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計算兵力對比的標準單位 軍事知識―軍旅中的「營」

戰術計算兵力對比的標準單位 軍事知識―軍旅中的“營”

營由若干個連編成的軍隊一級建制單位。通常隸屬於團或旅。為高級戰術分隊。一般在團或旅編成內遂行戰鬥任務,有時也可獨立遂行戰鬥任務。直接隸屬於師以上單位的營,稱獨立營,多遂行戰鬥勤務、技術勤務和後勤裝備保障任務。

一般戰鬥營通常轄3至5個戰鬥連及戰鬥支援、勤務保障分隊。設有營部,有的國家軍隊的營設司令部,編有參謀長和參謀。

中國古代軍隊即有"營"的稱謂。漢朝軍隊將駐在一定地區和京城宿衛的部隊編為營,如五校營、雍營、度遼營、漁陽營等。宋朝軍隊以"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我國近代意義的營始於清朝編練的新軍,有步兵營、馬兵營、炮兵營、輜重營等,編制300至1000人。

古代世界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沒有營的編制和稱謂,直到14世紀一些歐洲國家將大方陣密集隊形中的小方陣的輕步兵和輕騎兵稱為營。到17世紀,營才正式成為步兵部隊中的固定組織,編制500至1000人。

俄國彼得一世首先採用了營的編制,每個營由4個連構成。二戰期間,步兵營和坦克營,是戰術範圍內計算兵力密度和兵力對比的最主要的計算單位。

目前世界上各國軍隊中營的種類很多,分為步兵營(摩托化步兵營、機械化步兵營、裝甲步兵營、山地步兵營)、坦克營(裝甲營)、特戰營(偵察營)、炮兵營、防空營、導彈營、空降營、電子對抗營、工兵營、通信營、雷達營、防化營、汽車營、軍事情報營、支援營、修理營、憲兵營等等。

戰術計算兵力對比的標準單位 軍事知識―軍旅中的“營”

20世紀90年代初,俄軍摩托化步營轄3個摩托化步兵連,1個迫擊炮連和反坦克、防空、通信、技術保障等分隊。美機械化步兵營,設有營部,轄3個機械化步兵連、1反裝甲連、1個直屬連,編制820餘人。美軍坦克營,設有營部、1個直屬連、3個坦克連(每連17輛坦克)、1個戰鬥保障連。美軍的營部編制有各類參謀人員輔助營長組織指揮,營長軍銜一般為中校。美軍的營編制特點是規模較大,而且編有較多的戰鬥保障和勤務保障分隊,獨立遂行任務的能力較強。

我軍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炮兵連、1個機槍連,編制505人。坦克團屬坦克營下轄3個坦克連,31輛坦克。步兵旅屬坦克營下轄5個坦克連,51輛坦克。

戰術計算兵力對比的標準單位 軍事知識―軍旅中的“營”

我軍的營原來不設參謀,由於作戰合成程度的提高,營在作戰時通常要加強偵察、坦克、炮兵、防空、工兵、防化等分隊,兵種專業多,人員近1000人,相當於"小團",需要有作戰、情報、火力和戰勤等參謀人員輔助營指揮員組織指揮作戰。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常將無本級戰術的機槍連連長培養成為營兼職參謀(主要負責作戰,並充當營參謀長的角色),副連長兼營情報參謀,指導員兼營戰勤隊長,另派出炮兵軍官充當營火力協調官的角色,但只能算是應急措施。

這次軍改後,我軍營實行新的編制,營部設置了各類參謀人員,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同時增加了戰鬥支援和勤務保障力量,使用營的合成程度和綜合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戰術計算兵力對比的標準單位 軍事知識―軍旅中的“營”

現今世界各國軍隊都很重視營這一級的建設,都將營作為高級戰術分隊,不斷提高其合成程度,使其能夠獨立多種戰鬥任務,並具有持續戰鬥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