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洱海,這「蒜」怎麼回事兒?

“上月才聽到風聲,沒想到他們動真格鏟蒜……”“去年大蒜價格太低虧損,今年四五月份就進了大批蒜種冷凍,準備翻本,沒想到又禁種,一家人慾哭無淚!”10月9日,在大理洱海上游的大蒜主產區洱源縣鄧川鎮、右所鎮和三營鎮,蒜農爭相表示。

9月以來,一紙洱海保護“七大行動”整改通知,在大理州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核心字句是“全面禁止種植大蒜”。

村民蓋新房,就靠這一顆蒜

洱海上游的鄧川壩子,土地肥美,氣候適宜,這裡有史可據的發達農耕史已有1300年以上。近25年來,這裡成了繼彌渡縣之後的大蒜主產區,小小大蒜,讓各族群眾嚐到了“富起來”的喜樂。這個歷史上的國家級貧困縣,在9月中剛剛宣佈脫貧摘帽。

“村民蓋新房,就靠這一顆蒜。但自從傳聞禁種大蒜以來,我就沒接到新活計了。”長年在鄉村從事傳統白族民居建設的建築老闆孫繼雄告訴記者,往年價格高時,每畝獨蒜純收入可在2萬元以上,如果換種蠶豆、小麥等作物,每畝產出只有千元多些,落差會很大。孫老闆說,禁種大蒜後,他的工程隊肯定受影響。

靠禁種大蒜來保護洱海?

在聯繫採訪大理州農業局負責洱海面源汙染防控相關工作的副局長李月秋時,這位負責人以開會為由,婉拒採訪,並以短信提供了一個洱海保護“七大行動”指揮部宣傳組的座機號碼,但多次撥打均無人接聽。該州農業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幹部表示,禁止種大蒜一直在討論中,但種大蒜究竟給洱海帶來多大的汙染?他也沒見過環保部門給出的數據。今年的要求確實來得急,但洱海保護又是“等不起”的工程。剷除青苗確實傷害了農民群眾的感情,利益也受到損害,但這個“陣痛”得承受,群眾接受肯定有個過程。

洱源縣農業局局長王利高表示,客觀上,農戶種植大蒜,常過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農藥,隨著區域水流,過量的農藥化肥會給洱海保護帶來壓力。王利高解釋道,“禁種大蒜”的背景是“三禁四推”,即在洱海流域禁止銷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廣有機肥替代;禁止銷售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無公害農藥;禁止種植以大蒜為代表的“大水”“大肥”農作物,推廣種植綠色、無公害作物。此外,還推廣生態養殖,最大限度減少面源汙染。

種植有機大蒜不是沒可能

“我們已有一整套規劃,儘量不讓群眾收入大幅下降。”王利高表示,針對轄區各鄉鎮的優勢,他們結合企業規模化經營,將繼續在三營、牛街等地推廣種植重樓、白芨等中草藥,並已與雲南白藥集團等企業積極接觸;在古鎮鳳羽,結合旅遊開發和古鎮風貌建設,推廣有機油菜種植;在鄧川、右所等鄉鎮,推廣鮮食蠶豆、有機藜麥,並已備好了種子資源。他們將根據種植適宜情況、產量、受益進行評估後,再大範圍向各族群眾推廣,努力建成綠色食品示範基地。今後,洱海流域推廣生物菌肥,“農戶迴歸種植有機大蒜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位負責人說。

據瞭解,在洱源縣,今年9月20日前種植大蒜的農戶,州級統籌給予每畝1200元的綠色生態種植補貼,同時政策疊加,給予1200元的青苗補償;對已購買蒜種未下種的農戶,給予每畝600元的蒜種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