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这几天驾车回老家连云港探亲,遇到了退休的舅舅,在一起叙叙旧。舅舅今年六十多了,之前是老家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现在闲暇在家无事喜欢写写文章,这不刚写了一篇地方志散文与我分享,出于职业习惯舅舅讲起故事来真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当然很多地方传说我也是首次听闻,老一辈留下来的故事神奇有趣,分享给大家。

舅舅的文章名叫《洞天福地老君堂》,内容如下:

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我家住在北云台山南麓老君堂村,村名因老君庙而得名。古人言:有庙的地方必是福地,此言不谬。

那是一座十分美丽的村庄,背后一座大山东西两座小山像慈母一样拥抱着村庄,村庄就像娇宠而又慵懒的孩子温顺地躺在母亲的怀抱。大山中间一条终年不息的溪流,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地供养着她的宠儿。流水穿村而过又像分家的弟兄各自向东西流去。

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我家对面住着一对台湾籍的老人,一九四七年糊里糊涂跟着海船跑到了台湾,一呆就是半个世纪,这不,老来思乡,叶落归根。正好,我也刚从农院退下来,我们就结成了旅友。他养了条名狗,我养了一条菜狗,每天遛狗,其实是遛人,从不间断,风雨无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出门有三条线路,顺着云台山走向,向东或者向西,再一个就是向北爬山。

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今天是向东,听知情人说,东边有神山,老君庙,还有环绕水库的健康步道。

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我们出门不远就是老君庙,但是物是人非,当年的两个道童金角银角和老君已经回了天庭。在阳光下很现代的幼儿园取代了大庙。我们在门口停留了片刻,那些活动的师生,对我们路人毫不介意。这使我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门卫老王客气地招呼道:“张教授,遛狗”?我笑呵呵地应着。说话间,我们过来幼儿园。回望那棵合围粗的银杏虽然伤痕累累,枝叶残缺,但仍能够坚持在那儿,依然挺拔,像剑一样努力地刺向天空。遗憾的是那零零落落的叶却没有我小时候见过的那么茂盛。小时候,我们在庙里上学,枝繁叶茂的银杏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回乡探亲读《洞天福地老君堂》

我们在树下拣白果,老师会说,不要不要,手会蜕皮的。不过总还有一些大胆的学生去拣,我们这些小胆的就去拣树叶,描叶画画。回望间没有看到当年的高耸入云的青皮梧桐,更没有看见比梧桐矮上一截的百年石榴。我想那口建庙时的古井应该还在吧?不知怎的,那首老子与苌弘琴箫合奏的《风雨行》总是缠绕在我的心间。(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