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間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如成就自己

第一次認識彭于晏是在《仙劍奇俠傳》,不過當時一心鋪在了胡歌所飾演胡李逍遙上面,並沒有過多注意他,只是在唐鈺和阿奴化成比翼鳥那一刻感動的的淚流滿面。


大多數人愛彭于晏,一方面是因為顏值,可更多的是我們從他身上明白了一個真理;“胖子都是潛力股!”因為曾經的他卻是實打實的胖子。不過我認為他不只是在自己身材上的嚴格要求,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就是沒有才華,才要用命拼”。

我們都知道彭于晏是從《仙劍奇俠傳》才真正被大眾所熟知,只不過至此之後,彭于晏沒有幾部拿出手的爆款。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彭于晏要顏值有顏值,要身材有身材,可是除了這兩樣,他還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呢?可如果只有這些未免有點乏味。真正讓我注意他是在偶像劇《海豚愛上貓》,讓我明白這個男人真的不是隻有腹肌!

有時間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如成就自己

在偶像劇《海豚愛上貓》中,首次嘗試扮演有自閉傾向的年輕人,為了真實還原角色,特意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如何與海豚相處。並在劇集拍攝完後成功通過了海豚訓練師的正式考核,獲得資格認證。

在《聽說》中,努力學習手語;

電影《近在咫尺的愛戀》中,彭于晏在片中飾演一名拳擊手,為了能表演得更好,他特意進行了三個月的培訓;

《翻滾吧!阿信》、彭于晏在本片中化身專業體操選手,為塑造完美體操運動員身形,他進行了八個月訓練準備,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練就標準運動員身材

彭于晏為了拍攝《破風》,苦練8個月,每天騎6小時,從訓練及拍攝過程中累計騎行超11萬公里,幾乎繞地球三圈,以至於自己覺得這輩子最多次騎車就是在《破風》,也因此榮獲頒首位環法自行車賽大中華區親善大使。

《湄公河行動》,學會泰語、緬甸語,流利的讓觀眾以為是配音。

有時間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如成就自己

就像李烈評價那樣;“他對於自己所接的每個戲、每個角色,都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全部精神扮演好,把工作做好”。果然不負他的座右銘“我就是沒有才華,才要用命拼”。但誰敢說他是靠顏值吃飯的人呢?努力就是他人生裡最了不起的才華。就連他自己笑說:“我已經被訓練出口碑了吧,只要是想拍攝需要苦練的電影就會想到我。”

導演林超賢曾經不諱言彭于晏之於《破風》的重要意義:“如果沒有彭于晏率先答應拍《破風》,我可能都不敢拍。”可見於彭于晏的敬業之心。彭于晏絕對是個有敬畏心的人,不然他也不會在拍破風時說出:“我用半年時間體驗運動員的生活,而長時間的訓練是很值得的,因為口渴的感覺是什麼?騎不動的感覺是什麼?唯有透過這樣的訓練,我才可以在各種情形下體會運動員的心理活動。”。

他敬畏那些有靈魂的角色,也才能將他們演繹的淋漓盡致。

喜歡彭于晏,不僅僅是他帶給我那些難以忘懷的角色,而是他有一顆嘗試、學習的心。我們都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蹴而就。我們最大的通病是在這裡有時間議論別人,卻永遠沒有時間審視自己。就像我永遠羨慕身邊同學不錯的身材,總說著自己要是努力鍛鍊,也一定會如此。而當躺著床上睡覺的時候,卻早已拋之腦後。而自己也在這樣循環往復的生活中怡然自得,卻永遠眼紅別人的成果。

就像劉同在《自己那塊地還荒著,就別老議論的收成了》說得;“這世界有很多人,生下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不用眼紅別人,這個世界大得很,別人靠著努力挖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他們那一塊地裡的,而不是你的。多低頭看看自己腳下的土地吧,屬於你的那一塊地還等著你去開荒吧”!

有時間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如成就自己

也許你會覺得我這樣的觀點跟彭于晏有什麼關係,的確,沒有毛點兒關係。可是小編要讓大家明白的是如果你花時間審視自己的話,就不用站在角落眼紅別人家的收成。反而會像彭于晏那樣收放自如。我們都說“胖子都是潛力股!”,這正是因為人家懂得審視自己,而我們卻一直在花時間學習這個道理。

或許你現在迷茫,可是你可以選擇去嘗試啊!就像我一樣,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讓自己選擇做新媒體,就是憑藉著一份嘗試的心。我一直記得大一心理學老師說的一句話;“大家都覺得三分鐘熱度是無稽之談,可就是這樣的三分鐘熱度的嘗試,才會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能到達哪一步,機會來臨之時,才不至於驚慌失措,在失去後又追悔莫及。”

說了這麼多就是一句話;“有時間眼紅別人的成就,不如成就自己”以前總覺得自己是隻能做一個在路邊鼓掌的人,可是瞭解了彭于晏之後,我才明白,除了在路邊鼓掌羨慕別人,我也可以讓自己成為被鼓掌的人。就像彭于晏的雞湯“我就是沒有才華,才要用命拼”。我們又何曾不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