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相聲界輩份高的前輩中,力挺郭德綱的很多而力挺姜昆反三俗的卻很少呢?

鶴之雅


輩分高的說的都是傳統相聲,郭德綱說的也是傳統相聲。

像郭德綱這樣一個天津出來的孩子,從小跟著傳統相聲的老前輩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也好,燻出來的也好,所謂的三俗是傳統相聲的根本,相聲本身是一種俗文化。

娛樂的紅線由國家制定就好了,郭德綱的相聲裡經常會說一句,咱們說一段電視上不讓播的,雖然經常說這句話,但真正出格的內容還是少的。優酷上能播出來,電視節目也沒少上。

所謂的反三俗是某些位的一廂情願,至少是在罔顧傳統相聲根本的一種觀點。

有人呼籲相聲可以說清門文哏相聲,其實傳統相聲裡所謂的文哏很多段子的底是倫理哏。必須要歸結到我是你爸爸上,否則文哏沒有底,這段活就完了。可以說倫理哏就是跟著文哏相聲一起流傳下來的。

你想,你怎麼會為了某些人的一廂情願,去丟了自己一輩子在說的傳統相聲呢!


閒白社


不請自答,不喜勿噴!

先說姜昆吧,姜昆是半路出家。後來調到專業團才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但因為基本功差,會的傳統活少,很難跟別人搭在一起。其他人上臺都是“今兒那塊活?開?腰?底?”這麼一對,就可以上臺演了。但姜昆不會啊,怎麼辦呢?

在那個時代,相聲,尤其電視相聲是以歌頌型相聲為主的。雖然也有諷刺型相聲,但畢竟不多。可以說姜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機緣巧合而成名。

成名之後,又立足於政。所以他也再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研究相聲!這是可惜的地方。可作為曲協主席,姜昆要管理的是幾百個曲種。所以他只能在大方向抓,有時候也就忽略了劇場的需求。

再說老郭。

老郭從小學藝,學藝有一個必經之路,就是“燻”,在小劇場不停地聽,從聽別人怎麼說,到聽自己的包袱為什麼沒響。這其中可能一個包袱在1秒之差就響不了了。再結合老郭在其他曲藝形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上的研究,必然有本事讓觀眾樂,因為觀眾一樂,你才能吃著飯。這是體制內的演員所缺乏的,或者說是歌頌型相聲所不能的!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相聲演員要不停的跟觀眾鬥智鬥勇,觀眾知道你這個包袱了,你這包袱自然就響不了了。。。

不停的改包袱,讓觀眾樂,而且又要接地氣!

讓觀眾覺得相聲離我們的生活不遠。

大部分老先生都有這個過程,並且承認郭德綱的藝術水平,所以……如題了,對吧?

個人見解……


相聲苗力群


“相聲是不是很沒落了,相聲是不是要完了?”

“好在有個郭德綱。”

別罵我,馬季馬老說的。罵他去!

翻看了所有的回答,為什麼為主流相聲發聲的,抵制郭德綱,反對三俗的都是一些沒有名字的手機用戶?現在水軍都這麼好做了麼?雖然在頭條不需要實名回答問題,也不至於連個網名都懶得起了吧…水軍做的太不到位,拿人家錢不臉紅麼??好歹裝的像個人似的。

我說這些和主題沒關係,就是看到這些水軍覺得很好笑。如果那些所謂的體制內演員端的是鐵飯碗,那你們就是那些所謂的臨時工了吧。






浮生若夢_16922


曾經有相聲界的老人評價郭德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百年可能才出得了一個郭德綱,也可能一萬年也出不了!

為什麼呢?郭德綱無論是說,學,逗,唱,都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學和唱,幾乎無人能敵!

相比於姜昆,郭德綱顯然其相聲技藝更為精湛。而且達到樣樣精通的地步,姜昆你聽過他唱太平歌詞嗎?聽過他唱小曲小調嗎?

姜昆唯一詬病郭德綱的就是說郭的相聲三俗,其實姜昆不知道,相聲本來就不是在大雅之堂上說的,而是在天橋上,茶館裡說給普通老百姓聽的!傳統的藝術形式更多的就是追求雅俗共賞。而恰好郭德綱做飯了,俗他可以,雅他也可以!

郭德綱一直聲稱他熱愛相聲,確實他對相聲藝術推廣的貢獻非常大。可以說救活了相聲藝術,否則那還有什麼青曲社的事!

總之,相聲前輩力挺郭德綱,本身就是對郭德綱發揚相聲藝術的肯定!這與民眾的選擇也是完全一致的!希望相聲越來越好!


