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三個字,三句話點明白

為什麼中國幾千年文明一直領先世界,反而到了清朝後落伍,很多人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尋找答案。

如果從文化上尋根,《易經》就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活水,用得好的時期就繁榮昌盛,用的不好就會落後捱打。

《易經》的核心思想離不開“天、地、人”三個字。由此產生不易、變易、簡易的方略。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三個字,三句話點明白

依我們現在對天文知識的理解,所謂的天,就是宇宙星空萬有;所謂地就是指地球;人就是地球上的人類;

人可以“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每時每刻,地球帶著人類在不同的時空運動,太陽系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運動,銀河系在宇宙中運動……

古人意識到這種廣大的運動,對人必然有感應影響,意識到天人感應的奧秘,所以天地之道、人生之道,都是要感悟的大道。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將人效法天地的本質說清了。天體運動永恆不息,所以人生幸福在於健康成長能生生不息。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養育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這種傳大的承載和愛,人類需要終生學習感悟。現在提倡生態環境改善,就是要還地球生機,給人類自己美好未來。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三個字,三句話點明白

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線性思維常會走極端,只看到初一忘記十五,只看到眼前小利忘記更大的責任擔當。而易經告訴我們,世界是陰陽互動、陰陽統一、陰陽迭代進化的世界,是多維的世界。大洋海面上一個小氣旋吸收海水能量可以轉得大了,累積而成了康尼、山竹這樣的巨無霸颱風,造成驚人的破壞力。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胸懷如果小到只是一點一個線段,就無法領會宇宙真理,無法感知更高維度。所謂善就是對他人的包容,與環境和外物的和諧互動。積善就是積累人性的良性內功,陽德積累讓人群和諧眾生幸福,而無陰德積累則天地鬼神生怨。人心向善,更適應宇宙的進化。這樣看來,《易經》才是人類最正統的文化,是引導未來的文化。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三個字,三句話點明白

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地一直在變化運動中,當事物進行到極限時,就會發生變化,阻礙發展的阻塞阻力將會被破除。宇宙星空有白洞有黑洞,黑洞吞食星空和光線,白洞噴出物質和能量,陰陽無所不在。

不易、變易、簡易,有此等觀念的民族是天才民族,對事物的洞察達到極致,又有隨機應變。當週朝在周文王啟蒙的六十四卦中起步,經過漫長的八百年,好象走到了盡頭。諸侯紛爭天下大亂。而大亂之時,也是春秋百家爭鳴之始,諸子百家絕大部分宗旨都離不開《易經》,包括老子的《道德經》,孔子更是《易經》的鐵粉。大亂的大治,秦朝、漢朝昌盛隨之而來。時光跳躍到清朝末,卻落後衰退到極點,由此大破大立開始,革命爆發,新中國應運而生。

《易經》的核心思想價值:三個字,三句話點明白

因為意識到陰陽互動變化的常道,所以中國人行事天然向善,又能低調做人,應對各種危機,也能胸懷世界。所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