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影视创始人赵依芳: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节点

文|《浙商》全媒体资深记者 陈抗

摄影|宋亮

炎热的盛夏,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内绿树如荫,分外安静。疏影横斜之间,坐落着栋栋小楼,华策影视就“隐藏”在这里。看起来并不显山露水,但这幢办公楼却是每年输出千集精品剧的流量之王。

出现在《浙商》记者面前的华策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因为感冒,喉咙有些嘶哑,但话匣子一打开,她的神色顿时飞扬起来。

“人一生就三万多天,每个人过得都不一样。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前行才会有动力。”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赵依芳有了诸如 “电视剧女王”“爆款专业户”多个称号,但她的初心始终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华策影视创始人赵依芳: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节点

1

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节点

我们这一代人很渺小,也很幸运。在回顾过去的时候,我感觉我踩中了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关键节点是在1978年。我是恢复高考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的第一届毕业生。能够来到省城杭州读书,我感觉已经很幸运了,当时我唯一的憧憬就是毕业后能找个铁饭碗。在大学里,我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公报里描绘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景,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当时我觉得特别新鲜,好像懵了很久突然醒了,以前的认知都被颠覆了。我开始去思考自己想要做些什么。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从我进入机关单位——东阳广电局工作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后,整个国家的机关体系缺乏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所以我们首届毕业的四个年轻人得到了特别的培养和关注。在机关单位工作的12年,我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锻炼和成长,也学习到了国家各行各业的政策规范要求,学会以国家的宏观发展目标去看待问题。

那12年里,每年我都要下基层,到各个乡镇村去。记得有一次参与东阳洪灾的抗洪工作,我三天三夜都没有睡觉,虽然很辛苦,但我特别渴望去参与这些事情。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想着应该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创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体系也逐渐有了苗头。

我人生中第三个关键节点,就是1992年我辞职“下海”。放弃铁饭碗是很难的事情,我考虑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在我住的院子里,有很多退休干部,我看着他们,就好像一眼能看完我接下来的人生,但是我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没做啊,所以我下定决心辞职,要做我觉得对的事情。

2

文化产业的改革开放之门

辞职之后,我来到杭州,在莫干山路上的一家小宾馆里租了两个标准间。刚开始,团队只有五个人,白天出去跑业务,晚上回来做文案。

当时最大的考验是在心理上。

我要有求于人、重新起步,这其中的心理落差必须要一步到位地调整好。我们选择参与电视剧制作后,拍出的第一部作品是电视剧《子夜》,很多电视台都播了,反响很好,我觉得特别开心。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后,我在浙江深切地体会到文化产业的改革开放之门打开了,民营影视行业开始有了发展机遇。浙江省对于民营影视企业,从允许到鼓励、支持、表扬、激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且,我们不再只停留在命题作文的题材里,开始思考去拍更多与市场接轨、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

2005年10月25日,我成立了华策影视,我希望能够真正把电视剧的制作和营销变成一个有长期发展逻辑的事情,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

2005-2010年,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大转型时期。2009年,华策影视变更为股份制有限公司,2010年上市,成为创业板的“电视剧第一股”。我们成功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有不少同行不肯相信,问我:“你们真的上市了?”

但是,上市之后,我一下子困惑了。本来我们做好内容就行了,进入资本市场后,要考虑利润成长性、业务可持续性、企业的战略规划等比较复杂的东西,还要开始考虑上亿级别的投资。

上市初期,我的思路很不清楚,不知道是要做赚钱的公司还是做有内容的公司,怎样去平衡自己的愿景和上市公司的成长。

我想了很久,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这个公司只要是我开的,就要专注做内容。华策能有今天的成绩,就因为对内容的坚定,围绕内容去构建实力、做大产业、整合优质资源。

现在华策的定位很清楚: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打造中国影视文化金名片。

我有时候开玩笑,在华策要想做一部不成功的电视剧挺难的。我们已经有自己一套精品剧“质造”方法论,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工业体系,“优生优育”。“优生”就是从研发题材开始严把关,标准是五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政治性、市场性;“优育”靠的是赋能体系:华策建立了大数据研发中心、创意中心、评估中心、营销中心、制作管理中心等一整套综合体系,300多人的团队从立项开始层层打分,从几百个项目中挑选,在制作过程中及时调整,充分了解观众审美,精准把控流程。想要做精品剧,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高度工业化的制作和管控体系、成熟的数字化工业体系,缺一不可。

3

打造价值精品,力推华流出海

在我的理解中,传媒的本质是传播,核心是去抓取时代的主流价值体系,这是文化的价值、国家的灵魂。

真正的精品影视剧都是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大家喜欢正能量、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好的文化产品要解决痛点,给社会带来温暖、美好的体验。

40年改革开放,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文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与此同时,题材和渠道日渐多元化,从无屏到有屏到多屏时代,现在又到了无屏时代——屏幕无处不在,随时随地触发用户需求。影视文化的内容形态,从“几乎没有”发展到了现在的“非常丰富”。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影响很大。利用互联网工具,华策已经打造出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新生态,新媒体运营、影视教育、文化旅游、广告植入、IP运营等领域都有涉及,扩大了优质内容的“乘数效应”。

我心里一直有个“华流出海”的梦想,我希望中国文化能够输出到全球各地。华策的海外营销是,坚持在全世界“摆摊”,用市场化手段走出去。以前海外市场完全不把中国的作品当回事,现在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在内容、剧场、资本方面互鉴互利、共享共荣。我相信只要是有温度的、彰显我国文化的内容,都能够打动海外观众。

在影视“出海”方面,华策已经成功将1万多小时的影视剧行销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影视出海领域的市占率达到近20%。华策还在全球多地设立分部,华策大家庭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

文化产业领域需要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的意识。中国文化想要繁荣兴盛,就要和世界各国文化相交、相融、相通,让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现在,浙江已经成立了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中国民营企业以后可以抱团出海,在政府支持下,共同寻找一个市场化的出口,推动影视产业的升级。

华策影视创始人赵依芳: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节点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四十年,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民营经济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年代。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一部当代浙商史。浙商们从心底里相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浙商。40年来,浙商们见证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并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浙江省工商联、《浙商》全媒体联合推出“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系列报道,尝试通过浙商们的亲身讲述,呈现改革开放过程中独特的浙商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华策影视创始人赵依芳: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