匠心演示2018


不請自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趨,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關於“表態”這個東西,無非就是一個人表達被某種利益所驅使的一種態度。

舉個例子。曾經王自健在第二班說相聲的時候曾說過《我愛郭德綱》這個段子,態度很鮮明,郭德綱我站在你這邊。然後一炮而紅。而後他又因為郭德綱的抄襲事件站在了郭德綱的對立面。然後…他拜了侯耀華為師…我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因果關係,但是從王自健所表達的態度的轉變,貌似還可以讀出些許不尋常。

再舉個例子。一個樓盤降價了,如果表達出歡欣鼓舞的態度,那可能是你還沒有買房子或者是準備買房子;如果表達出強烈的憤慨,那可能是你已經買了房子;如果運用某些不正當的手段強制房子不但不許降價反而要提升價格…那你是開發商…

所以咯,我是主流的相聲演員,我是靠姜昆和曲藝團的工資吃飯的,你郭德綱這麼做是砸了我的飯碗,那我一定站在姜昆這邊;本身我就是草根藝人不在編制,有郭德綱的存在我才能吃上飽飯,你姜昆這麼做是砸了我的飯碗,那我一定站在姜昆的對立面;我是一個觀眾,誰相聲說得好我就去聽誰的,誰能逗笑我我就去買誰的票捧誰的場,那我看熱鬧就好了…


豆夫6


姜昆是繼相聲大師候寶林、馬季之後又一偉大的相聲藝術大師,也是億億億人民非常喜愛的相聲藝術大師,同是又是相聲界領軍人物,從83年春節晚會,候寶林大師介紹,說馬季是我徒弟,姜昆是馬季的徒弟,就己經很清楚的向人民宣佈,候寶林大師之後馬季,馬季之後姜昆。果不其然,姜昆沒辜負候寶林大師,馬季師父的栽培,成為全國人民敬仰的相聲藝術大師。


人在江湖飄155611940


現在是馬季的弟子在相聲等界內掌權,大家都知道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馬季曾揭發,批鬥過他老師候寶林先生,候先生肚量大,事後哈哈一笑,接受了弟子的倒欠,然而他的兒子們卻一直耿耿於懷,姜昆與郭德綱的矛盾也由此而產生,其實,說白了,就是同行是冤家,我容不得別人在我的前頭!


春天5478732470583


挺郭德綱的很多,我也挺喜歡聽郭德綱于謙,但是我不同意貶低姜昆!相聲、小品作為一種諷刺藝術只能用三俗的方式來取樂眾人嗎?郭德綱老拿于謙父親、于謙老婆開葷段子,這種笑聲不廉價嗎?聯想到另一位笑匠大拿趙本山旗下的歪嘴瘸腿的趙四、故意娘娘腔的文松,這樣營造的笑聲不低俗嗎?有人要說了,裝啥逼啊,不就圖一樂嘛,扯蛋!不三俗就不能樂嗎?舉幾個例子,趙麗蓉老師當年演的《如此包裝》、《一個英雄母親的一天》等等小品,當中有三俗的東西嗎?觀眾看了不笑嗎?當年侯耀文跟黃宏演的火車站用名片打牌,大夥兒看著不笑嗎?當年牛群馮鞏說的相聲《小偷公司》,趙本山以前春晚演的小品《三鞭子》、《紅高粱模特隊》、《拜年》,這些大家看著不笑嗎?現在的諷刺藝術就是缺了以前那樣對社會不正之風的諷刺才喪失了活力,只能淪落到臺上表演者互相開涮、拿對方家人取樂,扮演殘疾人博人一笑,這種三俗帶來的笑聲不廉價嗎?


與狼共舞40777


這個問題本來不需要回答,人人都心明眼亮,相聲界的老前輩目前還有一個力 挺郭德綱的嗎?以前到是有兩三位挺過他,但也是 抱有個人目地,如今死的死,健在的幾呼也都轉變觀點,為什麼?因為德雲社郭德綱的相聲越來越脫離相聲主體,小劇場 的相聲演出 烏煙瘴氣,臺上臺下似成鬥情鬥色之地,臺下 浪聲浪叫,老公,爸爸,我愛你,臺上 信口開河,鬥情鬥傘。淫曲窯調唱個沒完,是德雲社把這門語言藝術的相聲,搞的都不如過去門子裡的 鯰魚窩。德雲社整個節目中,沒有一段有完整語言邏輯的相聲段子,七拼八湊,似耍貧嘴砸于謙父母媳婦掛為笑點,低級趣味,俗不可耐。這樣的相聲長期發展下去能不引老一輩相聲人的 擔憂和反感嗎?目前看德雲社的相聲火火爆爆,但細分析,都是些什麼人在 圍著這塊臭肉,胡捧亂吹,起鬨架秧子,他們是在推動相聲前進的步伐嗎?還是為德雲社 搖旗吶喊,實際上是推動德雲社的 早期滅亡,也是在為某個人的財富在 添磚添瓦,添 棺材本。這些不懂藝術之徒早晚有一天,他們也會象相聲前輩人一樣轉變思想,因為他們對永遠不變和沒有新相聲段子的德雲社會 疲勞的。


三門俠


輩份高的在挺郭德綱。是誰?說不出姓名就是編造。郭德綱的相聲有新人。就有個不說相聲的張國立在站臺。反觀首屆相聲小品大賽,那簡直是名家薈萃。可見挺姜昆的人多還是挺郭德綱的人多。事實就是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