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本文中穿插蘇德史料對比,文末有關於坦克型號誤判的猜想,請讀者注意)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偏大編制和坦克師和機械化軍頻頻失利,蘇軍高層轉而改為建立編制較小的坦克旅,近衛第1坦克旅原本的番號是第4坦克旅,是用開戰初期潰敗的蘇軍第15和第20坦克師老兵組建的,這個旅大量裝備KV-1和T-34坦克,在蘇軍戰略防禦階段打得有聲有色,所以得到了近衛軍的稱號。1943年春季之時,近衛第1坦克旅屬於第1坦克集團軍(司令員М. Е.卡圖科夫)第3機械化軍,全旅被調到沃羅涅日方面軍,參加奧廖爾方面的防禦,部署在近衛第6集團軍的前方。

1943年夏季,近衛第1坦克旅的旅長是В. М. 戈列洛夫上校,坦克分為2個營,第1坦克營營長為近衛軍大尉И. Н. 加夫裡什科,而第2坦克營營長是近衛軍大尉С. 沃夫琴科。

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始。此時,德軍的很多精銳裝甲部隊不但裝備了虎式,豹式等新式坦克,原本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也替換為裝備大威力長身管主炮的型號,已經能從常見交戰距離擊毀T-34和KV-1。所以近衛第1坦克旅在坦克性能方面的優勢大大降低,與黨衛軍精銳裝甲師的戰鬥將是軍事技能和戰鬥意志的殊死較量。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在坦克前方列隊的蘇軍坦克兵

戰役爆發當天,近衛第1坦克旅就接到命令:前往別爾哥羅德州的雅科夫列沃村附近。蘇軍的偵查顯示,黨衛軍第1裝甲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正在向那裡挺進。

對陣黨衛軍第一裝甲師

7月6日下午,近衛第1坦克旅在雅科夫列沃村投入戰鬥,此時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龐大的裝甲戰鬥群正在進攻,虎式坦克引導著排成寬大戰鬥隊形的四號和三號坦克發動衝擊,坦克殲擊車/突擊炮則在兩翼擔任掩護任務。

近衛第1坦克旅第2坦克營與大約80輛坦克作戰,與此同時,德國空軍出動70架飛機進行掩護。德軍則宣稱下午3點15分的時候,觀察到大約38輛T-34衝擊黨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團的陣地,這個團開始只有少量反坦克炮的掩護,不過很快虎式坦克衝了上來。

蘇軍報告,這次戰鬥中湧現出了一位撞擊作戰的坦克英雄:近衛坦克排排長В. С.沙蘭金中尉,他的T-34等到德軍坦克暴露了側面才射擊,在近距離擊毀了德軍3輛坦克之後,自身起火。車組當時可能個個負傷,操縱燃起大火的T-34撞擊德國虎式坦克,最終從側面撞毀了虎式坦克,但是沙蘭金車組在撞擊和之後的作戰中全體犧牲。戰鬥結束後,沙蘭金車組被蘇軍就地安葬,在墓碑上刻上了他們的事蹟。之後沙蘭金中尉被追授列寧勳章和蘇聯英雄稱號。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為蘇聯英雄沙蘭金中尉發行的紀念郵票

近衛第1坦克旅的伏擊戰術在其它方向上也取得了戰果,第2坦克營觀察到德軍大約200輛坦克車裝甲車分兩個集群進攻,他們在伏擊位置不動聲色,等到德軍推進了近距離才集火射擊,其中近衛軍上尉Г. И. 別薩拉博夫從側面擊穿了3輛虎式和2輛中型坦克。而第2坦克營營長沃夫琴科也負重傷,由政治副營長А. Т. 季特科夫大尉代理指揮。


德國資料對與近衛第1坦克旅的戰鬥經過交代不多。德軍的慣例是以天為單位,統計部隊可用的坦克數量,而不是統計被擊毀和擊傷的坦克數量,根據Tagesmeldungen von Generalkommando II. SS-Pz.Korps中7月4日的報告:

黨衛軍第1裝甲師的裝甲力量是:

二號坦克4輛、長管三號坦克11輛、長管四號坦克79輛

虎式坦克12輛、指揮坦克9輛、共115輛坦克和34輛突擊炮。

資料顯示,坦克王牌米夏埃爾·維特曼(通常被錯誤地按照英語發音翻譯成米歇爾·魏特曼)所在的裝甲排這一天與近衛第5集團軍交戰,並且遇到了雷場,至少1輛虎式損壞。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德軍的虎式坦克部隊

至於7月5-7日沒有統計數據,直到7月8日才有統計數據,如下:

二號坦克4輛、長管三號坦克10輛、長管四號坦克40輛虎式坦克1輛、指揮坦克6輛、共61輛坦克和20輛突擊炮。

其中長管四號坦克和虎式坦克都蒙受了不小的損失,至少是送到維修場站進行維修。

黨衛軍第二裝甲軍的新式坦克對蘇軍的衝擊也很大,據蘇軍老兵戰後回憶,有T-34的車長在戰鬥結束後喃喃自語:野獸,虎式坦克簡直就是兇猛的野獸……

鏖戰髑髏裝甲師

7月7日,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內的各個裝甲師繼續進攻,他們的上級——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官霍特清楚地意識到蘇軍的戰役預備隊正在趕來,因此下令“不屈不撓地繼續猛攻。”這一天,德軍集中大約400輛戰車對近1坦克旅、第1、3和10機械化旅、第14高射炮旅、第28、29反坦克炮旅發動進攻。

