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隨著區塊鏈熱度的升溫,區塊鏈行業分化為幣圈和鏈圈。

而如今又從涇渭分明到逐漸融和,這發生在以太坊上線之後,因為在以太坊上發行Token是分分鐘的事情,你不需要理解以太坊的底層技術,卻可以發幣,就好像你不需要知道微信的原理,你會用它發朋友圈一樣。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以太坊,在2017年,價格持續爆漲的背後機理,是被廣泛用於“思慕”,但“思慕”的巨大泡沫,“思慕”層出不窮的騙局,讓發行Token的行為備受詬病,甚至鏈圈的人有點鄙視幣圈,幣圈卻也不服氣。

但我們看到,其實真正的大佬,大多是在幣圈、鏈圈自由穿梭的高手。

幣圈大V往往是早期玩家、技術牛人、狂熱的佈道者,坐擁大量比特幣和以太坊,最要命的是,他們有偉大的情懷和信仰。鏈圈大佬基本上是2016年崛起的,包括風投公司、項目開發者。

幣圈心中裝著熊市、牛市,奮力在幣海沉浮,鏈圈在意技術落地,輕視Token,甚至狂傲地要甩開它。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目前,幣圈鏈圈大體上有這麼三個門類:

技術類

這類人是鏈圈的典型代表,在他們的眼裡,區塊鏈就是一個分佈式的賬本,存在的價值是可以共享數據,降低商業成本,而Token沒有存在的必要,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現有痛點才是硬道理。

共識類

這類人是幣圈的典型代表,他們重點關注Token的價格,相信只要大家認可這個Token,它就有價值,不一定要有內在的價值,不一定要有應用場景。

融合類

顧名思義,融合類是既認可幣,又認可鏈。他們既看到了區塊鏈技術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顛覆性,同時又看到了其侷限性,既看到了Token的激勵和流通作用,又看到了Token和區塊鏈技術結合的聚合效應。

到底,Token有存在的必要嗎,離開了Token,區塊鏈技術到底能否產生作用。

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清楚這個問題: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1、Token合約是什麼?

Token合約的本質,就是包含了一個對賬戶地址及其餘額的映射的智能合約,可能是代表貨幣的價值,可能是代表持有人的權益。Token被轉賬的時候,Token合約自動更新往來賬戶的餘額。Token的總量有兩個方法來改變,一個是發行新Token,一個是銷燬Token。銷燬Token,有一種有趣的方式,將Token發送到一個不創建私鑰的地址,總量沒變,但流通性降低了。

Token合約的標誌是它的符號,就像股票對應的代碼,一般是3到4個字母代表。ERC-20創造了條件來構建Token合約,即可以在上面隨意發放Token,天生具有通用性。

2、Token的本質

Token的原意是計算機術語“令牌、信令”,是一種權益的證明。Token本質上是資產的數字化。但Token叫代幣,顯然不妥,沒有國家的授權,怎麼能代替貨幣呢,這不是明擺著和國家對著幹嘛。既然是權益證明,還可以流通,翻譯成“通證”比較名副其實。

3、Token的特點

Token有三個特點:

權益證明性。Token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權益證明,代表一定的權利和價值。

安全可信性。區塊鏈上的Token由密碼學技術保駕護航,使得它具有不可纂改、私密性、可信性等特點,這種保護遠勝于飛機大炮的威力。

交易流通性。Token在一個區塊鏈基礎網絡中流動,代表一切的權益證明,比如身份證、文憑、票據、積分、股票等,都可以用Token來表示。所以,Token不僅僅是代幣,而是通證。

4、Token的價值

區塊鏈解決數字世界的信任問題,就是藉助Token的強大力量,Token的價值來源於社區的共識。

「基礎」到底什麼是Token?

目前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有三種:

①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說就是大家通過計算一個數學題,以算力的高下來分配Token,這是比特幣的安全共識機制。

②PoS權益證明機制:建立了幣齡機制,主要解決工作量證明機制的能耗問題,由大股東來共同維護系統。

③DPoS授權證明機制:通過投票選出受託人,由受託人維護系統運行,就像我們開董事會,對重大事項,一般實行投票決策。

重點來了,有沒有發現,不管哪種共識機制,誰都離不開Token,因為區塊鏈系統的安全運行,需要鼓勵各節點共同參與,而需要激勵,是人類的天性,Token無疑是激勵的好手段。這就是為什麼區塊鏈項目都要發行Token的底層邏輯。

有Token的區塊鏈應用,就可以形成一個共識的社群,一個利益與共的社群,比如我們在幣乎社群,點贊者、寫作者、開發方因為key緊緊聯繫在一起,大家都希望key增值,都希望幣乎實現好文有好報,自發地打擊水文、抄襲文,甚至有大佬犧牲現實利益來絞殺機器人。

到這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目前看來,沒有Token的區塊鏈應用是不完整的,其應用場景將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