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一位企業家,指揮了一次大撤退

時勢造英雄,種種的歷史機遇彙集到一起,把盧作孚推倒了時代的風口浪尖。盧作孚,是民生輪船公司的老闆。他從1925年開始創業。經過10餘年的經營,把民生打造成宜昌到重慶航線上最大的輪船公司。

撤退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盧作孚一個人的身上。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盧作孚火速趕往宜昌進行指揮。指揮撤退的盧作孚,他親赴各個碼頭檢查,把每條船隻的性能、運載量、運行情況進行了瞭解。


中國抗戰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一位企業家,指揮了一次大撤退


然後,他又來到輪船公司,將那些來自各單位想要走關係的人們勸退。於是將客運艙的鋪位一律改為座票,這種做法能提高一倍以上的客運量。與此同時,盧作孚並沒有藉此機會大發國難財。

反而是降低收費,自掏腰包讓撤退能夠順利進行。他對所有公教人員實行半費,戰區兒童免費。所有的貨物則只收取平時十分之一的費用。而且,為了防止出現“走後門”的狀況。盧作孚規定所有輪船、碼頭都只聽他一個人調遣。


中國抗戰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一位企業家,指揮了一次大撤退


人員和物資的轉運順序一旦排定,必須堅定執行。為了搬卸方便,他臨時增加僱工3000人,並且徵用了民間的普通木船上千艘,便於運載輕型物資。除了在運載方面進行了改變,盧作孚對航線也進行了調整。


中國抗戰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一位企業家,指揮了一次大撤退


他根據各個船隻的吃水深度、馬力大小為依據。把宜昌到重慶的線路分成了三段。每段安排不同的船隻運送,這極大地增進了運送的效率。一些重要的物資,則由宜昌直接運往重慶。

而回程途中則載滿奔赴前線的士兵。10月24日,第一艘滿載物資和人員的輪船起航,生死時速開始上演。裝滿物資的民生輪,10月27日,武漢全部淪陷,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轉移到宜昌。


中國抗戰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一位企業家,指揮了一次大撤退


在這樣的硝煙和炮火中,時間終於來到了1938年的12月。此時,江水低落。之前喧鬧的宜昌城已經完全安靜下來。經過40天的苦戰,奇蹟真的發生了。原來堆滿器材、擠滿人流的碼頭已經空空如也。

在這次大撤退的運輸中,民生公司以損失輪船16艘,犧牲員工116名的代價,運送出部隊、傷兵、難民等人員共計150餘萬人,貨物100餘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