德軍的記錄顯示:德軍進攻的地段是波戈列洛夫卡和米哈伊洛夫卡地區,德軍作戰飛機出動了大約100架次,德軍初期的進攻被蘇軍打退,但是德軍調集30輛坦克和步兵從側翼的波克羅夫卡發動進攻並佔領了整個地點。這迫使近1坦克旅撤退。蘇軍雖然調來第49坦克旅反動反擊,一度佔領了波克羅夫卡,但是最終還是被擊退了。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彩繪:T-34越過被擊毀的德軍坦克

不過,蘇軍依然取得了可觀的戰果,近衛軍上尉И. П.庫爾迪的坦克連總共消滅了德軍28輛戰車。根據蘇軍的戰報,在5天的防禦作戰之中,近衛第1坦克旅共擊傷94輛戰車(包括30輛虎式),擊毀24輛戰車(包括5輛虎式),另外消滅了28門火炮,8架飛機和1500名德軍官兵。

根據Tagesmeldungen von Generalkommando II. SS-Pz.Korps,兵力變化是:

7月4日:

長管三號坦克59輛、四號坦克5輛、長管四號坦克42輛、虎式坦克11輛、指揮坦克8輛、共125輛坦克和28輛突擊炮。

7月8日:

長管三號坦克52輛、四號坦克7輛、長管四號坦克28輛、虎式坦克5輛、指揮坦克7輛、共99輛坦克和13輛突擊炮。

由此可見,長管四號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損失較大。

至於近衛第1坦克旅自身的損失情況,由於蘇聯/俄羅斯的檔案公佈和戰史出版進程緩慢,並無確切的資料,不過從7月16日這個旅奉命撤退到戰線後方補充兵員裝備來看,應是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失。

魯緬採夫反攻

8月2日,近衛第1坦克旅回到前線,參加了魯緬採夫行動,也就是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攻勢。這一次進攻的確迫使德軍大幅度後撤,不過這個旅宣稱的坦克戰果之中,虎式坦克的數量有些疑問,據蘇軍方面記載:

8月3日清晨,近1坦克旅與112、142坦克旅成功突破了戰線,前進了18千米,這引起了德軍的混亂。В. С.弗多文科的坦克連打燃了4輛德國坦克,他本人擊毀了1輛虎式重型坦克。次日,這個連打垮了德軍一個車隊。

8月6日夜間,第1營奪取了奧德諾羅科夫火車站,切斷了鮑裡索夫-哈爾科夫的公路和鐵路,而第2營奪取了亞歷山德羅夫卡火車站。此後,蘇軍坦克打退了德軍的多次反擊,一直打到科維亞基火車站,徹底封鎖了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的公路。在這一地區,蘇德雙方的坦克、大炮和作戰飛機發生了激戰。坦克兵們甚至在“共產國際”集體農場組成環形陣地進行就地防禦。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蘇軍坦克與步兵協同進攻

8月8日,近衛軍上尉Г. И. 別薩拉博夫指揮的偵察支隊穿插敵後,取得了相當的戰果,庫茲明的坦克打燃了德軍兩輛戰車。近衛軍上尉尼日尼克撞毀了德軍的一列火車頭。沃夫琴科的5輛坦克被圍之後,擊毀5輛虎式重型坦克和3輛中型坦克。近衛軍中尉基列耶夫的車組以6發炮彈擊毀德軍兩輛虎式,擊退了10輛中型坦克的進攻,並擊毀了兩輛德國車輛。

1943年10月23日,近衛第1坦克旅因為作戰中的出色表現被授予列寧勳章。

型號誤判?

1943年7-8月庫爾斯克地區的虎式坦克所屬部隊並不難查,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從戰線上撤退之後,除了軍部和第一裝甲師的人員前往西線,第二和第三裝甲師被調到了側翼的米烏斯河地區與發動牽制性進攻的蘇軍交戰。而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的虎式坦克所剩不多。筆者猜測,近衛第1坦克旅在魯緬採夫行動中宣稱擊毀的虎式坦克極有可能是四號G型坦克。

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德軍的四號G型坦克

一方面,四號G型坦克較之前德軍使用的四號早期型號而言,換裝了長身管主炮,炮塔和車身側面都安裝了附加裝甲,從遠處看上去與虎式坦克有些類似。

另外一方面,1943年的德軍裝備的坦克之中,無論是長管主炮的四號坦克還是虎式坦克數量都不多,蘇軍哪怕是出於宣傳虎式坦克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也要看起來像是虎式坦克的戰果宣佈為虎式坦克。

當然,能擊毀如此多的德軍坦克,也證明了近衛第1坦克旅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高超軍事素質。

閱讀更多軍事文章,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更多坦克戰文章請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