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的 昨天和今天

叉車研究 - 叉車的 昨天和今天

什麼是叉車

叉車是工程機械的一個分支,產品主要用於成件物資的裝卸、堆垛以及短距離搬運和牽引等作業,在全社會物流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廣泛應用於製造業、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等領域。

叉車又和其他工程機械,如挖掘機,裝載機和土推機有很大的不同。叉車下游行業相對較多、分佈較廣,其產品的需求彈性相對較小,因此叉車對單一行業的週期性波動不太敏感,但與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週期關聯較為緊密,隨宏觀經濟週期出現波動。

叉車由動力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液壓系統、車身系統、操縱系

統、電氣系統、制動系統和起升組件等幾個主要部分組成。機器雖小,但其五臟俱全。所以我們在看合力財報時發現合力擁有液壓,動力,傳動等研發製造能力。同時我們也發現凱傲(林德)除了叉車全球排名第二外,其林德液壓在全球液壓市場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叉車又分為內燃機叉車,電動叉車,手動叉車。當然手動叉車已經基本退出市場了。更進一步分類為電動平衡重式叉車,電動倉儲式叉車,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以及內燃機平衡重式叉車。

叉車的昨天

叉車工業起源於美國,1917年的美國Clark公司發明,從子早就了全世界無聊搬運產業的新時代。

叉車研究 - 叉車的 昨天和今天

叉車的廣泛應用始於二戰,主要用於搬運,儲存軍用物資。而戰後,基於恢復經濟建設的需要,加上汽車和液壓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叉車工業的發展。

叉車的今天

叉車行業成熟,但低端仍競爭激烈

叉車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處於成熟期,在合力和杭叉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

縱觀整個全球,全球前十位製造商仍主要分為三個集團,第一集團為日本豐田和德國凱傲,第二集團為德國永恆力、美國海斯特耶魯和美國科朗;第三集團為三菱力至優、優嘉力、安徽合力、杭州叉車、日本小松等,前三集團基本佔據了全球工業車輛的中高端市場。

成熟期的叉車行業,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其中國內第一合力和第二杭叉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45%。

但目前國內從事工業車輛行業的廠商仍然多達120餘家,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同時,國內市場競爭仍然呈現著同質化、低端化的特點。國內排名前10的叉車品牌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亦即多大110家左右的叉車競爭不到20%的市場份額。

快速增長後市場進入穩定期

過去10年,中國叉車年銷量從11.16萬臺增長之2017年37萬臺,但過去10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快速增長階段和穩定階段,再次快速增長階段。

叉車研究 - 叉車的 昨天和今天

2006年至2011年 快速增長階段

此6年,叉車市場銷量迅速從11.16萬臺增長至31.28萬臺,增幅

增幅高達181%, 年化增長高達10.5%。

此階段的高速增長來自兩方面,一是物流的增長對叉車的 需求,二是工程機械行業的火爆,特別是2009年4萬億的刺激。也因此,叉車僅僅在2009年經濟危機中短暫下滑後即快速增長。2009年至2011年的需求可能更多來自於工程機械的火爆。

2011年-2015年 穩定階段

此5年時間,叉車需求始終徘徊在32萬臺左右,雖然其中因工程機械行業的嚴重衰退在2012年出現短暫下跌,但物流,特別是點上快遞物流的強勁需求讓叉車行業迅速復甦至32萬臺左右。

2016年和2017年 重拾增長

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復甦,工程機械開始復甦,經濟回暖,叉車行業也突破32萬臺的平臺,而實現37萬臺的歷史新高。而2017年,隨著工程機械,製造業的復甦,叉車銷量在2017年上半年達到23.8萬臺的規模,全年極有可能實現50萬臺的規模。而全球叉車銷量也達到130萬臺的規模。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2017年全球新增的13萬臺叉車中,幾乎全部由中國叉車銷量貢獻。而相應,中國叉車市場佔據了全球的接近40%份額。

叉車市場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成熟市場,但中國的叉車仍然存在競爭激烈的現狀,同時面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技術等的衝擊,充滿變數。

叉車研究第四篇將會談談叉車的明天。

歡迎關注Smart-Iron. 工程機械,採購,不求熱點,不追速度,只是深挖,解讀行業背後的深層邏輯。歡迎轉載,請聯繫著作者並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