識的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敢再輕易放開情感邊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這段獨處的時間裡,更容易陷入情緒低落,焦慮抑鬱心理狀態中。甚至會出現輕度抑鬱症。

焦慮型形成原因在於童年期父母的陪伴連續性不好,這在當下的家庭也很常見。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孩子或是交給老一代長輩帶;或是早早的託付給幼稚園照顧。隨著養育環境的變化(白天在爺爺家或者幼稚園,晚上或週末回到自己的家),這就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得到的愛和關懷照顧連續性不好,有時是反應迅速(在父母身邊);有時則不然(在幼稚園或老一代人)。雖然,很多老一代人也非常寵愛孩子,但畢竟由於養育方式和教育觀念不同。

還有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總是給予孩子“有條件的愛”(你要聽話,要乖,要....我才愛你,照顧你....)。這就會造成孩子形成“我只有按照你的要求付出,討好你,我才能得到愛,你才能滿足我的需求”,這類的核心觀念。尤其是,監護人父母用語言或行為責罵攻擊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形成。

三,迴避型

認為自己值得被愛,自信心強,被拋棄焦慮度低;認為他人不值得信賴,迴避親密關係是疏離型(迴避型)。這兩種類型處於縱軸左側,都屬於高自尊。

與焦慮型-極度渴望得到愛恰恰相反,迴避型人格認為和他人發生親密關係是得不償失的。他們非常自信獨立,喜歡特立獨行,他們拒絕和別人相互依賴,因為他們認為凡事只有靠自己,很難相信別人,他們往往也並不在乎你是否喜歡TA。只有距離感和獨立空間他們才能感到舒適安全,所以他們既不喜歡依賴你,也難以忍受你依賴TA。

恐懼型人格的童年往往是不幸的,他們的童年有時童年早期所受到的教養長期處於一種疏遠和冷漠之中(比如被寄養或孤兒院等),幾乎得不到任何愛的回應和支持;或者一直受到父母等監護人極度嚴厲苛刻的教育,飽受挑剔指責訓斥。這就造成他們情感處於閉合狀態,不會相信別人能夠給其帶來愛和支持,對於他們來說,不能指望任何人滿足我的需求,只有靠自己。

所以,迴避型的人在兩性親密關係中傾向於封閉自己的情感,喜怒哀樂不行於色。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愛,在他們的內心仍是渴望得到愛和關懷,只是極度恐懼被傷害,因而這些被他們無意識中深深的封閉在內心。

顯然,迴避型的人是有一定人格魅力的,冷冷酷酷的男生和高冷傲嬌的女生都是男神和女神的外在標籤。但你越是主動追求他們,卻很難打動其內心,摸不清楚他們是怎樣想的,讓你心灰意冷心痛不已。其實,他們並不一定對你不感興趣,只是他們習慣於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露,而且到關鍵時刻會選擇逃避,所以對你忽冷忽熱,難以捉摸。

即使你和迴避型的人處於兩性親密關係之中,你也會感到很難控制情感發展。因為他們本身既需要獨立的空間和距離,不喜歡相互依賴,事實上他們又同樣渴望得到愛。所以,他們的行為往往讓你迷惑不解。

所以,當情感出現問題和危機時,迴避型的人會比較決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兩性關係出現裂痕和情感危機是非常正常的,正如他們的預判一樣。他們會盡快忘掉這段情感繼續保持生活的狀態,但矛盾的是分手後他們有時內心又會極度懷念前任,無意識的把前任的優點好處理想化,尤其是遇到一段新的戀情時,他們會不由自主的把現任和前任作比較,結果是前任更好,因為這樣才能給他們一個理由—和現任的親密關係不要走太近。但問題是,他們和前任符合後,這些理想化的東西就會被現實所替代,又開始步入一個新的惡性循環。

四,恐懼型

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缺乏自信,擔心被棄焦慮度高;認為他人不值得信賴,迴避親密關係是恐懼型。這兩種都是低自尊型。他們情感很脆弱,既然害怕被拒絕,恐懼被拋棄,又無法信任別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處於一種自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恐懼型的人比較少見,約佔3-5%,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以上,我們簡單瞭解了依戀類型的劃分,三種依戀類型在兩性親密關係中的態度和行為傾向以及依戀類型形成的原因。瞭解學習依戀類型是非常有意義的,無論是兒童教育、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和擇偶婚姻等。

我們可以用邊界理論進一步詮釋依戀理論:在兩性親密關係中,安全型情感邊界是明確清晰的;而焦慮型式混亂不清的,毫無底線的;迴避型的邊界是捉摸不定的;安全型的邊界是合情適度的,而焦慮型和迴避型是彼此控制的;安全型的邊界是相互呵護包容理解的,,而焦慮型的邊界是相互侵犯強迫壓抑的,迴避型是冷漠堅硬的,缺乏靈活的。

下面是一個 依戀類型的自測題,其實我想大家聽完以上依戀類型的分享,對於自己是那種類型應該有了一個答案。

下期講座,我們將根據依戀類型理論來分析不同依戀類型的兩性親密關係。以尋求為什麼出現情感危機,乃至背叛後,有些兩性親密關係能夠自我恢復,或者理性面對;而有些兩性親密關係則困於危機之中,難以恢復,乃至無法擺脫。

再次感謝大家的收聽,下次講座再見!如需收聽微信講座,請加V:Jack-w123

兩性親密關係中的欺騙、背叛、嫉妒、疏離和情感創傷(3)

依戀類型小測試

遇到有魅力的人時,我首先會想到:

A.他們是否對我感興趣,不感興趣的話原因是什麼。

B.他們是否打算找點樂子。

C.我們是否合適。

當我們約會時,我會更多的關注:

A.可能導致約會對象反感我的信號

B.約會對象可能變得很嚴肅的信號

C.約會對象可能會很好地對我的信號

在兩性親密關係中,我經常會

A.感覺自己付出的愛更多

B.感覺迫於壓力而做出承諾

C.感覺我們是情侶關係

遇到感情困難時,我會

A.擔心這段感情結束後不會有人再娶我(或嫁給我)

B.快刀斬亂麻—何必自尋煩惱

C.會盡力解決—但如果感情要終結,那就終結吧

短暫的單身的話,我會

A.擔心我會一直單身,並且可能與一些人約會來安慰自己

B.享受自由生活,享受單身的樂趣。

C.努力享受生活—與其找不合適的,還不如等待緣分的到來

結果:

選A多的人:具有焦慮型依戀類型的人格特徵

選B多的人:具有迴避型依戀類型的人格特徵

選C多的人:具有安全型依戀類型的人格特徵

大多數人的依戀類型都是混合型的,只是某一類型更突出而已,而且在不同的親密關係中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依戀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