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問鼎首富背後:騰訊市值縮水萬億,房地產與遊戲神話不再

馬雲問鼎首富背後:騰訊市值縮水萬億,房地產與遊戲神話不再

10月10日早間,胡潤研究院發佈了其2018富豪榜。榜單顯示,其上榜門檻保持20億人民幣,今年共有1775人上榜,相比去年的1982人縮水超過200人。馬雲家族以2700億元居榜單首位,許家印衛冕首富失敗退居第二,馬化騰排名第三。前三甲總財富高達7600億,相當於中行的A股總市值。

每年胡潤百富榜一經發布,最受關注的便是“首富”桂冠花落何家。《2018胡潤百富榜》顯示,54歲的馬雲及其家族財富增長700億元,以2700億元的身價、時隔四年,再次成為中國首富。緊隨其後,去年的“首富”許家印財富縮水了400億元,以2500億元的身價位列第二,而馬化騰的財富也縮水100億元至2400億元。

1、騰訊市值縮水萬億

騰訊股價今年1月29日曾達到476.6港元的年內高位,彼時其市值一度高達4.5萬億港元,但在其後持續下跌後,最新股價僅為293.8港元,較年內最高價下跌38.36%,市值降至不到2.8萬億港元,累計縮水約1.7萬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1.5萬億元。隨著其股價的不斷下跌,騰訊市值在全球的排名也不斷下降。騰訊市值今年一度超過Facebook,高踞全球第五,但按照今日的匯率估算,其最市值摺合美元約3500億美元,已排在埃克森美孚(3647億美元)之後,被擠出全球前10位之列。

為挽救股價頹勢,騰訊從9月7日開啟了今年首次股票回購,程度之瘋狂已經達到了每日必買的地步,迄今已持續21天之久,創出了公司史上最長連續回購記錄。合計回購數量已超過2000萬股,耗資逾7億港元。9月30日,騰訊還正式啟動了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調整為六大事業群。這是時隔六年來騰訊對組織構架開展的最大規模重組。

然而,從股價表現來看,玩命回購和重大調整似乎無力迴天。伴隨著股價傾瀉,馬化騰的身家大規模縮水,今年驟減100億元,至2400億元。這也是他2005年上榜胡潤百富榜以來首次出現財富縮水。

2、“飛輪效應”將讓阿里持續高速發展

最近,阿里巴巴公佈了最新財報,阿里巴巴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809.2億元,同比增長61%。阿里巴巴的最新財報引發華爾街強烈關注。對於阿里為何能在營收這一關鍵指標上全面領跑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與谷歌)陣營,福布斯給出了新穎解讀——“飛輪效應”將讓阿里持續高速發展。投行Stifel給出“買入”評級,並上調目標價至256美元。

福布斯認為,阿里巴巴61%的營收增長簡直是“炸裂”式的發展速度(Blowout),同時,天貓也經歷了B2C行業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速度。阿里這個龐然大物所獲得的高速增長,以及對未來投資的思路,都可以用“飛輪效應”來解釋。

所謂“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後,飛輪所具有的動量和動能就會很大,克服阻力維持原有運動變得很容易,而要使其短時間內停下來則需極大的外力。

福布斯雜誌解釋,阿里巴巴所著力的方向,對未來投資的力度,都意味著包含天貓、淘寶、支付寶、盒馬、阿里雲、菜鳥等多種業務形態的“阿里巴巴生態體系”這一龐大的“飛輪”轉動起來後,將會產生極大的動能和極快的速度,“並最終持續讓中國消費者開心”。對競爭對手而言,要想使這個巨大的“飛輪”停止轉動,將非常困難。

3、恆大健康暴跌35%

僅僅度過了不到4個月“蜜月期”,耗盡8億美元后,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開始謀劃將許家印名下恆大集團踢出新能源汽車公司法拉第Faraday Future。10月7日晚間,恆大健康公告稱,賈躍亭向香港仲 裁中心提出仲 裁,要求剝奪恆大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並解除所有協議。

受“賈躍亭欲撕毀合約踢恆大出局”的消息影響,10月8日,國慶假期結束的第一天,恆大健康(00708.HK)復牌開盤暴跌35%,市值單日縮水超過170億港元,此後跌幅稍有收窄,但仍維持約15%的跌幅。恆大健康開盤一度跌近35%,目前市值約736億港元。市值單日蒸發171億港元。

4、中國財富格局生變

今年初,《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馬化騰的財富升至470億美元,正式成為全球華人首富,排名全球第15位。許家印、馬雲家族擁有的財富分別為410 億美元和320億美元。其後的背景是,騰訊頻繁參與零售領域,投資上“連下多城”。不過,從近期的股價表現看,騰訊的市值也隨著股價下跌整體走低。與此同時,馬雲財富增長背後,主要得益於螞蟻金服估值的上升。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國家對遊戲行業的政策出臺,相信中國財富格局會逐漸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