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歐贏下一局,美國率先做出妥協,但卻在伊朗問題上提出一條件

美國針對伊朗的第二輪最嚴厲制裁生效之日已越來越近,國際社會正將目光轉向白宮政府,看其如何應對當下困局。

眾所周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從一開始就受到了中俄英法德為主的國際社會反對,為了維護伊核協議的有效運行,中俄英法德5國已經在維也納會議、聯合國大會以及最近的亞歐會議上進行了多輪的商討,發佈了多個聲明。

中俄歐贏下一局,美國率先做出妥協,但卻在伊朗問題上提出一條件

這給了伊朗堅持的信心,也給了美國較大的壓力。畢竟美國的經濟制裁必須依靠盟國的協助,否則即使最嚴厲的制裁措施,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根本無法達到美國的預期目的。

目前,包括中國、印度、歐盟在內的多國,在伊朗的石油進口量上並沒有出現大幅下跌,甚至有的國家還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為了規避美國的金融制裁,我國已與伊朗簽署了人民幣石油結算體系;而歐盟方面更是設計建立了一套可替代美元的貨幣結算體系。

中俄歐贏下一局,美國率先做出妥協,但卻在伊朗問題上提出一條件

可以說藉著美國製裁伊朗這股東風,各國正在加緊擺脫美元在全球石油結算體系中的地位。

美國的第二輪“對伊制裁”從宣佈到現在,儘管時間還未到,但在全球多國的反對下,已經顯露出了失敗的跡象。不僅達不到美國的預期目標,還動搖了其美元的霸主地位。

針對此,特朗普政府近日就率先做出了妥協。美國財長姆努欽週日在訪問以色列耶路撒冷時就對媒體表示,目前白宮並不期待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會在11月,將購買量降至零。同時他話鋒一轉的提出條件稱,購買伊朗石油的買家可以獲得制裁豁免權,但必須將進口數量減少20%以上。

中俄歐贏下一局,美國率先做出妥協,但卻在伊朗問題上提出一條件

姆努欽還解釋讓步原因為:伊朗石油供應減少影響了全球原油價格,使其近期出現快速上漲現象,這對於國際經濟穩定不利。

分析表示,美國之所願意做出妥協讓步,很顯然一方面是,因為多國的阻擾導致制裁目標已無法達成,為了不讓美國在全球面前丟臉,提前做出妥協無疑面子上更好看一點。

另一方面,則是國際油價的快速上漲已經影響到了美國國內的油價,這將使特朗普團隊在即將開始的中期選舉中處於不利局面。

中俄歐贏下一局,美國率先做出妥協,但卻在伊朗問題上提出一條件

最後,美國還擔憂第二輪制裁生效後,俄羅斯通過轉手倒賣的方式,既幫助伊朗逃避制裁還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搶佔更大的份額,獲得更大經濟利益。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高官近幾天就不斷警告俄羅斯:“奉勸俄羅斯最好連想都不要想”。

正是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最終美國不得不承認制裁已頻臨失敗,並相應作出妥協調整。只是沒記錯的話,韓國和日本好像已經響應美國“清零”的號召,將伊朗石油進口數量實現了清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