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8月份馬蜂窩被熱議,是因為給客戶訂錯酒店的馬蜂窩客服建議客戶從海森崴打車前往萬里之遙的希臘。

這一次,旅遊業獨角獸,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其中1800萬條是通過機器人從大眾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襲過來的?

不知此刻的馬蜂窩,是否後悔當初叫了“馬蜂窩”。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10月23日早間,公眾號“小聲比比”發文說:我承認,我們是有組織攻擊馬蜂窩的。

馬蜂窩這一炸,與其說是“小聲比比”或乎睿數據動手,還不如說是它自己下的手,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為了吸引用戶、融資、估值,親手為自己埋下炸彈。而它,顯然抄得不夠精緻。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同一用戶發佈的點評,時間地點相互矛盾,甚至性別相互矛盾,同一用戶竟然運氣好到可以連中12次獎。

10月22日一早,馬蜂窩在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自媒體“小聲比比”的數據造假指控是“言論歪曲事實,為有組織攻擊行為”,並將“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

此時距離“小聲比比”在10月20號發佈爆料文《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已超過30個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馬蜂窩在聲明中承認了部分點評造假。

一方是圖文並茂數據詳實的揭露,一方是姍姍來遲說服力欠奉的反擊聲明。

馬蜂窩的聲明,其思考邏輯讓人想起拼多多:行業進步過程都如此,企業發展早期,冷啟動艱難,少量造假關係不大;大家都這樣,只不過我們被揪住了而已。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馬蜂窩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賬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賬號進行清理。而自媒體文章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都嚴重不符。10月22日晚間,馬蜂窩起訴深圳乎睿數據有限公司、自媒體作者丁子荃名譽侵權獲立案。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當晚,公眾號“小聲比比”再次發聲,稱馬蜂窩在聲明中偷換概念,混淆了條數與數據量的概念,且馬蜂窩並未對此前發文中提出的官方賬號抄襲大量評論、機器人灌水、疑似內部賬號中獎等問題作出回應。要求馬蜂窩提供查證結果,否則將視為誹謗,發起反訴。

10月23日凌晨,乎睿數據發佈聲明稱,已對大量可疑行為進行了視頻錄屏,截屏截圖,和司法公證,並掌握了一些接管抄襲賬號的馬蜂窩內部員工的信息,由於涉及隱私一直沒有提及。

乎睿數據稱“三人團隊”調查馬蜂窩數據純屬順手為之,起因是“叫燒烤外賣吃壞了肚子”,決定著手研發鑑別真假點評的產品。過程中看到馬蜂窩鋪天蓋地的廣告,想到旅遊網站的餐飲點評或許可以用來幫助訓練模型,於是開始收集馬蜂窩的數據。

乎睿數據稱,深入分析前,團隊就已發現許多尚未披露過的數據異常:很多有數千條點評的抄襲賬號在個人主頁中卻只顯示300條。今夏七八月份左右,該bug突然被修復,可以在抄襲賬號主頁完整查看數千條點評內容,於是對大量可疑行為進行了視頻錄屏,截屏截圖,和司法公證,並掌握了一些接管抄襲賬號的馬蜂窩內部員工的信息,由於涉及隱私一直沒有提及。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公開資料顯示,馬蜂窩創立於2006年,2010年正式開始公司化運營。

馬蜂窩CEO陳罡曾把馬蜂窩比作電商領域的天貓,如今正在打造的“內容+交易”的商業閉環。2014年,他曾公開炮轟去哪兒網數據造假。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馬蜂窩宣稱,景點、餐飲、酒店等點評信息均來自上億用戶的真實分享,每年幫助過億的旅行者制定自由行方案。馬蜂窩一直以海量垂直UGC內容帶來的大量用戶和流量為宣傳亮點,馬蜂窩曾在D融資時表示,每月有1億活躍用戶,其中85%來自其移動應用程序。網站用戶每月發佈超過13.5萬篇旅遊文章。據官方數據,馬蜂窩現有用戶量約1.2億,2017年整體GMV近百億(主要來自自由行業務和酒店交易)。

互聯網專家劉興亮認為,若自媒體的質疑屬實,馬蜂窩一直以來強調的用戶PGC神話將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將降到20多億元。但也有投資界人士稱,這件事不不會導致投資人撤資,也不會導致核心用戶大量流失。目前馬蜂窩已經進行過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淡馬錫、啟明資本、今日資本等,依照盡職調查的管理和嚴格標準,投資人對於企業數據注水及搬運抄襲的行為不太可能一無所知,而是這些不是影響企業估值的核心指標,日活用戶量、訂單量,真實文章數等等,才是決定估值的關鍵點。

根據艾媒的數據,2018年5月,馬蜂窩的月活為845.3萬,而攜程為6855.2萬,去哪兒為4179.3萬,同程為2221.8萬。儘管與其他三家數字差距較大,馬蜂窩在從流量到廣告的變現能力上表現良好,大量優質評論起到了重要作用。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創意配圖:在線旅遊網站

有人說,適度水分在業內,乃至所有行業不都是正常的嗎?也曾在風口浪尖,涉嫌抄襲的紅芯瀏覽器已經融到C輪,今日頭條一直被詬病有大量抄襲內容,但也一直是投資機構眼中的超級明星。

難怪多家媒體採訪“小聲比比”時不約而同的提到同一個話題:“行業現象”。

所以,“從眾的不正當”都是無罪的?

有專業律師分析稱,如果馬蜂窩數據造假和抄襲屬實,就涉嫌不正當競爭。

市場和資本可以允許企業用各種手段引流、積累客戶、探索商業模式,消費者也可以容忍企業做大之後的鈍刀收割,但企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越過觸及消費者利益的底線。早年急功近利作過的弊,佔過的便宜,也許會在多年後被挖出來,重新考試,加倍償還。正如滴滴下架順風車、騰訊撤資差評。

正如那句話所說: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馬蜂窩:估值大跌?抄得不夠精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