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少女腹部“带球”12年,养母一家不离不弃

清远12岁的女孩小怡(化名)一出生时腹部就有鸡蛋大小的脐疝,生母将其托付给工友之后竟消失无终。所幸小怡被善良的小伙带回家交给母亲照顾。不料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肿物竟然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增大到一个小皮球那么大,薄薄一层皮肤被撑到几近透明,里面的疝出物竟然是肝脏……

小怡如今已经小学六年级,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平日养母一家、老师、同学都生怕她稍有不慎磕碰到,会把肝脏摔裂,只能尽量让她少动,待在室内。正是爱玩的年纪,性格活泼的她却不能和朋友们一起尽情奔跑戏耍。

人间值得!少女腹部“带球”12年,养母一家不离不弃

近日,在慈善机构的资助下,小怡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就医,在肝胆外科等多科室的协助下,历经半年完成了两次复杂手术,终于去除病灶、恢复健康。为了让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长,医生用特殊的生物材料给她再造了一块腹壁,来容纳她移位了的脏器。

病情复杂

养母带她辗转求医

小怡的腹部肿物摸上去质地柔软,表面皮肤无红肿,但皮肤被肿物撑得很薄,看上去已几近透明,连血管都一清二楚。两年前小怡在清远当地医院做过B超检查,腹部肿物被诊断为腹外疝,疝出物竟然为肝脏,属于非常罕见的病例。她的养母带着她在省内多地看过医生,都觉得病情过于复杂,对于治疗态度十分谨慎。12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小怡却像脆弱的“玻璃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家里看电视、看书,偶尔画画、做点手工。在学校,课间时间也大都呆在教室内,更别说上体育课了。“老师不让出去,担心受伤。”

幸运的是,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小怡还是得到了很多帮助和关爱。为了帮她求医,她就读的小学校长为她联系到了公益慈善组织。今年3月份,小怡在牵线之下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该科主任张金明教授经过仔细查体后,与该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刘超教授讨论治疗方案,两位专家认为手术是唯一解决方式——将突出的肝脏还纳到腹腔,转移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张金明介绍,手术的难点在于分离肝脏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肝脏,否则术后容易出现出血的风险,危急生命。其次,由于者疝出体外的肝脏有整个肝脏的三分之二体积,且长期没有收到腹腔的空间限制,肝脏的生长比常人还略大一些,因此腹腔位置难以完全环纳,强行环纳有可能引起其他重要脏器受压,造成器官功能障碍。除此之外,患者腹壁皮肤组织量难以完全保证修补的需要,需要充分游离扩张皮瓣及腹壁进行修复,游离皮瓣过程中皮瓣的瘀血或局部失活容易导致手术失败,造成腹腔器官外露等严重后果。

人间值得!少女腹部“带球”12年,养母一家不离不弃

专家跨科会诊,妙手助肝脏“归位”

完善相关检查后,张金明及刘超团队讨论并制定了相关手术方案。手术共分为二期,首先在腹部病灶的一侧埋置了一个扩张球囊,每日注水,完成皮肤的扩充,这个漫长的过程用了差不多5个月;然后再进行二期手术,把肝脏还纳到腹腔,修补缺损的皮肤。

经过半年时间的“孕育”与悉心照护,皮囊准备好了。8月23日,两位教授的团队联手合作开展手术,抽丝剥茧地切开了疝出部位薄薄的皮肤,将异位的肝脏剥离皮肤、回纳到腹腔,然后转移预先扩张好的一侧皮瓣,“拉”过来覆盖住创口的位置,修复腹壁缺损。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结果超乎预期。目前小怡恢复良好,预计一周后就可以出院。

提醒:新生儿脐疝需早就医诊断

刘超介绍,小怡的病情确实比较罕见。一方面是出生时腹壁缺损、脐疝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以致病情进展至此;另一方面也与其先天缺陷、腹部脏器错位有关。“正常人的肝脏并不会来到脐部附近疝出,但我们检查的时候发现她的腹部多脏器出现了异常的错位,肝脏原来应该在的腹腔位置,被右肾和部分小肠占据,肝脏则移位到了肋弓下方,可能由于肝脏韧带发育不良,肝脏处于游动状态,从发育不良的腹壁疝出。幸运的是,这些脏器的功能没有受到影响。由于疝出的肝脏过大,我们一度曾考虑进行部分切除,但考虑到切面感染风险太大,而且会影响肝脏功能,最终还是想办法将整个肝脏‘归位’。腹腔空间不够,我们使用了扩张器扩大腹腔,归位之后需要修复,皮肤软组织不够覆盖创面,我们使用了一张30x30cm的生物材料补片,这个补片周围的皮肤组织随着她的年龄增长也会自行生长,不影响外观。”

张金明还介绍,目前小怡的腹部比正常略微“鼓”起一点,主要是考虑挤压太紧会不舒服,以后长大了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做“收紧”。

专家提醒,患者的腹外疝若早期治疗的话难度会小很多,就诊推迟导致疝出物的体积过大,加重了修补的困难。虽然小儿脐疝的现象并不罕见,部分婴儿会随着长大而自愈,但医生提醒家长,发现疝气务必及早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是否需要处理。

背后故事:

她虽被生母遗弃,却得到了满满的爱

9月13日,记者在中山孙逸仙纪念医院见到了12岁的小怡和她的养母,55岁的丘金娣。病房中的小怡脸色红润,面容清秀,已经毫无病容。她说,从小就和腹部的这个“小球”相伴,虽然有时候也会被小朋友乃至家人调侃“大肚婆”,但是自己早就习惯了。虽然大家很保护她,但是调皮爱玩的她也经常会偷偷溜出去玩。

眼前活泼可爱的小怡,让人完全看不出背后坎坷的身世。2005年,17岁的清远小伙外出打工,被一名工友托付“照顾几天”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不料托付之后,工友就消失无踪了。善良的小伙子只好把女婴带回家交给自己的妈妈丘金娣。在家务农的丘金娣已经育有一子一女,还收养了另外两个女儿,尽管如此,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下了这个女婴。“一开始看她脐带那里流脓,还以为正常的,慢慢会好,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没想到会长到那么大。总不能不管她呀,只好好好看着,有空就带去看医生。”丘金娣朴素地说。

人间值得!少女腹部“带球”12年,养母一家不离不弃

一晃12年过去了,曾经答应“过几天就回来领走孩子”的生母并没有出现。小怡已经在丘妈妈的养育之下长大了。她说,平时最亲的,除了妈妈,就是自己的大哥哥。“有时会跟哥哥吵架,但是嫂子会护着我。姐姐嫁到开平,我也去过那里玩,这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小怡的境遇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香港、广东两地的公益慈善机构资助了她的手术,还时刻关注她的病情、生活。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已逝的消化内科专家袁世珍教授的家属也提供了资助。住院过程中,医院医护人员对小怡和其家人嘘寒问暖,悉心照护。

不幸的小怡却又是幸运的,她失去了生身妈妈的爱,却得到了更多的爱。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周洁莹 通讯员 张阳、刘文琴、张剑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刘桐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